转眼间,今天已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了,全国天气骤降,许多地区都开始下雪了。降温后一定要做且幸福感爆棚的事情——吃火锅。
提起火锅,大家能联想到的大多都是四川、重庆无辣不欢的麻辣火锅,潮汕牛肉火锅以及全球都有分店的海底捞,但其实中国火锅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噢。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说说咱们中国的火锅文化。
中国火锅文化已有大约19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称为“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周代的”鼎器“是火锅最早的雏形,战国时期便有了火锅,以陶罐为锅煮食。
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在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直至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
晚清时,慈禧太后犹爱菊花锅,拆散菊花,将花瓣放在银寿字火锅里,菊花沁出来的那股清香,让人口吐芬芳。
就是这么一个”铜鼎“造就了流传千年的火锅文化。
吃火锅是中国人对于热闹团圆的向往,大家同在一屋,共坐一桌子,共用一锅享受美味,这是一种包容,更是对于团圆的一种理解。
然而说起火锅,就不得不提的老北京的铜锅涮羊肉了。
老北京铜锅涮羊肉
北京人吃涮羊肉的传统,是从清朝开始的,大伙儿围着炭火铜锅,清汤涮羊肉,大口吃肉。
虽然也有牛肉,但人们最喜欢的依旧是羊肉。因为羊肉性温,能暖中补虚,温补气血,最适宜冬季食用。
但是用来涮肉的羊肉,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羊肉都能用的。地道的老北京涮肉,特别讲究,羊肉紧实不易散,肥嫩不瘦柴,红润无余血,就连切片也得薄厚相宜。
羊肉片下滚水里,一滚一拖就可以吃了,正宗原始风味,是老北京的心头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铜锅涮羊肉,而不是铁锅?
因为铜锅导热好、散热慢,涮肉用的铜锅需得大肚斜面、身高膛大的锅,中间是烟囱,侧面一圈滚开的水,中空,火锅放在金属大托盘上,底下烧木炭,通风好,开锅快。
如此“讲究”的老北京铜锅羊肉,那锅底岂不是也很精彩?然而并不是哦......
老北京涮肉锅底的“清汤”,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其实呢,汤底只用清水,只为吃出羊肉本身的味道,汤中无盐,快速烫涮,肉中蛋白不易被破坏。
清汤一盏,葱姜二三,便是人间美味。
虽然清汤锅底不是很“讲究”,但蘸料那可是大有学问了,众所周知,北方人最爱的就是麻酱了,特别是北京人。
传统的铜锅涮肉蘸料是“老七碗”:以醇香浓厚的三七酱、二八酱打底,搭配上酱油、韭菜花、酱豆腐、卤虾油、料汁和辣椒油。将“香咸辣卤糟鲜”多种口味融为一体,就是地道老北京好蘸料。
吃一口蘸了料的鲜嫩羊肉,再来一瓣解膻解腻的糖蒜,好极了!
这口铜锅,不仅滋养了北京人的胃,更是老北京人的情怀,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老物件儿,这就是中国美食博大精深之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食,更是舌尖上的文化。
写到这儿,今碗君也馋的垂延三尺了,决定今晚就吃老北京铜锅涮羊肉,涮一涮这锅煮了一千九百多年的清汤。
文/中雨谷
图/百 度
举报/反馈

今碗美食君

322获赞 124粉丝
关注我,为你解决吃什么的世纪难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