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句俗语,“催命的腊八粥,救命的煮饽饽”,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年底“腊八”是债主登门索债的时候,等到了“初一”吃饽饽,要账的就不登门了。北方的朋友都知道,逢过年打从“三十”晚上就开始吃饺子,至少也得吃到“初五”,既然“初一”吃的是饺子,俗语中为什么说要吃饽饽呢?这饽饽到底是个啥??这里先卖个关子,给大家聊部剧,正是因为看了这部剧,饽饽这种食物算是在我脑海里深深扎根了。
1、原来,邓超一直都是会演戏的
说来惭愧,前几天我终于看了《银河补习班》,许是因为邓超近几年的电影都很扑街,又或许是他在真人秀里的形象破坏了观众对演员的专注度,所以《银河补习班》宣传劲头越足我就越是嗤之以鼻,然而过了这么久,因为剧荒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故事情节虽然过于理想化,但邓超饰演的马皓文辅一露面,瞬间让我看到了曾经的他:这个人一直都是会演戏的。
被邓超演技折服始于一部《少年天子》,剧本扎实,演员个顶个的漂亮,话剧感强又不出戏的台词,这样的良心国产剧让当年仅23岁的邓超大放异彩,台词功底非常棒,完美诠释出了一位悲凉帝王的一生。这部剧说实话挺丧的,看一遍哀伤三日不绝,全程是如鲠在喉的无力感,邓超自己也在访谈中说拍完这部戏有一年多自己的世界都是灰色的,陷入角色中拔不出来,但更多的是对《少年天子》这部剧的缅怀和遗憾:“每天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剧本,热腾腾的,我觉得再也碰到这样的电视剧剧本了,就是,哎呀,真好看!”
纵观那些“帝王剧”,能深入人物内心去探讨存在价值的不多,因为帝王心最难测,你没办法参透其中,只能依照史实描摹出一个标准化的模板,但别忘了,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会难过,会纠结,会快乐,“少年天子”也得是先少年再天子,这是一个身心转变的过程。
在紫禁城的威压下,天子也并非无所不能一人独大,位高权重却饱受煎熬,不过是被命运之手蒙着眼、按着头、推着身子往前走的可怜人罢了,天子,才是这紫禁城里最大的囚徒。
和爱情抗争,政治选给他的婚姻都不尽人意。
和母亲抗争,始终困于太后的打压与桎梏。
和大臣抗争,向往汉文化与他们格格不入。
和命运抗争,却是别人眼中的异类,是怪物。
然后,他失败了,心死了,想皈依佛门却依然不能如愿,一辈子都不遂意,最后剧中给了他一个最好的解脱方式——自尽,因为“我命由天不由我”。
2、悲剧,也掩盖不住美食的光芒
剧中硬塞给顺治帝的两位皇后,都是出身科尔沁的格格博尔济吉特氏,一个是皇帝的表妹,一个是皇帝大表哥的女儿,要不说封建社会近亲结婚容易出事儿呢,第一任皇后因为骄纵跋扈、心狠手辣被废掉,降为静妃,结果第二任皇后是个傻子,大婚当夜顺治才知道,我都怀疑科尔沁是不是和他有仇,可太后能不知道吗?只不过为了政治联姻硬塞给儿子罢了,纵使母子情深,皇帝在她手中也不过是个傀儡。
傻皇后让皇帝兴致缺缺,但合卺酒还是要喝的,而且大婚程序繁琐,饿了一天也要吃些东西,前面说到的“饽饽”也在这个时候出场了。
你瞧,这“子孙饽饽”像什么?对,就是饺子。
满人婚姻习俗之一就是女方家准备“子孙饽饽”,男方家准备“长寿面”,小夫妻坐在婚床上,吉祥妈妈一边说着“白头偕老、喜结连理”的吉祥话,一边把子孙饽饽喂给两人,这子孙饽饽故意煮得半生不熟,寓意“要生”,窗外还会有小孩问道:“生不生?”新郎新娘则要回答:“生!”皇帝大婚也是如此,不过免了问话这一步,那是大不敬,可即使剧中顺治帝和两位皇后都吃了子孙饽饽,好寓意也没能给他们的婚姻保驾护航,令人唏嘘不已......
饽饽其实不是满语,但称饺子为饽饽确实是满人带起来的,一些面点、糕点也称为饽饽,以至于清代宫廷和北京俗语也管饺子叫饽饽,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改称为饺子、水饺。煮饽饽是是满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无论是祭祀、过年过节、婚礼都要吃饺子,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神歌中就曾唱到:
“今日五龙打得不早,打完五龙吃什么好?月亮出来东边白,光禄师父请过来。爆炒山鸡清地肉,烧黄二酒烫上来。院里捉住一只鹅,剁碎鹅肉煮饽饽。酒足饭饱堂前睡,养好精神去分香。”
清代宫廷的御膳特点就是某种菜肴可能在一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经久不变,甚至在大清朝长盛不衰,煮饽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任凭风吹雨打,稳如磐石地出现在每天的膳单上。
御膳不比宫外,饽饽馅儿虽简单,味道也是相当可口的,最常出现的有羊肉白菜、烧鸭豆芽菜、猪肉白菜、猪肉菠菜、猪肉韭菜、猪肉三鲜、猪肉吉祥菜等等,这吉祥菜就是马齿苋,也叫长寿菜,虽是野菜寓意却最好,搭配木耳、金针菇、蘑菇、笋丁、面筋做成的素馅儿饺子也是鲜美无比~
—————————————————— 我是美食分割线 ——————————————————
最后,请接收灵魂发问:
1、你爱吃饺子吗?
2、最喜欢吃什么馅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