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专制酷烈,礼教空洞,文化的活力下移民间,民间思想家呵护着民间的文化种子,民间百姓创造了繁荣的民间文学。
明清两代的市民社会空前发达,一派世俗浓情。文人屈身民间,仕途的得失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他们可以有滋有味享受民间生活的乐趣,写惯奏章和八股文的笔墨开始用来书写闲情,明清小品文因而真气淋漓。
初学写作的人,为了显露才华,喜欢把文字弄得花里胡哨,让人惊艳目眩;阅历深了,不再玩文字游戏,返璞归真,文章朴素而又丰腴。就像杜甫,年轻时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历尽沧桑之后,才悟出“诗到平淡方为真”。
徐渭作品
对于这两种写作状态,徐渭以过来人的身份,大肆调侃,通篇以女子为喻,写人神似,比喻自然精彩,就以真面目示人,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自信,无论作文还是做人,都是同理,徐渭的文字也是一种现身说法:朴素的文字未必等于干枯,老到的文章也可以不失灵动。就像女子虽老,却风韵入骨沉淀为气质。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山阴布衣、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平民书生,才华卓著的画家、书法家、戏剧家、诗人,一生贫病落魄,数度疯癫。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耀眼的流星。
书《草玄堂稿》后译文:
女子初嫁夫家施粉涂朱,口角溢笑,娥眉清寒。脚步不敢超越衣裙,说话不敢露出皓齿,不这样娇柔做作便被视为不符合女子的仪态。
等到过了几十年,养育子孙已大而自己也近于老太婆,于是不再施粉涂朱、装模作样。走路大步横跨,无不是去向奴婢过问耕织之事。张嘴脱口而嚷,无不是在圈槽之间呼鸡唤猪,甚至露出破烂大虫牙咧嘴大笑,搔抓蓬乱如麻的头发。大概再回顾从前所谓的仪态,那不过是令人羞赧难当,用装模作样向人邀取怜爱,扭曲真实、装扮假象的东西。而那些亲近的女友,还巴望着她依然装作从前那种漂亮温柔的样子,真是可叹之极!
我学习做诗,从前拘谨做作,现在却不拘泥陈规,豪放不羁,和这颇相似。那么被我的“女友”们所嘲笑自然就很厉害。现在我校刊郦君的诗而觉得高兴,心中与之契合,于是恭敬严肃地收敛笑容,原来他是先我而老的“姐妹” (原来他是作诗早进入不事修饰、淳朴自然境界的朋友)呀!
举报/反馈

大语文国学经典

9564获赞 4151粉丝
关注大语文时代下的国学经典及文学常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