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纹
传统寓意纹样。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回纹图案在明清的织绣、地毯、木雕、瓷器和建筑装饰上到处可见,主要用作边饰或底纹,富有整齐、划一而丰富的效果。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方连续组合的,俗称为“回回锦”。
方胜纹
传统寓意纹样。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的图案或纹样。“胜”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山海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司马相如《大人赋》:“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兮觌西王母;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胜之形象,可见出土的汉代“玉胜”。古代作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载有“金胜”,所谓“国平盗贼,四夷宾服则出。”作为首饰之胜尚有华胜、织胜、罗胜、春胜、方胜、人胜、叠胜等。其中多以材料或形象冠名。此后“胜”广泛用于各种工艺品装饰上。如四川出土的石刻画像,建筑之门楣就刻有“胜”的图案。尤其是“方胜”,明清以来已成为吉祥图案中常见的纹饰之一。
卐纹
传统寓意纹样。“卐”原为梵文,寓意“吉祥之所集”。佛经中常写作“卍”,是佛教中“万德吉祥”的标志。唐武则天大周长寿二年,定读为“万”。卐纹作为装饰纹样,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代中就已出现在彩陶(马厂型)上,且画法多样。作为一种祥瑞标记。在历代工艺装饰上多有应用,并组成各种图案。
八吉纹
指外廓菱形作直线套接的几何图案。由模拟绳线编结而来。所谓八吉者,即是假借“八结”之声;八结象征“百结”;寓意源远流长。纹样是一条线的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终无止,故又称为“盘长”或“盘肠”。在佛教中,视八吉为寺僧祈祷供奉的八种法物之一,表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的意思。八吉图案在民间应用极为广泛:大至建筑的窗格、桥头的栏杆、小至衣着的纽扣、珮饰的须带,都做成盘曲连环的八吉样式,有的八吉将外廓线形变化成葫芦模样,有的与几何形化了的篆文“寿”字组成花边。有一方汉魏或较晚时期的印章,即是作葫芦形的八吉纹,可知在古代就有人用它刻制有形印,作为一种寓意标志。
火焰纹
传统寓意纹样。又称“背光”。火焰,是佛教中佛法的象征。古代佛像背面,多饰有各种火焰纹样。一般部位在尖拱额中。以北魏石窟佛像最为习见,构成其艺术的一大特色。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表现尤为细致,以宾阳洞、古阳洞诸龛为代表。
如意纹
如意系指一种器物,梵语阿那律。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也有柄端呈心字形的。以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左右,古时持以指划。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近代的如意,长不过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一《如意》、《释氏要览》中《道具》)。现在所用搔痒工具,叫“痒痒挠”(又称“不求人”),即古时搔仗、如意遗制。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与“瓶”、“戟”、“磬”、“牡丹”等组成民间广为应用的“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富贵如意”等吉祥图案。
上一篇:流动飘逸,吉祥高远——云纹
举报/反馈

艺溯档案

771获赞 322粉丝
国家艺术档案网.c0m——书写艺术的历史记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