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吴山北麓,熙来攘往的古河坊街上静静地伫立着一座气宇轩宏、金碧辉煌的徽派庭院。
庭院北侧筑有一面高达12米的“神农氏”封火墙,上书“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布满眼帘的黑色大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药店的店址,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开始营业,140余年未曾中断经营,那份气场和活力至今依旧。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商业奇迹,在经历一个朝代的覆灭和几十年的战火后,依然存活而且门庭若市充满勃勃生机?
胡庆余堂的创办人胡雪岩——我国晚清时代的一位传奇人物,是近代史上富可敌国的著名徽商之一,被称为红顶商人。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迹,他的传奇故事在百姓当中代代相传。
他能妥善且卓有成效地处理商人与官、商人与民、商人与伙计的关系,使其在商界纵横驰骋。他为何能在当时的年代脱颖而出呢?他比同时代商界之人的优势是什么?他给后人又留下了哪些启示?
1、胡雪岩、胡庆余堂与“戒欺”
关于胡雪岩开设庆余堂,民间有个传说。
某日,胡雪岩的妻子得病,请了杭州最有名的医生来家切脉开方,旋即派佣人去望仙桥吉祥巷口的种德堂撮药。
不曾想取回后发现有几味药已经发霉变质,胡雪岩又派人去调换,谁知药没换到,反被仗着财大气粗的种德堂伙计嘲讽:“本店只有这种药,要好药,请你们胡先生自己去开一家药号吧。”
胡雪岩听后大怒,认为怎能拿人命当儿戏,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岩开不起药店。这一怒,使胡雪岩立志开一家比种德堂更大的药店。
庆余堂开业了,但胡雪岩并没有忘了被欺之恨,亲自撰写“戒欺”二字,并制成匾额挂在店堂墙上,要伙计牢记“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的宗旨,告诫“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的职业道德。
“戒欺”匾,正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美名饮誉了一个多世纪的立业之本。
都说“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胡庆余堂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这与胡雪岩的“戒欺”训条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胡庆余堂的药店里,挂着两个牌匾,一个是“戒欺”,朝里挂,给自己员工看;一个是“真不二价”,朝外挂,给客人看。
一百多年前,胡庆余堂就已经做到把顾客当作上帝,秉承微笑服务,从不店大欺客。店里放着一个大香炉,顾客如果觉得药没有效果,可以直接投到香炉里,并双倍索赔药价。
流行病多发的夏天,胡庆余堂免费为顾客供应清凉解热的中草药汤。哮喘病高发的季节,病人半夜三更敲门求药,值夜的药工丝毫不敢怠慢,为病人现熬鲜竹沥,文火忙烤,让病人当场喝下。
信誉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胡庆余堂把顾客当作养命之源,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诚信为本。
所以,虽然胡庆余堂创立之初,心存大公无私,以救人活命为本,以店养店,不以盈利为目的,却反而财源滚滚,并赢得江南药王的美誉。
2、胡雪岩的识人待人之道
不仅如此,胡雪岩还有他很独特的识人待人之道。
早年他在开阜康钱庄时,就在朋友的推荐下,对大源钱庄的一名伙计刘庆生进行面试。
胡雪岩作为面试官,不但没有以老板的身份自居,反而极其和气,面试的地点在胡雪岩的家里,过程中先是与刘庆生聊了天南海北,谈了风土人情,又畅谈浙江余姚和宁波的小吃,再谈回绍兴,直到自己口舌干燥,但依然是兴趣昂然。
这时的刘庆生也不明白,面试怎么成了谈人间风情而不谈技术或技能?尽管不解,但却也不露声色小心应对,胡雪岩对刘庆生的忍耐力非常满意。
等谈到钱庄生意时,胡雪岩问了些行业内的事情,因为胡雪岩本就出身于钱庄,因此,一问便知刘庆生的业务水平。
刘庆生的业务能力很快就获得了胡雪岩的认同,但他还是对录用决定不肯说明,而是问到了刘庆生的家庭状况。
得知刘庆生的家还在乡下时,便继而问得,如果将家人从乡下搬至杭州每月需开支十两银子,一年需要一百二十两银子,这时胡雪岩才说出决定请刘庆生出任自己即将开业的钱庄档手(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工资为二百两银子一年,年底另有花红。
除此之外,取出二百两银子放在了刘庆生面前,先支付了一年的工钱。他说:“钱是人的胆,你有两百两银子在手里,心思可以定了,脑筋也就活了,想个把主意,自然就会高明。”
胡雪岩交待刘庆生全权负责店面选址、装修、聘请伙计等管理事务,从阜康钱庄后来的发展足以证明:胡雪岩的识人独到之处。
胡雪岩深知:牡丹虽好绿叶扶持,一个人就是三头六臂,总有分身不过来的时候。要想把生意做大,光有资金还是不够的,身边要有能干的伙伴,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得的人,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然就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
3、“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
清朝末年,有个商人因为投资失败,急需一笔资金来扭转败局。
这笔资金非常庞大,放眼天下,只有埠康钱庄才能帮他。
商人一咬牙踏进了胡氏的埠康钱庄,一开口,就是押上全部的产业。
他索取的价格很低,埠康所得的利润很高,没有人会错过这样一笔好买卖。
但胡雪岩并没有马上应承,反而让他先回去。商人前脚刚走,胡雪岩后脚就派人去了解实情。
第二天,胡雪岩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如数支付给商人资金。这个价格,远远高出对方的出价。
商人错愕不已,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只是暂时帮他保管这些资产,等他挺过这一关,可以随时赎回。
商人感激涕零,拜别而去。但手下都很不理解胡雪岩的做法。
胡雪岩却说:“当我还是小伙计时,经常在街上跑业务。下雨天,我总是会帮人打伞。后来时间一长,我根本就不用带伞了。
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愿意为你打伞。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儿雨就遮点儿吧。”
后来,商人赎回了自己的产业,成为胡雪岩忠实的合作伙伴。胡雪岩的善举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生意也越做越大。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帮助别人,别人自然记在心里,在你需要的时候,就会伸出援手。
都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攒下的人品,说不定就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瞬间得到兑现。
4、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得罪人
当初胡雪岩的好友王有龄升官,同事们一听都替他开心,这些官场老油子让他赶紧赴任,这样就能拿到端午节的“节敬“(类似节假日津贴)。
王有龄跟胡雪岩商量,胡雪岩只说:
“官场的规矩我不懂,不过人同此心,捡现成要看看,于人无损的现成好捡,不然就是抢人家的好处,要将心比心,自己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当胡雪岩了解节敬只有一份,王有龄得了,前任官员就落空了时,便立刻劝阻:
“铜钱银子用得完,得罪一个人要想补救却不大容易。”
王有龄听后马上打消了念头,准备节后赴任。
还有一次,胡雪岩刚刚做成了一桩生意,正在兴头上,却听到有人说他做事不厚道。
原来,这笔生意别人已经谈好,只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胡雪岩高价买走。
当事人心里不爽,但碍于胡雪岩的势力,只能暗中嘀咕,不敢发作。
胡雪岩想了想,亲自找到了这位同行,一开口就让他把这批商品转卖给他。
也就是说,这位同行不需要出钱,也不用担风险,只要吃个差价,毫无损失,稳赚一笔。如此,一举三得,大家都满意。
胡雪岩深知,做生意中一时的投机取巧,或许会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同时也会留下祸根,一旦爆发,很可能会惹来灭顶之灾。
他总是善于把敌人化为朋友,将隐患掐灭于未然。人际交往中,他总是宁可自己吃亏,也要让大家满意。他的圆融处世,令他在商界如鱼得水,为他化解一个又一个危机,同时也结交一个又一个朋友,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5、纵观胡雪岩的一生
对客户,诚信为本,从不欺诈;
对上司,鞠躬尽瘁,尽心尽力;
对同行,绝不排挤,创造双赢;
对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对下属,出手大方,知人善任;
对百姓,广施恩德,好事做尽。
一个商人,做到这种地步,真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位著名的商人,还有什么有趣却也深刻的故事值得我们品读,又还有什么优秀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