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惠州、东莞、江门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和效果导向,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始终坚持科学谋划、补齐短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惠州
破解乡村学校艺体教育师资短缺难题
为了方便到3个教学点“走教”,惠州博罗县园洲镇九潭中心小学新来的美术教师徐海宁最近买了新车。
徐海宁是博罗县今年选聘的260名音体美专业教师之一。像徐海宁一样,这些新聘教师被分派到17个乡镇的农村小学,这样一来,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博罗县132个小学、90个教学点基本实现了音体美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期准备工作中,博罗县通过调研排查发现农村小学存在音体美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为此,博罗县财政今年新增投入近2000万元,专项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音体美教师。经过层层考核,最终选聘了260名编制教师和合同制教师充实到农村小学。
音体美师资紧缺是全国各地乡村学校长期存在的困境。博罗县教育局调研数据显示,该县小学音体美教师最低配备需求为760名,但实际配备只有350名,缺口410名,缺额率高达68.3%。
马石岗小学即是典例。这里是九潭中心小学最偏远的教学点之一,长期以来,马石岗小学各年级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均由语数英老师兼任。
9月开学后,这一窘况得到改善。由于徐海宁的加入,九潭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增加至3名,原来在该校定点教学的美术老师杨朝根的教学任务有了调整——每周三和周五,他都要到包括马石岗小学在内的教学点“走教”。
博罗县对音体美教师创新采用“镇管校用”的管理办法,根据农村小学教学需要,由镇(街)中心小学统筹调配排课,实施镇内巡回教学,这也被称为“走教”。
“大胆地画,先把正方形画好,再慢慢画圆。”10月23日下午,杨朝根在给马石岗小学高年级学生上课。
“我以前对画画没有兴趣,现在觉得可有意思了。”画室里,小学生翟小美(化名)告诉笔者。如今,和翟小美一样,博罗县近8.3万名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为全面的艺体教育。
东莞
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我们家长反映学校午托的问题以后,不到半学期,孩子午托问题就解决了。”近日,东莞寮步镇石步小学学生家长余亚玲高兴地告诉笔者。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东莞市教育局边学边查边改,科学谋划,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补齐教育发展短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1日,笔者来到位于寮步镇的香市小学(分校)建设项目现场,看到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加紧推进工程建设进度。该工程预计在2020年上半年完工,并于同年9月招生。
面对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寮步镇着手全镇公办学校的布局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扩容提质”民生工程。今年9月,寮步镇横坑小学、石步小学两校也分别扩建了一栋教学楼,在今年秋季为寮步镇新增了17个教学班850个学位。明年9月前,新建的香城小学、香市一小,扩建的西溪小学,预计还将增加公办学位5000个。这些举措都有效缓解了寮步公办学位的紧张局面。
不止在寮步镇,新建扩建的教学大楼在东莞各镇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确保“扩容提质”工程有效落实,东莞结合实际建立了“531”学位供需协调机制——提前5年预测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校建设,提前1年落实学位供给,通过提高学校维修改建新建效率、挖掘现有学校潜力、多举措盘活教育用地等一系列动真碰硬、落地见效的强有力措施,确保学位供需平衡。
今年以来,东莞共推进85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有15所学校建设项目纳入绿色通道,11个项目在2019年秋季开学前建成投入使用。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比上年增加义务教育学位4.8万多个,其中公办学位3.1万个,有效满足了各类群体入学需求。
努力实现让孩子在东莞“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今年3月,东莞市发布了首批3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名单,9月第二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名单出炉,至此全市新增认定品牌学校培育对象60所。
江门
家校联动合作育人促学生健康成长
“洪爸爸,你好!我是汉斌的班主任,他已经安全到达学校了。”8月底迎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开学季,家住揭阳的洪钦鸿接到了孩子班主任报平安的电话。他的小儿子洪汉斌今年刚上大学,第一次独自离家,回校报到。从家到校,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正以“1+1+6家访全覆盖”,健全家庭、学校合作育人机制。
今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印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家校联动合作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1+1+6家访全覆盖”为核心,从家校联动合作育人工作的平台建设、队伍培训、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成效考核等方面,制定有关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家校联动合作育人的实施和考核办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忠林介绍,“1+1+6家访全覆盖”的第一个“1”是指班主任,第二个“1”是指学生家长,“6”是指一个学期至少联络3次、一个学年则至少6次。
“1+1+6家访全覆盖”机制的确立,令2019级高本衔接班的班主任梁小玲倍感压力,同时又有几分兴奋。她介绍,“1+1+6”的实施基于“家访”这一互联网平台而开展。在这个平台上,学校负责整合教育资源网络资源,让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家长通过互联网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传送、工作联系和交流沟通,“这有效保障了家校联动的渠道畅通。”
今后,该校还将以“1+1+6”的“互联网+家访”落实家校联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黄烨倩 戴惠甜
通讯员 江职宣 高升镇
举报/反馈

南方新闻网

66.4万获赞 16.5万粉丝
南方新闻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新闻融合平台
南方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