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
平底六孔,水之数也。
中虚上锐,火之形也。
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有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上空腔由于气流的作用而产生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于是早期的埙就产生了。
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秦汉以后,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埙,
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
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
是高山、是流水,
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
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韵味。
不是我们主导世界,
而是世界告诉我们,
该如何继续人生,
就像这埙一样……
策划:宋朋原
内容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编校:宁富海、朱宁慧、朱 蕊、李晓菲
监制:马 超
举报/反馈

海报新闻

1.6亿获赞 160.5万粉丝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运作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