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通过和经停动车将达到100余趟;最高可同时容纳1500人候车
经过建设者22个月的奋战,截至目前,成贵高铁沿线(途中)规模最大车站——毕节高铁站建设进入扫尾阶段,站房初露真容,预计今年底与成贵高铁同步投入运行。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毕节站位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梨树镇碧阳大道(G326国道)旁,距离七星关城区约20多公里,主要工程包括站房、站台、跨线天桥、雨棚、出站地道等,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站房建筑总高度为23.815米,是成贵高铁沿线10多个途经站中(不含成都和贵阳)规模最大的车站。
毕节站为线侧平式站房,属中型高铁客运站,位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G326国道(碧阳大道)旁 ,引入成贵高铁、黔毕昭铁路、隆百铁路、毕水兴城际铁路等多条高铁和普铁线路。站场设计规模为8站台面12线,其中成贵线5站台面7线,含2条正线;叙毕线3站台面5线,含2条正线。叙毕线另预留远期3站台面3线。
该站设450米×12米×1.25米侧式站台1 座和岛式站台2座(成贵线),550米×12米×1.25米岛式站台2座(叙毕线);12米宽旅客进站跨线天桥一座,12米宽旅客出站地道1座,行包地道1座,站台上设置有柱钢筋混凝土雨棚。
该站站房建筑面积为19547.06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局部有夹层)。站台雨棚覆盖面积为16200平方米,旅客进站跨线天桥投影面积为2098.42平方米,旅客地道面积为2916.07平方米。最高可同时容纳1500人候车,客流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796人(2034年)。
据介绍,毕节站站房构思取意“层层叠叠高,鹜新明日升”,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毕节市独特地貌形成的连绵梯田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民居建筑,同时与毕节市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文化等地方元素相融合,浓缩了毕节市的地貌风情、文化特色、历史积淀,展示其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
在交通规划上,以毕节高铁站为中心,形成了毕节市高铁客运枢纽中心:站前广场左右两侧分别布置长途汽车和公交枢纽站,以及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车场。因此,毕节高铁站是集铁路、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无缝换乘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据介绍,毕节站客流组织采用“上进下出”的模式。进站:基本站台(即一站台)乘车的旅客,可由车站广场直接进入地面一层进站集散厅,安检后到达首层候车大厅,检票后直接到达一站台;中间站台的旅客安检后,通过扶梯进入地面二层高架候车大厅,检票后通过跨线天桥进入中间站台;出站:在基本站台下车的旅客,从基本站台直接进入出站集散厅,经检票后出站;在中间站台下车的旅客,通过进出站地道,到达出站集散厅,检票后出站;或者经地下出站通道,检票后到达站前广场地下层空间。
据初步了解,毕节站年底投运后,作为成贵高铁途中最大车站,日均通过和经停动车将达到100余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