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古代诸侯举行盟会,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儿牲血,主持盟会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并饮或以血涂抹在嘴唇,以示诚意,所以用“执牛耳”指做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但是,你有没有觉得古人怎么那么奇怪,怎么会把第一名和拿着牛耳朵这件事情牵扯在一起。而且,何谓拿着牛的耳朵呢?到底“冠军”、“第一”与牛的耳朵有着什么样的奇特关系呢?其实这与古代的一则典故有关。
根据《左传哀公十七年》所载:晋师将盟卫侯于鄟泽,赵简子曰:羣臣谁敢盟卫君者?涉佗、成何曰:我能盟之。卫人请执牛耳,成何曰:卫,吾温原也,焉得视诸侯?将歃,涉佗捘卫侯之手及捥,卫侯怒,王孙贾趋进曰:盟以信,礼也,有如卫君,其敢不唯礼是事,而受此盟也?
我们可知,古代的诸侯在订定盟约的时候,都会割取牛耳歃血立誓。至于“执牛耳”,主要是指主盟国。因为订立盟誓之际,是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装盛牛耳朵的盘子,接着再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
关于“歃血为盟”,《史记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有载:“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歃血为盟”的仪式即为:割下牛耳并放取牛血,接着将牛耳放在盘上,主盟者则要领先将祭拜过天地神祗的牛血涂在于嘴巴上,其他立盟之人接续歃血,借此表示在天地神灵的见证之下,得要言而有信的坚守盟约,不可违逆。若有违盟者,神灵必将施降惩罚,最终就会像牛般亡逝。故后人又以“执牛耳”泛指某方在某一方面最具权威之地位,位居领导位置。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第四出中有言:“论文采,天仙吏,谪人间。好教执牛耳,主骚坛。
这就是牛的耳朵与“冠军”、“第一”的关联。有没有觉得,古人真的是很有意思,对现代人而言,订下盟誓可不用搞得这么复杂,可以一支笔一张纸就解决完事了。倘若要繁琐一点、浪漫一点,有的人还会准备个华丽箱子当作时光胶囊,只待数十年之后再与立盟者一起开启它。
言而总之,谁还会像古人这么大费周章,祭拜天地神灵又割牛耳又涂牛血的。其实,徐徐思之,这就是古人与今人大不相同之处吧。古人重言诺甚于性命,虔心敬神灵甚于遵从名与利。
倘若你仔细观之,将会发现古人还有很多细部的行径是与现代人大相迳庭的,总体呈现出来是信奉神明、有信仰、有道德观的人,这也是令很多崇尚传统正统观念之人为之叹息的。毕竟,重返道德高尚、心灵洁净之况,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殷殷寄盼。此刻想想,一个古代典故能蔓延出如此多思,着实有趣。就让我们再缓缓思之思之吧。
"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当作"第一"的代名词。“执天下之牛耳”即为天下的盟主,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占主导地位。
举报/反馈

阿南说

4.4万获赞 1.2万粉丝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专注于传统文化、国学、古籍解密等领域创作,传承国学,弘扬中华文化。 目前正在创作主体围绕《山海经》展开,持续创作山海异兽...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