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俄罗斯民粹主义群体中,“收复”阿拉斯加的声音尘嚣之上。这块在1867年就已经卖给美国的地皮早已“钱货两清”,何以今天又来重翻旧账?实际上,从历史上俄罗斯对待条约的态度就知道这是个只相信硬实力的国家,至于“协议”也好、“信用”也罢,遵不遵守完全视当时的条件而定。深究那段历史,你会发现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并非“巧取豪夺”,俄国出售阿拉斯加也绝非“不情不愿”,相反在俄国的计划中是有重新拿回阿拉斯加的考虑的,而筹码就是黑龙江河谷。
▲黑龙江河谷
首先,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是什么?
不到万不得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出售土地这种资源,俄国也不例外。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而且是惨败,这一仗给俄国带来双重打击。第一是财政上难以为继。战争消耗使政府赤字加剧,对俄国人来说,为弥合战争创伤,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钱,而恰好美国有意购买阿拉斯加且出手阔绰。第二是防务上朝不保夕。海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重创,因而无法维护远东地区的制海权;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开通,陆上对于遥远的阿拉斯加更是鞭长莫及。换言之,当时的俄罗斯根本没有能力守卫阿拉斯加。
▲克里米亚战争
从地缘上说,俄属美洲紧邻英属加拿大,而英俄属于世仇。战败的俄国最担心的是驻守加拿大的英军从东部发起远征,那样的话俄国驻军根本无力招架。讲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你凭什么确定俄军一定打不过远道而来的英军?答案很简单:人口。这同时也是我们在文章题目中引入“黑龙江河谷”的主要原因。俄国自1799年宣布阿拉斯加主权到1867年将其卖掉,当地的俄裔即使算上混血也不超过500人。区区五百人,防守近1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能想象那是个什么概念吗?
其次,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俄国一定要卖掉阿拉斯加?
俄国在阿拉斯加的人口之所以如此稀少,根本原因就是远东地区找不到一处能够承载大量人口的粮食区,直到《瑷珲条约》的签订,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的可能。由于纬度偏高,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终年冻土带,可供开垦的土地极少,也就无法在此囤积兵员和百姓。1858年沙俄从大清手中夺取外兴安岭以南和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领土,立时便获取黑龙江河谷大量优质肥沃的黑土地。直到21世纪的今天,俄罗斯在整个远东的农业区都集中在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和犹太自治州,而这四个行政主体无一不与中国为邻。
▲远东粮食区
此时距离出售阿拉斯加的时间只剩9年,极度虚弱的俄罗斯显然等不到黑龙江河谷全面开发那一刻,它迫切需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财政困难”“无法防卫”。所幸白雪皑皑的加拿大同样地广人稀,英军抽不出手攻击阿拉斯加,但俄国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因为此时的美国正处于人口和国运的双重上升期。1859年美国参议员格温向俄国大使表达了购买阿拉斯加的意愿,开价500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从任何一个角度说,俄国都没有拒绝的理由,毕竟压着不卖等美国人动手抢就晚了。
最后,我们解决第三个问题:俄国准备“收复”阿拉斯加的本钱是什么?
最终双方以720万美元谈妥,与后世流传的版本不同的是俄国担心美国舆论阻止这场购买,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美国新闻界。站在俄国的角度看,这场交易十分划算,因为阿拉斯加在自己手中没有用,在美国人手中同样没有用。等到用美国人的钱恢复了元气,并且把黑龙江河谷变成远东粮仓之后,拿回阿拉斯加易如反掌。如果历史不出意外,结局很可能同俄国人的构想一样,但沙皇没有想到随之而来的近代化改革会把大量优秀的劳力吸引到工厂里,结果是乌拉尔山以西的农民不愿意到遥远的黑龙江来。
▲“收复”阿拉斯加计划
在沙俄的整个改革进程中,劳力不足始终是制约远东开发的一大因素。与此同时,美国花巨资购买一具“天然大冰柜”的消息也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民众纷纷指责政府浪费纳税人的钱。阿拉斯加购入很长一段时间确实处于闲置状态,终年冻土的环境使得美国人少有愿意到此居住的,直到今天阿拉斯加人口仍旧不超过72万。但接下来几件事彻底葬送了俄国人的构想,一是俄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严重崩盘;二是阿拉斯加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三是冷战凸显了阿拉斯加的战略价值。
时至今日,黑龙江河谷确实被俄罗斯开发成了远东粮仓,但美国也成长为世界霸主。因此,起码在看得见的未来,俄罗斯仍旧不得不遵守“钱货两清”的协议,所谓“收复”阿拉斯加也只能是民粹主义者嘴上图个痛快。最后,送大家一个福利,注意绿色的歌词!
01:31
举报/反馈

历史杂货间

5.3万获赞 5593粉丝
《历史杂货间》升级自原《动图简史》,谢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