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
因为烹饪技术比较单一,
外国人在饮食上非常依赖酱的调味,
比如说花生酱、蛋黄酱和番茄酱,
尤其是番茄酱,几乎是外国美食的标配。
外国人吃薯条要番茄酱,
吃披萨、炸鸡、热狗、
薯片、意大利面等等一切美食,
都可以搭配番茄酱。
特别对不少意大利人来说,
番茄酱的出现,
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幸福之光,
因为在他们心中,
意大利面和番茄酱简直是天作之合。
曾有留学生吐槽,
在国外感觉每天都要吃好多番茄酱,
甚至有些外国人做中餐都要加番茄酱。
你能想象宫保鸡丁或者松鼠鱼里,
都加入番茄酱的情景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
蕃茄酱对于外国人而言,
就好似当年老干妈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两者都堪称国民酱料。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番茄酱在外国叫做Ketchup,
而最早的Ketchup里并没有蕃茄,
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鱼,
同时Ketchup这个词,
其实是来自一句中国的闽南话。
中国人有着千百年的“酱文化”,
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夫子就提出了
“不得其酱不食”的饮食理念,
此后在中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酱,
比如东北大酱、郫县豆瓣酱……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当地人用盐保存鱼虾,
并将它们发酵成为味道醇厚的酱汁,
这其实就是后来的鱼露,
在当时又被称为鲑汁。
这种风味独特的海鲜汁,
不仅中国人喜欢,在17世纪的时候,
不少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英国人,
也被这种酱汁所征服,
于是向当地人虚心求教制作方法。
当时的英国人根据闽南人的发音,
将这种酱汁称为“Ke-tchup”。
而当时欧洲正好掀起中国热,
但凡是中国的产品,
无论是茶叶、瓷器、丝绸还是其他,
都属于最受追捧的奢侈品。
毫无疑问,
作为一种来自中国的美味酱汁,
Ke-tchup在欧洲大受欢迎,
一些英国人就靠着从中国学来的制作手艺,
在英国发家致富。
当时的大部分欧洲人还是很穷的,
价格昂贵的Ke-tchup,
真不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
但大家又很想吃,怎么办呢?
于是有人想了个办法:
就这样,无数欧洲吃货们开始疯狂实验,
他们用蘑菇、胡桃、黄瓜等取代鱼做原料,
尝试做出同样美味的酱汁,
但效果都不理想。
可是吃货的毅力是可怕的,
尽管一再失败,欧洲人硬是不肯放弃,
在几代人的接力中,
最终他们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替代品:
而在这时,这种酱汁的名称,
也慢慢从“Ke-tchup”变为了“Ketchup”,
原料也从鱼变成了蕃茄,从某种程度上说,
其实已经算是两种东西了。
但即使如此,
外国人依旧承认番茄酱的祖先源自中国,
时至今日,中国人在享受番茄酱的同时,
同样在餐桌上为鱼露保留了重要的位置。
虽然现在说起鱼露,
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东南亚菜系,
但鱼露毫无疑问源自中国,
并且在如今的福建、广东等地,
它依旧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
特别在潮汕菜中,
鱼露几乎就充当着酱油的作用,
任何菜肴在几滴鱼露的点缀下,
仿佛能让人吃到海的新鲜味道。
因此当地人常说:
其实从一瓶鱼露,一瓶番茄酱身上,
我们能看到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可能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都有过中国美食的印记,
而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