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庭园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被请进了室内,形式上也不再局限于盆栽、水培等方式。这不,在历届上海植物园的阴生植物展中,就有这样的一类展品,常被大家称为苔藓画。
在今年的秋季花展中,更是用苔藓拼出了一幅中国地图,通过起伏的微地形和不同种类的苔藓,使祖国的绿水青山跃然纸上。
除了苔藓画,还有另一种很相似的展示形式——地衣画。在本次的阴生植物展上,从一带一路、经典国粹、筑梦蓝天等角度展示了6幅地衣画。
明明看起来差不离,那为什么有的叫苔藓画,有的叫地衣画呢?苔藓是什么,地衣又是什么呢?
苔藓植物是苔类植物、藓类植物和角苔类植物的总称,全球共约18000种,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在包罗万象的植物界中,苔藓植物可以说是最不起眼,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群,它们被俗称为青苔,体形纤小,通常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高,就像是植物王国的小矮人,但它的分布范围很广,除了温泉和海洋外,它们的脚步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喜爱潮湿和阴暗的环境。它们既出现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和荒郊野岭,也出现在我们周边的田地、路边、公园、社区甚至盆栽的土壤表面。相信我们都曾和它们相遇,只是相见不相识而已。
苔藓通常被认为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植物类群之一。它们可能是绿藻门的轮藻演化而来的,体内没有维管组织,不会开花、结果,而是通过孢子来繁殖。但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雌雄配子受精后会发育成胚,因此虽然原始,却还是归为“高等植物”。此次阴生植物展用来做苔藓画的,以大灰藓和白发藓为主。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植物共生形成的一类生物。构成地衣的真菌一般是子囊菌,藻类部分多是绿藻门植物。地衣体中的菌丝缠绕藻类细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真菌生长,真菌分解岩石、木材中的有机物提供藻类生长所需的无机盐等,它们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地衣体的形态几乎完全由真菌决定,真菌既控制着藻类,又必须依靠藻类生存。
地衣一般生活在岩壁或枯木上,在生态学上,地衣是先锋植物,当发生生态演替时,地衣总是最早出现的植物之一,地衣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为以后高等植物出现创造条件。地衣的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本次地衣画中使用的地衣鹿蕊就是枝状地衣的一种。
地衣、苔藓非常容易混淆,连带一些小型的蕨类,其实它们还是有一些技巧可以区分的,最主要的差别都在这个表格里了,仔细观察,不要再傻傻分不清啦~
上海植物园阴生植物展展期为9月27日至10月27日,欢迎前来仔细观察区分苔藓与地衣。欣赏苔藓画与地衣画,以及有趣的互动拍照装置。
图:李敏、资料图
审核:豆格格
举报/反馈

上海植物园

4.9万获赞 1.9万粉丝
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科普教育
上海植物园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