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南泥湾,歌曲也能唱上二句,但说到具体位置可以能都不能说清楚,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南泥湾位置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
南泥湾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 黄绵土 、水稻土,林草覆盖率83%,为汾川河发源地。南泥湾地区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
开发南泥湾前期
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抗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一度竟到了缺衣少食,没有配给,冬天没有棉衣,甚至没有被盖的严重地步。
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
南泥湾发现者
乐天宇(1901年2月3日-1984年7月15日),原名天愚,男,汉族,湖南宁远人,中国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南泥湾"的发现者、开恳倡议人 ,毛泽东同志的亲密友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乐天宇就职边区建设厅后,一面调查研究,熟悉情况;一面在边区农校任教。他向中央财政经济部长李富春提出建议,组织科技人员对边区进行一次考察。这个建议得到批准后,他很快拟定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纲要》,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于1940年6月14日率边区考察团从延安出发,顺桥山山脉和横山山脉前进,途经甘泉、志丹等15县,于7月30日返回延安。通过47天的考察,共搜集重要标本2000余件,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根据考察资料撰写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详细介绍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资源情况,提议建设边区,开发南泥湾。他分别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当面汇报,提出开垦南泥湾的建议,得到了首肯。
开发南泥湾
于是,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经济困难的号召,执行"屯垦"政策,于1941年3月,由王震旅长率领,开进了南泥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三五九旅指战员的艰苦奋战和辛勤劳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先后视察了南泥湾,并盛赞南泥湾的艰苦奋斗精神。
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南泥湾歌曲诞生
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给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同年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80多人赴南泥湾劳军,萧三、艾青、田方等致慰问词。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歌舞《挑花蓝》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从此脍炙人口的名歌南泥湾诞生,后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唱,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南泥湾。 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
南泥湾现状
现在南泥湾春夏秋冬皆有景。春天鲜花争艳,桃花和梨花相继盛开;夏天山清水秀,盘龙山上树木丰茂、百草丛生,千亩荷花竞相绽放;秋天万亩稻田景观呈现出“今晨黄稻展”的丰收气象;冬季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举报/反馈

地图上的蚂蚱

3341获赞 258粉丝
让地图也可以随时娱乐化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