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专列为大家带来
国际三大湾区建设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通过借鉴
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
国际三大湾区的实践经验
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是当今世界一流的三大湾区,具备合理的产业分工、法制约束、产权保护、环境治理以及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充分利用独特的“拥海抱湾连河”的地理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周边腹地建成了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其发展经验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一、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三大湾区的比较分析
(一)交通网络建设比较
东京湾区拥有横滨港、东京港等六大港口,羽田、成田两大国际机场,以及东海道、北陆、东北等新干线,构成了内外连接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纽约湾区依托纽约港,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31个县紧密连接,具有密集完善的交通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内,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快速轨道、广深港高铁等交通工程的密集推进及建成,将推动大湾区实现“12312”交通圈。
(二)科技创新体系比较
纽约湾区集聚56所大学,拥有世界级的大学和人才以及全球最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为纽约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打造全球创新网络。
旧金山湾区的128号公路沿线集聚了大批高科技创新公司以及世界知名高校和大量风险资本,形成了旧金山湾区独特的创新体系和风险投资。
东京湾区集聚了全日本120所大学的1/5以上、600多家顶级技术性公司的一半等多重创新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中,广深两大中心城市已成为深度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门户城市,整个区域整体已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区域创新资源存在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态势。
(三)产业集群比较
强大的产业集群是湾区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旧金山湾区被称为“科技湾区”,硅谷地区的著名企业、名校、人才、资金形成了强大科技产业生态系统。
纽约湾区被誉为“金融湾区”,二战之后服务业迅速崛起,尤其是商业服务、金融、证券业产业高度发展,集聚大量就业人口。
东京湾区被誉为“产业湾区”,形成了钢铁、有色冶金、汽车等工业产业带,以及集金融、研发、文化等为一体的金融消费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广州的科研和科技实力,香港、澳门的高端服务业和金融业,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的制造业,三组城市优势产业互补且科学布局。
二、国际三大湾区的建设发展经验
(一)旧金山湾区建设发展经验
1.天然良港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旧金山湾区在上世纪20~30年代先后建成7座跨海大桥,形成了湾区城市网络雏形,促进湾区内部城市的商业贸易的发展,奠定了湾区协同发展的基础;拥有三大国际机场、发达的高速公路系统和铁路系统,连接湾区不同区域并与国内外紧密连接;此外,轨道交通对湾区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截止2017年3月,湾区轨道交通已通车线路达10条,尤其硅谷沃姆斯普林斯延伸线于2017年3月建成,硅谷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度进一步提升。
2.合理的区域规划和精确的产业定位
一是合理的区域规划。旧金山湾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区域协调治理机制方式协调解决区域的发展问题,多方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管理。二是精确的产业定位。旧金山湾区内支柱产业功能分区成熟,差异化定位明显。例如,旧金山市以旅游、商业和金融服务为主;圣何塞市坐落于“硅谷”,电子工业发达,集中了电子计算机、宇航设备等制造业。由旧金山市、圣何塞市等城市产业布局可见,旧金山湾区不同城市产业布局合理,使城市之间能够协调发展与合理分工,从而使湾区经济的集合效应最大化。
3.高校院所、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共同打造的创新生态
旧金山湾区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不仅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也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汇聚于此;硅谷是旧金山湾区内科技企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集聚了成千上万家享誉全球的高新技术企业。此外,旧金山市2011年出台《社区优惠法案》,吸引了众多中小科技企业集聚发展;除了集聚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外,旧金山湾区也是风险投资聚集地,汇集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同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技浪潮与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对硅谷产业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风险投资公司、高校院所、创新企业集群这三股力量融汇交织,共同打造出了硅谷独有的创新生态圈。
(二)纽约湾区建设发展经验
1.拥有北美最大的交通运输网络
纽约湾区拥有北美最大的交通运输网络,服务于从纽约市至长岛,纽约州的东南部和康涅狄格州大约5000平方公里内的1530万人口;同时,湾区内共有五个机场,其中肯尼迪国际机场、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和拉瓜迪亚机场是最主要的三大机场。根据美国港务局航空部2016年度报告,纽约湾区航空客运总量为1.3亿人,相比2015年增加5%,且增长率超过全国水平(3.8%)。
2.多部门协调助力的四次区域统筹规划
跨行政区域的统筹协调规划对纽约湾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21年,罗素·塞奇基金会资助建立了纽约区域规划委员会,后发展成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RPA属于非政府机构,致力于区域规划探索,研究制定突破性的长期计划,指导大纽约都市圈发展。从1922年成立至今,RPA先后对纽约大都市圈提出四次规划方案,集中解决湾区当前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有力推动纽约湾区的发展。
3.“金融永不休眠”的国际金融中心
纽约市吸引集聚了大量华尔街金融人士。同时,纽约湾区当前具备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等,形成汇聚金融资源的核心能力。此外,纽约当前已形成涵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等完整且立体化的金融体系,完善优质的金融服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落户集聚。
(三)东京湾区建设发展经验
1.循序渐进的“工业分散”战略
1990年以后,东京湾区进入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创新经济阶段,中心城区进一步重点布局对外贸易、金融服务、精密机械、游戏动漫和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并以人口与产业为中心,从河岸港口核心城市扩散到全湾区乃至日本整个本岛。这种错位发展,既解决了东京大都市的过度膨胀问题,又促进了湾区“多心多核”的均衡发展。
2.港城协调的区域一体化机制
环东京湾区的六大港口首尾相连形成马蹄形港口城市群,为东京大湾区的港城协调与区域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东京湾区主要通过制定区域规划,成立城市群协调机构,以建成互联互通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为先导,以同城化带动区域一体化,将对内竞争转向抱团对外竞争,最终发展成为港城协调的世界级大湾区。
3.聚集开放的创新生态体系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东京-横滨地区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首位。2019年,东京湾区集聚了39家世界500强企业,占世界四大湾区内500强企业数量的42.39%,为四大湾区之首(纽约湾区22家、旧金山湾区11家、粤港澳大湾区20家)。此外,东京聚集日本众多大型跨国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总部。各类高端平台资源聚集东京湾区,共同构成了开放的创新生态体系,并使创新绩效外溢全日本乃至全球。
三、国际湾区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一)统筹协调,系统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发展
成立城市群层面的规划机构,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及地位,推进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加快打造让人才、资金、信息流动通畅的新平台(高端人才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市场平台等创新平台等),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降低交易成本。
(二)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动力
降低准入门槛,以“多证合一”为重点深入推进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准营限制;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建制度、减成本、促融资”为突破口,优化企业的投资环境。
(三)聚集人力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消除人才、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阻碍;打造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集聚制度,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四)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突破已有的行政边界,形成更紧密的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推动层次合理的城市产业分工,推动湾区内大城市发展创新服务业、科技制造业,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级高端制造业集群;优化创新环境,降低创新风险。
制作:省技经中心广东科技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改革智库、省科技监测中心
举报/反馈

广东科技发布

1万获赞 4282粉丝
发布广东省科技厅官方动态,解读科技政策。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