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珞巴族服饰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珞巴族服饰由“达努”(瑞香树皮)等植物纤维纺织的土布缝制而成,多为黑色、红色或白色相间。男子穿着时,将长条横斜披在背上,衣服的边角搭置于左肩,然后由左至右臂内绕身一圈半,到右胸前与搭肩边角相接,造成袒露肩臂的效果,再将衣服的下长翻折至膝盖,以竹针代替扣子,紧束腰带。这种没有领、袖、衣袋等的服饰是珞巴人终年不离身的唯一上衣,男女老少白天将它穿在身上,夜晚则取下当被盖。
由于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野外,没有固定的住所,因此女子的衣服也用来装盛食物和物品,外出时还可将孩子放在衣服内。珞巴族男子头戴藤篾编成的藤帽,可分为博巴、嘎嘎、横巴三种类型。妇女终年赤足,部分男子穿麻或毛为原料的长筒靴。男女通用的日常饰物有耳环、项链、手镯等。
珞巴族的男装更能体现对力量和勇敢的赞美和向往。一套完整的男装包括:
1、冬巴达贡(熊皮盔帽):由藤条织成,帽盔周围镶有一圈熊毛皮,后背还披挂一块与背部等宽、齐至腰部的熊头皮,上有眼窝。熊皮盔帽坚硬无比,戴上它即可在狩猎和械斗时防身,防止利器从身后攻击,又显得十分彪悍英武。
2、索冬(珞巴语译音为披篷):由野牛皮制成。
3、纳木(珞巴语译音为套装):用山羊毛织成,把成两块窄幅的长条成品布拼在一起,呈长条毯状,在中间处留一尺左右的接口不缝作领口,穿时从头上套,捆上腰带,形成一件没有衣领、前襟、和后幅不缝合的套装。
4、博杰(珞巴语译音为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多用海贝、兽骨、兽牙等磨制成珠状。佩戴时,缠绕颈脖三五圈,像衣领一般,以蓝色、白色为主。
5、达因杰热(珞巴语译音为腰饰):珞巴族对腰饰十分重视和考究。腰带以兽皮为底,带面上缀满了一排排海贝。
6、配饰:包括腰间斜挎要夏(珞巴语译音为刀,长刀),腰前挂要夏(短刀)、意给布(珞巴语译音为弓箭)和箭筒,等走起路来叮当作响,英姿凛凛。
男子一般穿藏式氇氆长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长及腹部,为套头式。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头戴熊皮圆盔和藤条圆盔,帽檐套着带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张,帽后一块长方形的狗熊皮垂于后背,以防箭射、刀砍。平日外出,身上总是佩挂着弓箭、腰刀、铜银手镯、竹管耳环、各色串珠。
一套完整的珞巴女装包括:
1、奥玛给冬(珞巴语译音为上衣):原始采用绵羊毛染色织成,现今用布料缝制。
2、加崩(珞巴语译音为筒裙):长过膝盖的裙子,用绵羊毛染色织成。
3、里搜(珞巴语译音为脚套):用于包裹小腿部位,上下用带捆绑、防蚊虫叮咬,也属绵羊毛织物。
4、博杰(珞巴语译音为戴在颈项上的装饰物):多用海贝(与邻国进行贸易交交换获得)、兽骨、兽牙或玉石等磨制成珠状。有的缠绕颈脖数圈箍紧颈项,有的垂于胸前或垂至脐上。佩戴时,佩戴的项饰少则三五串,多则三四十串珠项链不等。串珠以博杰(珞巴语译音为蓝珠,以以蓝色松耳石为主,后以蓝色仿松耳石饰品替代)、贡朋(珞巴语译音为白珠)等色为主。另有象征日月的背饰搭拉阿龙(珞巴语译音为铜圆盘)。
5、腰饰:珞巴族对腰饰十分重视和考究。饰带用兽皮(牛皮)制作,带面上缀有海贝。腰带皮底上有多个大小不一的铜扣(女子结婚前所佩戴的腰带),另有数量可观的藤条编织成的为乌(珞巴语译音为腰环)。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铜铃、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
6、烟斗(盛装着烟叶为主的燃烧料)、烟袋多挂在腰间。
7、手镯:分为落根和笛路,落根为铜制品,上雕几何图案,笛路是在皮革上穿眼后将海贝镶入的腕饰。
8、耳鼓(多用铜原料镶上松耳石制成的耳环,以前要多戴)。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除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外,还有几十圈的蓝白颜色相间的珠项链,腰部衣服上缀有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珞巴族妇女身上的饰物多达数公斤重,可装满一个小竹背篓。这些装饰品是每个家庭多年交换所得,是家庭财富的象征。每逢节庆之时,妇女们一个个盛装打扮,互相比美。
相对于珞巴族男子来说,女人的装饰品比较多。首先说珞巴族女子的腰带,她们的腰带叫“布怒”,采用皮质为底,皮带上缀以直径三到四厘米的铜制圆扣22个,两端铜扣稍大,中间两排稍小,腰带左端是一个铜制带花纹的花瓣形带扣,右端有细皮条,系用时候把皮条套在扣上即可。腰带中段横系六、七根铁链,铁链两端固定在腰带两侧,铁链中间悬挂有数个小铃铛,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珞巴族妇女的颈部饰品比较多,主要以“泼阶(料珠)”为主,颜色分天蓝色和白色两种,白色的料珠上面挂有10个铁环,左右各5个,铁环下端缀有红、白、蓝三个珠串,珠串下端挂有各种漂亮的石头,另外天蓝色“泼阶”有圆形和圆柱形、椭圆形3种。在搜集到的珞巴族服装中,颈部佩戴的“泼阶”就有20多串,其中还有两串是挂在耳朵上面的。
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带装饰品,男子戴手镯、竹管耳环、项链,腰间挂弓箭、长刀等物。妇女特别喜欢佩戴五颜六色的项珠,盛装的妇女脖颈上有时戴十几串到几十串珠子,再加上手镯、耳环、铜铃、银币、铁链、小刀、火镰、海贝等饰物,有十几斤重,可装满一个竹背筐,并被视为家庭财富多寡的标志,不可缺少的嫁妆。每当节日到来,妇女们都穿戴起来,起舞高歌,互相妣美。装饰品在珞巴族人的心中是十分贵重的,一条男子的腰带的价格相当于一头奶牛,一个妇女的背饰也要用一头牛来交换。
珞巴族服饰与珞巴族长期从事采集、狩猎生产的活动方式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既是珞巴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珞巴族社会发展的缩影。它较好地保持了民族特色,自然真实,美观大方,满足了珞巴人的爱美之心。
注:文章部分内容来自非遗网和快搜西藏
《文艺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