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山城地名解析中,我们在文末留下了这样的问题:“坪是高处平地,坝是低处平地,那沙坪坝呢?”
杨家坪刘家坪,曹家湾邱家湾,重庆的地名要把外地人搞昏了
有网友指出,坪是高处平地,坝是低处平地的说法太过武断,难道桐梓坪在高处?打枪坝在低处?坪和坝本来就都指平地,没有什么高低区别。
事实果真如此吗?“坪”和“坝”真的没有一点区别吗?假如“坪”和“坝”的区别真的存在,那又是什么呢?
通名与专名
在正式开始讨论“坪”和“坝”之前,先介绍两个基础的地名学概念:“通名”和“专名”
通名就像姓,专名就像名;通名用来界定类别,而专名用来区分和特指。
以地名“李子坝”(渝中区)与“李子林”(大渡口区)为例。
李子坝沿线 李子坝的专名叫“李子”,通名叫坝;李子林的专名叫“李子”,通名叫林。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两地通名不同;但两地都遍栽李子树,专名凑巧一样叫“李子”。
相同的专名容易引起误解,不然每天不会有那么多游人错把渝中区的磁器街当做沙坪坝的磁器口了。
磁器口 从前大家感叹重庆地名复杂混同、陷阱很多,但只要改换思维就能想通,就像你不会把两个同名不同姓的人当做同一个人。
“坪”和“坝”都是地名学中的通名,粗略大概地说,它们的确都是平地。在《汉语大辞典》中,坪的释义为“地平也”;而在壩(坝的繁体字)的释义中也可以找到释例:“壩子:平地”。
三峡大坝,拍摄者April 但就像我们都知道三峡大坝不是三峡大平地一样,坝,除了平地的含义以外,还有两种释义,一为堰,即拦水的建筑;二为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这是坪和坝的第一点区别。
而将那些“堤堰”的释义剔除,只看作为平地的“坝”和“坪”,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黄小在2014年所做的调查,重庆市内共有838个以坪和坝为通名的地理实体。
他调查了这838个坪和坝,最初的发现是,重庆市九区内的”坝”比“坪”多,有447个坝以及318个坪,坪的数量只有坝的70%。
之后他将地名分为四大类:记叙人文历史的记叙性地名、寄托感情的托寓性地名、描述性地名以及其他类型不明的地名,四个大类里又有许多子类别。
转动手机查看描述性地名所有子类别:
在所有的分类工作都完成之后,能归纳出坪和坝的三点异同:
1、当一区域的专名为植物时,其通名更有可能是“坝”
坪的数量只有坝的70%,可是重庆九区内以植物命名的73个地名里,有53个(73%)都是”坪“。
黄桷坪地区 2、无论是坝还是坪,都是渝中区最少,巴南区最多
巴南区有284 个坪坝,而渝中区只有10个——也许与巴南区下辖面积大,而渝中区下辖面积小有关。或者是,渝中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也大,比起用坝、坪等描述自然环境的通名,更倾向于使用“碑”、“口”等记叙文化历史、人造景观的词做通名。
渝中区 3、不论是“坪”还是”坝“,人物氏族地名占比都是最大的
40%的坝与30%的坪都是人物氏族地名。在838个坪坝里,有269个坪坝的得名时间有据可依——明代及以后,在这269个坪坝里,又有55个都采用了人民氏族地名。“湖广填四川”是明末清初的移民运动,大规模以氏族地名,应该与重视宗族关系的移民有所关联。
地理特征上的相似与差别
上一篇文章中曾写到:“坝为低处平地,坪为高处平地”,这一论断真的对吗?
根据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研究者黄小的调查研究,“坝”除了指平原以外,还指滩涂(珊瑚坝)、岛屿(广阳坝)、沙洲(外坝);而“坪”还指山脉(回龙坪)与台地(黑石坪)——这一事实似乎印证了坝低坪高的判断。但我们撇开这些特例,继续看作为“平原”的坪与坝。
珊瑚坝 1986年和1997年所编纂的重庆地名录中有对重庆市内“坝”与“坪”地势的描述:重庆市区有地况记录的“坝”有30个,“坪”有29个。
30个坝子里,有18个位于洼地、山坳与山下——其中包括菜园坝、罗家坝等;有12个位于高处,其中包括羊子坝、打枪坝等。
而在29个坪里,仅有南岸区的桐梓坪处于低处,其余的28个坪都分布于高处,其中就包括渝中区的大坪、九龙坡区的杨家坪与黄桷坪。
杨家坪 只论及这59个记录在案的“坪”与“坝”,我们发现, 有96.6%的“坪”地处高地,有60%的“坝”低处低地。“坝为低处平地,坪为高处平地”的论断的确有些草率,不过我们或许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坝为低处平地,坪为高处平地”——这就对了。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沙坪坝究竟是坪还是坝?”
沙坪坝地处嘉陵江畔,开阔平缓,是江水沉积形成的沙洲,肯定是个坝子,但地名里为何会夹进一个“坪”字呢?
嘉陵江 有网友提出自己的意见,指出沙坪坝的得名也许与“二次命名”有关: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因缺乏文献,还是不敢擅断,假如您对沙坪坝的得名有自己的意见,请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