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2019.9.23 06版
纵横2172公里,白山松水间,一张巨大的农田灌排渠系,八方通联,绵延不断。金色稻浪,迎风滚动,绘就出今秋一幅壮丽的丰收图景。
丰收的背后,是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但总体而言,我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和2/5,属中度缺水省份。
白城市白沙滩灌区干渠
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80%,但是河网密度低,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8%,个别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高达70%-90%。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投入不足、管护机制不顺等农田水利发展滞后问题,已成为影响吉林省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突出短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既是农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
如何破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注重效益,建设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为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了蓄、引、提、供衔接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助推粮食生产能力迈上700亿斤大台阶。
前郭灌区水稻试验田
旱可灌 涝能排
农田水利成农业生产有力支撑
金秋九月,吉林西部,稻田里一片郁郁葱葱的美景。条条水渠、道道水闸遍布乡间,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纵横交错,旱可灌,涝能排,成为农业生产的有力支撑。
前郭灌区红光农场,千米条田,水脉畅通。种植科技户谢金良望着万亩稻田,喜上眉梢,他说:“水利设施改造完成后,每公顷产量比原来提高了3000斤。今年注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前郭灌区灌溉管理局重点试验站,通过无线远程遥控进水闸对水稻生长进行生态调控,让矩形槽农渠里的水在稻田里实现有序进出,进行浅湿晒浅实验。8月的稻田里,晒着暖暖日光浴的水稻长势喜人。
改造后的前郭灌区总干渠,混凝土板块衬砌铺设平整,奔流不息的松花江水通过哈达山水库拦蓄,到此分成支渠,再通过斗渠、农渠,进入田地。纵横交错的水脉,为这里源源不断注入生机,不仅有效提高了输水效率,而且旱涝可救,在支撑农业生产方面,充分发挥了节水、高产的科学管控优势。
松原市前郭县前郭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始建于1943年,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灌区面积192.0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6.79万亩,现有实灌面积45万亩。年产水稻6亿斤,年创产值10亿元。
前郭灌区灌溉管理局郭宗仁局长说,前郭灌区工程改造自1998年开始实施,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田节水灌溉项目及其他项目资金投资建设,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充分显现。
前郭灌区灌溉管理局重点试验站无线远程遥控进水闸
从土渠到现代化农渠
庄稼产量比原来翻一番
20年前,洮儿河灌区洮北一分干渠还是一条土渠,庄稼十年九旱。如今,防渗渠改造后,水闸一开,水便哗哗地流入田里,浸润着方圆28万亩黑土地。
白城市洮儿河灌区管理局副局长姜喜峰,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者和见证者。1994年,他从灌区技术员做起,每天摸爬滚打,与工人们一起建设灌区的美好未来。如今,潺潺渠水与20万亩良田相映,洮儿河水经科学管控,流进一片片的稻田里,暖水浸润,稻浪翻滚。
村民高文福种了270亩稻田,二十几年前,他从土渠引水到田,因为流量不稳定,庄稼时常遭受水患。如今则不同,农渠里的水经科学调控,旱可控,涝可调,粮食产量比原来翻了一番。
白城市洮儿河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是洮儿河上游察尔森水库的配套工程、洮儿河冲积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水源工程,是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的重点项目,也是白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工程。
站在渠边,守望万亩良田,姜喜峰说,随着灌区水质的提升和水温的提高,这里水稻每公顷增产1000公斤,增加收入2800元,同时给稻农创造了培育优质良种的条件,激发了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的积极性。
从土渠到现代化农渠,洮儿河灌区采用现代化措施高效管水,不仅有效促进了洮儿河两岸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更拉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白城市洮儿河灌区洮北一分干渠
引嫩入白配套改造
盐碱地变高标准农田
白沙滩上,稻田片片。白城市白沙滩灌区因地制宜,水利设施既高效又节水,既“数字”又“环保”,不仅促进了粮食增收,更保障了粮食安全。
在白沙滩灌区重点试验站,记者看到这样一幕,30公顷刚改造完的水稻试验田,经嫩江水灌溉洗礼,呈现一片新绿。灌区管理站工程科科长王立国说,去年他们开始在嘎什根村开辟试验站,预计通过2—3年时间,将这片盐碱地改良为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具雏形。
遇水则兴,有水则富。引嫩入白,对白城市意义重大。引嫩入白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于永泉说,白沙滩灌区地处我省西北部,是大型灌区,属嫩江流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02万亩,实有灌溉面积27万亩,受益人口达24万人。担负着我省重点农业产区镇赉县4个乡镇农业的灌溉和湿地补水任务。
“通过配套工程的改造和完善,确保了灌区在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水平。”于永泉说,白沙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正在持续发挥作用,不仅增加了灌区灌溉面积,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据统计,2000年灌区灌溉范围内(4个乡镇)农业年产值为1.2亿元、水稻年产量为4.2万吨,到2018年,灌区农业年产值4.2亿元、水稻年产量为14.1万吨。通过十几年的改造,当地农业年产值提高3亿元、年产量提高近10万吨,可以说,通过国家大型灌区项目的投资后,才有了今天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白城市洮儿河灌区工程总体布置图
打通吉林水利“高速”
管水+节水筑牢农业丰收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农田水利改革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我省的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灌区4465处,其中大中型灌区137处。建成大中小型灌溉水库1569座,灌溉塘坝7000余座,各类农田机井23万多眼。水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15万亩,发展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58万亩。万亩以上涝区106个,涝区面积2660.37万亩,有1/2涝区面积达到5年一遇以上排涝标准。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8。
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推进。实施了8处大型灌区及46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6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120个现代农业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项目,共衬砌整治灌排渠道4226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1万余座。38个县开展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2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亿斤。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全面提速。坚持节水优先,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顺利完成了我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2012年至2015年集中建成90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正在走向社会化、规模化、大田化。
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除了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外,还重点实施了引嫩入白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中部城市引松供水、老龙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顽强拼搏的吉林水利人,以强烈担当与奉献精神,勾画出一幅农田水利建设、水生态文明与经济并行发展的绚丽画卷。
作者:边境 吉林日报 记者:任胜章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