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先生,名列9月15日“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组委会公示的300名“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之中。先生已于2018年5月去世。当年,杏林失巨擘,噩耗惊天下,我特意写过一篇文章。今日翻看,仍然感动,觉得裘老的医德及其精神品质仍不过时,特此晒出。
裘法祖何以感动众人
○ 黄团元
中共党员、著名医学家、我国资深院士裘法祖6月14日在武汉病故。杏林失巨擘,噩耗惊天下,8000多封来自世界各地的唁电悼念他。仅在荆楚大地,就有上万人6月18日为他送行;许多报刊除了发布裘老逝世的消息,还登载他的生平事迹,甚至开辟专栏,选登“裘老语录”和“裘老手迹”。众多读者读到后,反响强烈。原因何在?试看几段:
裘老语录一:“做人嘛,我有四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语录二:“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语录三:“你若要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去问那些赶火车的人;你若要知道一秒钟的价值,去问那些出交通事故的人;你若要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就去问奥林匹克亚军的感受。”裘老手迹:“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无论“语录”还是“手迹”,似乎没有特别之处。如“语录”的一、二段,就像普通的老人与人戏谑。即便第三段和“手迹”,虽然颇具哲理,却有文字游戏意味。既然如此,裘老何以令人感动呢?
裘老的确是个平凡的人。生活中的他,因为欣赏邻居的花而向其讨要花种;终生和老伴恩恩爱爱。不过,他是我国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挽救的病人不计其数,连外国人也称他“神医”!就说这次汶川地震,94高龄的他不仅带头捐款,还亲临病房为重症患者会诊;他曾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又是一位非凡的人。
人们被裘老的“语录”和“手迹”感动,可能是因为他言行一致。他淡泊名利,将自己获得的140多万元各种奖金全部捐出,设立基金奖掖后学,却和老伴长住50平方米的旧房;有人帮他写回忆录,他认为文中“语气过于渲染”而放弃;他工作勤奋,却总觉得做得不多;他医术精湛,但从不满足。所以,人们才觉得他的“语录”是箴言,“手迹”是宝鉴。
他对“千分之一秒”等时间妙解,恰似“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古训,又如将有限生命投身到无限为人民服务的言传身教。他“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的“手迹”,就是告诫“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做人要知足”,就是不要为名利所累;“做事要知不足”,就是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阐述“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党员”章节概述:“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裘老的言行令人感动而受到普遍敬仰,原来他履行的是共产党员的义务啊!
我们为中国共产党汇集了裘法祖这样的优秀党员而骄傲,也为他的逝世无比惋惜,又为他不朽的道德风范被人铭记而庆幸。我们纵然没有裘院士的医术报效国家和人民,但是,如果能够吸收他“语录”的内涵,领会他“手迹”的真谛,像他一样用共产党员的准则做人、做事、学技能,也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原载学习月刊2008年15期,题为《裘法祖何以感动众人》)●
黄团元,湖北省直管市唯一新闻正高级职称获得者。发表各类作品约400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报刊。其《“天灾不由人”与“抗灾不由天”》等文,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辅、高考习题及试卷。公开出版《说黑道白》、《民族瑰宝马寅初》、《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诸葛亮用兵》和《刘邦用人》等多部长篇作品。
举报/反馈

黄团元弹今拨古

7618获赞 817粉丝
文史、时评、杂文随笔及摄影配诗别具一格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