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弃守屠城事件”,可谓是引得了后金朝堂上的举朝震动。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八旗主力,在蒙古部落的带领下,绕过由袁崇焕镇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大安口破关而入,一路烧杀抢掠,最后将北京城团团包围,史称“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对于明朝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八旗铁骑先后五次破关南下,明朝北方被打得一片糜烂,城池被毁,财产、牲畜被劫掠无数,人口也损失了超过一千万。在“己巳之变”中,崇祯皇帝还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可谓是“自毁长城”。
战争结束后,皇太极带兵回到关外地区,并且安排战时留守关外的阿敏、硕讬等人率部进行换防,并驻守永平四城,即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四座关内城池,此四城均为京畿地区的战略要冲,后金就此在关内建立了与明军对峙的前沿阵地。
然而同样明白永平四城重要意义的明朝也在重新被启用的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准备将其夺回,于是在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开始对永平四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满文老档》中,对于阿敏丢失永平四城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天以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畀我,遂命每牛录遣护军三名,甲兵二十人驻守其地,兵数较前多,以阿敏贝勒、硕托台吉及诸大臣为统师。时明兵来攻滦州,战三日,明兵发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楼被炮药焚烧,时我军稍避,其间,明兵从城圮处登城,我兵复冲击,尽歼之矣。固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军士复闻诸将已出遁,或四、五十人为队,或一、三十人为队,奔向永平。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此皆贝勒不以政业为念,大臣不为汗与诸贝勒尽力之故也。汗谕毕,对众嗟欢。时举国众民皆痛慎。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孙承宗带兵围攻滦州,阿敏先是见死不救,致使滦州失陷。就在孙承宗转而率兵攻打永平的时候,阿敏又不战自退,将永平四城拱手相让。而阿敏在弃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纵兵抢掠,被皇太极钦定的永平巡抚白养粹等一众汉族降臣也被阿敏处死。
此消息已经传开,不仅皇太极大卫愤怒,辽东地区的汉族百姓以及守卫明军更是极为震惊,至此皇太极登基后极力修复的满汉之间的矛盾又被重新激化,后金内部汉族百姓的反抗斗争也再度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阿敏回到盛京之后,皇太极对其进行了痛斥:
“以明人之金、银、闪缎、蟒缎、瘸足女人为贵而携之;以我兵为贱而弃之。”
所有的满洲亲贵也对阿敏的行为进行的声讨。
随即,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拿下,并将其监禁了起来,至此阿敏开始了他十年的牢狱生涯,并也是最终死在了狱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阿敏为皇太极惩治,归根结底还是权力的斗争。
阿敏在后金朝堂上掌握权势的“四大贝勒”中,其身份是最为特殊的,他不同于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他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而舒尔哈齐此前因为与努尔哈赤的分道扬镳,连同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均被努尔哈赤处死,阿敏也是在代善和皇太极等人的力保下,捡回了一条命。只不过后来的阿敏重新赢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进而位列“四大贝勒”之列,并且统领着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的镶蓝旗,掌管33个牛录。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因而在代善父子的首倡之下,经“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的推举,皇太极顺利登上了后金汗位。
但是此时后金的朝堂上,依旧是“四大贝勒”南面同坐、共执朝政、同贺朝拜,皇太极虽为后金大汗,但是也要尊称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为“兄长贝勒”,可以说汗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自皇太极登基后劲大汗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打造集权式的统治,而前提便是打压“四大贝勒”中的其他三人,阿敏也就成为了皇太极优先打击的目标。
首先,是因为阿敏血缘上的关系最为疏远。代善和莽古尔泰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只有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而其背景实力也是最为单薄的。
其次,是因为阿敏性格偏激、为人粗野。他还曾经妄图构陷自己的亲弟弟寨桑谷贝勒,受到极大的非议,因而他的人缘非常的差,获得的支持也就非常的有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次,就是阿敏自身的问题也是非常的多,犯下的错误也是不胜枚举。
在此前征朝鲜的过程中,阿敏的做法就令皇太极极为愤怒。
天聪元年(1627年),刚刚登基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安排阿敏带兵攻打朝鲜。阿敏带着八旗铁骑顷刻间荡平了朝鲜半岛,攻占了朝鲜首都平壤,当时的朝鲜国王李倧逃到了觉华岛被迫与后金签订了《江都之盟》,让朝鲜承认了后金政权,并且要两国以兄弟相称。
其实皇太极攻打朝鲜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建立同朝鲜的良好关系,一方面,可以从朝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粮食等战略物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朝鲜在后金与明朝之间保持中立,不再使其成为自己的掣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占领朝鲜全境的阿敏,企图就此封疆裂土,就地称王,进而割据统治朝鲜。但这个危险的想法被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劝了下来。阿敏在无奈之下放弃了谋求自立的想法,转而下令纵兵抢夺三日,随即扬长而去。
原本已经签订和平协议,可是阿敏的行为是非常明显的仗势欺人,这也引得了李倧的极大不满,皇太极想要就此拉拢朝鲜的计划也就此破产,朝鲜继续同明朝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此时的皇太极虽然没有处分阿敏,但是对于阿敏已经是非常的不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此后的宁锦大战以及征讨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的过程中,阿敏又数次与皇太极当众顶撞,质疑皇太极的军事安排,弄得皇太极很是下不来台。直到这次,又出现了弃守永平以及劫掠屠城的事情,正好被皇太极拿来大作文章。
于是,皇太极当众宣布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状。在这其中,关于永平事件的罪状也只有一条,可以说皇太极针对除掉阿敏已经酝酿了很久,只不过阿敏这次的错误太过于严重,不仅仅是皇太极,八旗上下对于严惩阿敏的声音是高度一致,阿敏的倒台也就成为了必然。
就这样,阿敏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牢狱生活,直至崇德五年(1640年),阿敏死在了狱所。而在他被囚禁后,他的全部财产,包括镶蓝旗的控制权,均有他的亲弟弟济尔哈朗继承。济尔哈朗与皇太极关系非常紧密,济尔哈朗自始至终都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皇太极通过济尔哈朗也实现了控制镶蓝旗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处理了阿敏之后,皇太极随后开始对代善和莽古尔泰开刀。
他先是以“御前露刃”的罪名,惩治了莽古尔泰,随后开始对正蓝旗进行了非常残酷的打击。除了莽古尔泰,同为努尔哈赤第二任大福晋富察衮代所生的德格类和莽古济也遭到了皇太极的打压,于是经过了一番血雨腥风,皇太极彻底吞并了正蓝旗。
在打击正蓝旗的过程中,皇太极又找借口对代善家族进行了打压,进而将代善逐出了核心统治圈。
至此,皇太极等级之初“四大贝勒共执国政”的政治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皇太极“南面独坐”,由此开始“独享汗权”。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改国号大清,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皇太极的帝位也是无比稳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反馈

王府史话

33.7万获赞 3.1万粉丝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