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
在日常护肤中, 很多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使用护肤品有时会觉得刺痛, 陆陆续续收到了二十几条关于皮肤刺痛的问题,这里节选了大家的一些反馈,如下:
用户一
我用的科颜氏高保湿霜,
有时候会有刺痛,
但不是每次都疼。
用户二
能八一八兰蔻的粉水吗?
用的时候很刺痛,
一直以为是缺水?
用户三
一直裸脸状态。昨天阳光好,
坐车三个小时,脸可能是被晒了,
中午开始脸特别红 ,清水洗脸还刺痛 。
用户四
上周做超声刀和面部激光脱毛之后,
脸颊开始发红脱皮还有小疙瘩,
清水洗脸都刺痛。
用户五
我最近不知道是不是涂了阿达帕林凝胶的原因,现在涂什么护肤品上脸都会刺痛、发红。
用户六
小白瓶上脸后会刺痛,
是不是因为烟酰胺的问题,
还要继续建立耐受吗?
思考
针对以上关于使用护肤品刺痛的问题,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些共性,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同样的产品,有的人会觉得刺痛,有的人不会?
2) 为什么同样的产品,你使用时有时会觉得刺痛,有时不会?
3) 为什么有的产品(比如烟酰胺),较多人使用时会觉得刺痛?
4) 为什么暴晒或吹风后,易产生刺痛?
下面我们边分析边思考这些问题。
分析
刺痛真的是因为皮肤缺水吗?
的确,角质层细胞一般脂肪含量约7%,水分约15%~25%,这样的结构是为了使皮肤保持柔润。但是水分降至10%以下,皮肤可能会产生脱屑发痒干裂粗糙暗沉,这样的一个肌肤状态下,感受到刺痛的可能性就比较高。
因此,刺痛有两个可能导致:
皮肤角质屏障受损,水分流失率高,这种亚健康状态的肌肤,就更容易感受到疼痛——这也就回复了,为什么使用某些护肤品,时而感受到刺痛,时而感受不到,因为在护肤品使用这个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自己的皮肤状态会根据你的防晒,内分泌,情绪,护肤时间等条件变化而有一定变化。
产品本身的刺激性。这一点我们后面展开来说。
我们先看看痛觉是如何产生的
- 疼痛是包括痛感觉和痛反应在内的机体反应。是机体收到刺激后的主观反应。
其中皮肤受到刺激后的疼痛感一般为刺痛,表现为感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迅速产生迅速消失。
皮肤存在许多痛觉接收器(受体),当皮肤收到刺激,会分泌一些介质(如NO、PGE等)和炎性物质(ATP、血浆渗出的缓激肽-BK等)直接作用于外周神经终末的感受器。再通过神经传输到脊髓和大脑,我们就清晰地感受到了刺痛感。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受体有感受温度和痛觉的辣椒素受体TRPV1,嘌呤受体P2X3等。
再详细点说,化妆品中的刺激成分激活了外周伤害性感受器,兴奋背根节内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而产生冲动(动作电位),这种冲动沿着后根纤维,到达脊髓背角,借由第二级神经元将此冲动传递给同侧丘脑腹后核内的第三级神经元,最后丘脑腹后核的神经元将此信息中继给大脑皮层躯体感觉神经元,产生痛知觉。
这个反应说来复杂,其实发生在弹指一挥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要是听了柜姐的话将刺激性产品反复使用,过敏、发炎可就都逃不掉了。
产生刺激的成分有哪些?
- 酒精、挥发性油脂——因此,敏感肌姑娘注意,这一类的产品,就不要用了哟。
这类成分的挥发性会带走一些皮肤的水分,产生清凉感。
有些比较敏感的皮肤会感受到凉(有时还会伴随灼热)+刺痛。
- 防腐剂
首先强调,防腐剂不是凶手,是为了保护我们免受菌的伤害。
但某些防腐剂或者稍多的防腐剂会引起刺激。
比如:有些纯天然的花瓣(非淀粉花瓣)、易腐败,所以要加更高浓度的防腐剂,此时就会引起较敏感的肌肤产生刺痛感。——因而,花瓣虽美,不要看到花瓣就觉得植物,安全,这种情况的护肤品,(玉米淀粉做的花瓣除外)敏感肌,干性肌肤,别用窝哦。
- 刺激性功效成分
如烟酰胺、治疗痘痘的维A酸以及大部分美白原料都是自身带有刺激性的物质。
敏感肌需要在了解自己肌肤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哦。
- 功效成分不稳定
部分天然植物油脂未经过处理,易降解成为其他成分,而降解过程也因储存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可能会产生一些刺激的成分。
还有一些功效成分如VC、氢醌的衍生物,也有一定刺激的风险,如果结构变化产生了刺激性成分,消费者是很难判断的。
像某些抗衰配方里,一些熟龄肌肤使用维A醇这样的维A衍生物来进行抗皱抗衰的保养,此时就一定要保证这些成分是稳定的,这个不然就很容易产生刺激。(因为保证功效性,稳定性的兼具,需要大量的一个研发支出,所以这类产品,实在不会选择,就买有研发实力的大公司的)
为什么有的人皮肤更易感受刺痛?
- 痛阈不同。
痛阈,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感受痛的阈值。
痛感觉阈是指受试者用语言报告有痛觉时收到的最小刺激。
痛反应阈是指躯体反射(曲肌反射等)和内脏反应(血压、脉搏变化等)所受到的最小刺激。
每个人的痛阈因个体差别而有所不同,同样的刺激处理,有的人能感觉到痛,有的人就不会。
- 皮肤屏障状态不同
皮肤屏障受损的人,更易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接触到化妆品中的刺激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是香精、色素、防腐剂,有的是功效性强的活性物,如烟酰胺、维A酸类。
- 角质层含水量极低
角质层正常含水量在10~20%,当屏障受损,角质含水量低于10%,皮肤处于极度缺水、敏感的状态,此时的肌肤状态更易感受到刺激。
甚至吹风、沾水都会感受到刺痛。此更时需要进行屏障修复工作。
刺痛感强烈更代表了你的屏障功能不健全,皮肤有可能受到刺激后处于高度敏感和发炎的状态,此时切勿相信柜姐推荐的一堆十全大补产品。
发病期可以选择不同保养品,让皮肤自我修复。症状缓解后,一定要选择温和、适合受损肌肤使用的修复产品,将屏障慢慢修复。修复产品应该含有与皮肤屏障相关的角鲨烷、NMF、卵磷脂、神经酰胺、类酯等成分。
皮肤屏障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皮肤表面有着一层角质屏障,直接反映着皮肤的健康、保湿状况。
通俗地说,可以帮它比作一面砖墙——角质细胞类似砖块,细胞间脂质就是水泥,而皮脂膜则是墙面。
角质细胞是一系列扁平、失去生物活性的角蛋白细胞,其中含有一系列水溶性的小分子保湿剂——天然保湿因子,成分主要是氨基酸、毗咯烷酮梭酸、乳酸、尿素等。它们可以结合水分,保持角质层的水合。
角质细胞间脂质有两种不同状态。
一种是疏水链充分伸展,分子间紧密排布,形成固态双分子膜,膜的厚度较大。这种状态下脂质通常稳定、不易透过而且不易被洗脱,就像一层保鲜膜包在皮肤最外侧,可以防止过多水分通过表皮散发到大气中,维持皮肤含水量,起到屏障作用。
另一种状态的脂质是液晶状态,通常具备运输水和养分的能力,但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清洁剂清洗皮肤表面时,表面活性剂最易洗脱这种液晶结构的脂质。一旦被洗脱,脂质层就失去相互间的连接,出现空洞,水分过度散失,皮肤变得干燥,失去了脂质屏障作用。
也正是胞间脂质、角质细胞及其分泌出的天然保湿因子,起到了皮肤的天然屏障的作用。
修复类产品的主要功能就是修复我们这层宝贵的皮肤屏障,这个砖墙坚固了,我们才能抵御各种刺激性成分,保护机体。
一方面体现在,比如某些刺激但美白功效确实很好的成分,有健康的屏障才能耐受。另一方面是体现在对大环境的隔离,比如空气中的灰尘、PM2.5,UV、吹风造成的伤害等,屏障健康的人耐受都要更强些。
屏障健康了,我们才有可以能战胜各种皮肤问题,也能够逆龄生长,长期保持年轻健康。
结论
- 发生刺痛并不是皮肤缺水,不要盲目相信柜姐,这时候简单外源保湿,比如保湿喷雾,或者使用面膜只能感觉舒服,实际上并不能改善刺痛(角质屏障受损)问题。
- 使用正规产品,减少刺激性。
- 如非特别需要祛痘或美白,尽量避免刺激性手段,保护皮肤屏障。
- 长期坚持使用修复类产品,帮助皮肤修复屏障,维持肌肤健康,才是护肤真谛。
仙女们,加油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