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方绘画中,月亮是一个常见的元素,但艺术家们的表达方式与情境有着很大的不同。
传统水墨画中的月亮,大多采用留白画法,画家用淡淡的墨痕给观者渲染出一个充满想象的意境。
而在西方象征主义画家看来,月亮代表了神秘、奇幻与潜意识。如梵高《星月夜》中,星月形成巨大的漩涡,带给观者强烈的色彩冲击力。
尽管表现的形式与手法不同,大家对美的感受是不变的。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共赏的都是同一个月亮。
宋 陈清波 《瑶台步月图》
《瑶台步月图》画的是中秋仕女拜月的情景。画面中天空清虚高远,祥云绕月,月下景色空朦。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轻润,敷色雅致。以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衬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风格清新动人。
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
《月下把杯图》是一幅构图别致意境幽远的小品山水画佳作。 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美景月下,恰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友佳节来访。整幅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
《月下把杯图》局部
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约占小半个画面的斜右下部,以浓墨钩勒树木、翠竹、篱笆、山石等,而与占大半个画面的远山、天空形成浓与淡、实与虚的对比,使构图中的景物显得平稳安定,又富于变化。马远十分擅长章法之灵活经营,其平素山水多取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明 张灵《招仙图》
此图又名《朝仙图》,是幅以景寓情的杰作。皓月当空的桥头处,一清丽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作者通过构图上大面积留白的处理烘托出画面寂寞凄凉的氛围,而这种凄婉的心境亦是作者自身不得志的写照。
《招仙图》局部
图中女子的画法承袭了宋元以来的“白描”技法。作者以墨笔勾描人物面部及衣纹服饰。线条遒劲圆转,富有表现力度并有轻重缓急等诸多变化,显示出作者以线造型的精湛造诣。此图不仅是张灵的代表作,亦是明代白描人物画的精品之作。
明 唐寅 《嫦娥执桂图》
唐寅的仕女画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线条细劲,设色妍丽。一种笔墨流动,挥洒自如。
画中嫦娥裙带飘拂,神形温柔,手持挂花,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的飘逸清丽之态毕现。面容的设色,敷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
清 金农 《月华图》
传统作品中月亮往往被赋予神话色彩,内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形象,在文人画中,更多的是作为补景出现。《月华图》的构思则别出心裁,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以奇致胜。
《月华图》局部
月中隐隐约约的阴影,勾勒的是广寒宫中玉兔与桂树的轮廓。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意与神和、迹与手化,天趣自成,展现出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森特·梵高 《星月夜》
《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
《星月夜》局部
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金黄的月亮形成巨大的漩涡,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亨利·卢梭《睡着的吉卜赛人》
《睡着的吉卜赛人》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亨利·卢梭于1897年在法国创作的一幅油画,也是现代绘画最著名的图像之一。
《睡着的吉卜赛人》局部
美丽而又如雕塑般的吉卜赛人在安静地沉睡,狮子盯着她,整个画面沐浴在满月奇异的光线中,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画风,充满梦幻感。线条、色调及画面节奏经过精心设计,和谐而富于韵味。卢梭在狮子身体上的用光十分精致。
爱德华·蒙克《月光》
这幅画展示了蒙克在夏夜夜晚对故乡挪威沿海景观的最简化描绘。倒影着月光柱影的海面,被象征化为原始景象而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生命之舞》《夏夜、人鱼》《月光、海边的吻》等。
波浪起伏的海岸线,与树木严格的垂直度形成了一个水平的对比。颜色很柔和,但黑暗的森林地面,白色的海岸和强烈的蓝色水面之间有明显的对比。
克拉姆斯柯依《月夜》
《月夜》是克拉姆斯柯依的成名作,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的长椅上,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着睡莲和菖蒲。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