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被称之为热海、大清池的伊塞克湖Lake Issyk-Kul,位于吉尔吉斯东北部海拔1600米处,它是继南美洲的喀喀湖Titicaca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长度180公里、宽度60公里、最深668公尺,面积为6,236平方公里。这座高山湖的主要水源是来自高山泉水和积雪融水,由于湖水含盐份,再加上湖底有许多温泉、充满微量元素,因此冬季不结冰。也正因为如此,这里在苏联时期一度成为热门的温泉疗养地。而湖的四周多样性的植物,提供了游牧民族最佳的放牧区,也让这里的生活条件变得理想。
以上,是当地导游常态性的景点介绍。而我的心神,那时却飘出了车窗外,近两天的行程;从我的视角来看,不只是布兰纳塔曾经位在的那座古城市Balasagun(今为托克马克Tokmak)、碎叶城遗址(今为阿卡帕瑞Ak Beshim)、还有露天石画博物馆位在的乔尔朋安塔Cholpon Ata,这些造访过的城镇,在千百年前就是许多民族与部落群聚的地方,共同点除了离水域近、绿草如波外,还有它们都位居天山山脉南侧。好山好水,自然也是民族之间抢夺之,数度争战一再改写了这些土地的历史,唯一不变的是这里的风光。
游船当日,冷风飕飕,船上备有的毛毯,很快就发挥它的作用,怕冷的哥姐们,待在仅有篷顶,但四方仍漏风的区域,围坐取暖,不怕冷的人,则继续待在甲板上,饱览湖面风光。我们敬业的当地导游则努力讲解关于伊赛克湖的小轶事,让大家保持清醒状态。像是,每个美丽大湖都会有的神秘湖怪、考古专家曾发现的湖底古代文明遗迹、到最新的传说;则是成吉思汗的墓地也可能藏在湖底,不过苏联时期,伊塞克湖也曾是苏联海军秘密的鱼雷试验场这件事就很煞风景了。
除了闲聊传说外,曾经当过老师的导游也介绍了湖中多样性的鱼类,包括当初随着俄罗斯殖民者的到来,曾引入了一种叫做塞万鳟(Salmo ischchan)的亚美尼亚特有的物种,结果这种原本稀有罕见的鱼到了这里却非常适应,大肆繁殖后,甚至长得比在原生地还大尾,严重破坏曾以拥有稀少鱼类而的闻名的伊塞克湖生态。虽然后来又引进了鲷鱼、梭鲈、鲤鱼,但终究塞万鳟还是成为湖里主要提供食用与休闲钓鱼用的鱼群。
环湖起初,还打着哆嗦,但随着自胸中一股热情升起,冷风划过发际也不觉得冻。据说夏季的湖更加通透湛蓝,甚至可以看到水的深处,无论湖底有没有曾经因为地壳变动而被水淹没的神秘古文化,也无论成吉思汗的子孙是否将宝藏与石棺一并沉入湖底,似水墨,又似淡彩的湖景,与一波波推向岸边的浪花,当下早已收服众人的心,那些传说,就留待他人解密,我们尽管收下这份大开眼界的疗愈之礼。
举报/反馈

景言深行

1.8万获赞 560粉丝
用心生活,善始善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