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2日,
枪声突然响起,
红军先头部队奇袭广东仁化城口镇,
当夜就拿下了这个湘粤咽喉之地。
行军转战长途劳顿,
数万红军随后进入城口休整。
在寒冷的冬夜里,
战士们就斜靠在屋檐下,
和衣而睡。
他们为何不进屋呢?
红军不进屋
数万战士坚持睡街巷
六月的仁化县城口镇,天气潮湿。这里的夏天闷热、冬天阴冷。
85年前的一个冬夜,1934年11月2日,枪声突然响起,红军先头部队奇袭城口,当夜就拿下了这个湘粤咽喉之地。行军转战长途劳顿,数万红军战士随后进入城口休整,在街巷、树下、田间露宿。
这些街巷,都曾有红军在此和衣而睡(央广记者郑澍 摄)
时光流转,夕阳洒落在街道的石板上,映出斑驳的影子。在河边街、正龙街,我看到了红军当年休整过的地方。
城口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黄本洲:红军过夜的时候都不能躺着,不够位置,只能斜靠在屋檐下,和衣而睡,双手抱着枪。老百姓热情地邀请红军进屋里住,红军都不进去,为了不扰民……
黄本洲告诉我,当年,红军对百姓秋毫无犯,百姓对红军从最初的躲避到后来的主动迎接。红军到城口的第二天,就有人给红军烧茶做饭,还有人为红军带路、帮助料理伤员。城口的冬天阴雨连绵,为了不让伤病的战士受凉,百姓卸下沿街铺面的木门板,给他们当床。
休整,是为了更好的向前。
《中国共产党仁化县地方史》这样记载:
“红军主力能在城口镇休整,筹集军饷,集结部队,顺利继续前进,是与铜鼓岭阻击战的胜利分不开的。”
年轻的他们,扑向了敌人的枪眼.....
如果历史不记载,如果老人们不讲述,年轻一代不会想到,85年前,在城口镇向北15公里的铜鼓岭上,曾有一场悲壮的战役。十余名年轻的战士,用血肉之躯,挡住敌军的机枪。
张良胜老人:打得很激烈,像敢死队一样的红军,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
87岁的张良胜老人,坐在村口的木板凳上,回忆起自己从爷爷那儿听到的战事,几度哽咽。
87岁的张良胜老人给记者讲红军的故事
(见习记者廖开迪 摄)
铜鼓岭战役遗址处,脚踏着褐红色的土地,我仿佛听到了脚步声、呼喊声和枪炮声……仁化县党史顾问刘耀东告诉我,这场铜鼓岭阻击战,是红军长征入粤后的一次惨烈战斗。
当时战场上喊声震天,红军愈战愈勇,在处于不利地形又遭轻重机枪扫射的情况下,硬是把敌人打得缩回了原阵地。
仁化县党史顾问刘耀东:互相之间反反复复交战很多次,冲上去,打下来,继续冲,又打下来,用身体面对面,拼刺刀……
城口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黄本洲说,铜鼓岭这一战,打破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第二道封锁线。
黄本洲:这场战斗持续了两昼一夜,消灭敌人80多人,以我军阵亡140多人的代价粉碎了敌人增援城口的阴谋,为红军主力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总队在城口做短暂的休整、继续前进创造了条件。
红军的故事就这样传了五代人
如今的铜鼓岭草木青翠,绕在山间的水闪耀着靛蓝色的光。在100多名红军战士倒下的地方,矗立着一座 “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下的大理石板上,刻着庄严的“入党誓词”。
仁化红军烈士纪念碑(仁化文明网 图)
57岁的王久军,当年家就住在铜鼓岭旁,小时候听着爷爷、父亲讲述铜鼓岭战役的故事长大。
红军烈士纪念碑记(央广记者郑澍 摄)
如今,他也有了自己的孙子。他说,会把这些故事传下去,永远传下去。
记者:您的孙子多大了?
王久军:我大孙子是2006年的,小孙子是2010年的,读二年级。
记者:那您平时会不会跟他们讲?
王久军:讲啊,我们代代相传,很自然就讲到这些,很自然而然的……
记者足迹
江西 于都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江西
瑞金、宁都、兴国
福建长汀中复村
湖南道县
葫芦岩渡口
广东
南雄、连州
广东
仁化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举报/反馈

鄂尔多斯发布

39.7万获赞 13.3万粉丝
“鄂尔多斯发布”有速度、有温度、有态度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