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
龙港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资料图
十八大以来全国首个镇改市;全国唯一一个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行政区域……撤镇设市!龙港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
县级龙港市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没有乡镇、街道,创设基层治理委员会
“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是此次龙港撤镇设市改革最大的亮点。换句话说就是机构少,管理好,编制少,效率高。
大部制:龙港大幅度精简机构,考虑设置15个党政部门,比省内同类县市机构数量少约60%。龙港还在全国率先创设基层治理委员会,有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扁平化:龙港市不设乡镇、街道,这在中国县级行政区域是独一无二的。按照“市管村居、分片服务”的管理体制,减少行政层级。
低成本:龙港市将做到三个“不”,不违规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不增加“三公”经费。与同等人口规模的县市相比,编制总量压缩了40%以上,有效降低人员经费和行政成本。同时通过创新岗位设置和编制改革,全力保障基层治理得到充足的人员力量支撑。
高效率: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把政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平台和村居。
龙港有多牛?
经济体量已超过中西部一些地级市
龙港,是依靠持续的体制突围致富后的温州农民集资建设的全国第一座农民城。
历史上的龙港原是苍南县方岩下村的渡头,因北依鳌江又地处苍南、平阳交界,1983年10月被批准建镇。
为吸引农民进城,龙港镇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以1984年中央文件中“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为依据,规定凡在龙港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迁户口进镇,并率先尝试将土地有偿使用权向农民开放。1984年7月,《龙港对外开放的决定》发布,公布8条政策,提出“谁投资谁受益,谁出钱谁盖房,鼓励进城,共同开发”。
这是全国第一个尝试户籍制度改革的创举。仅30天,“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就收到了5000多户农民的申请。
造城最高峰,是在1985年。当时3000多间楼房同时兴建,每天1万多人上工地。1989年,龙港人口就增加到4万人。
到1987年,龙港进城农民达6300多户,集资投入2亿多元,建成区102万平方米。
因为这件事,龙港得了个称号:“中国第一农民城”。1993年,在104国道钱仓路口,龙港竖起了由时任国务委员王芳题写的“中国农民第一城”牌匾和雕塑。
如今,龙港面积183.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87万,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305亿元,财政总收入占苍南县的40%,达24.6亿。龙港市,已超过中西部一些地级市的经济体量。
十八大以来全国第一个镇改市
一个特大镇破“级”限的样本
龙港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但建制镇体制常使其受困于“小马拉大车”,从20世纪90年代起,龙港经历了二十多年“强镇扩权”试验。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研组一位负责人曾在调研龙港后指出,“看上去,龙港的改革一直在持续,但每一轮改革,都是原来下放权限回收以后,通过新一轮谈判和博弈重新争取原有权限,结果是改革在反复中不断倒退。”
直到2014年底,作为全国首批仅有的两个镇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一,龙港开启了新一轮的“扩权”改革。
龙港撤镇设市,是十八大以来全国第一个镇改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更是特大镇破“级”限的一个样本。
在我国,像龙港一样的特大镇还有很多。这些城镇大多拥有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人口、工业和商业聚集规模,已经具备了城市的体量和特征。
从各城镇的实践经验来看,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十分相似——机构设置和社会管理中只拥有镇一级的权限,政府服务体系没有与其规模相适应,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上都难以同步。体制机制的制约逐渐成为特大镇发展的“天花板”,“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成为对这些地方发展处境最常见的形容。
而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城镇化率正在以每年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迅速提高,但城市数量却几乎没有增长,小城市的数量反而在下降。“因为小城市长大了,但是新的小城市没有出现。”有专家称。
延伸阅读
龙港大事记
1983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龙港镇,为县辖镇。
1984年6月,划湖前、白沙、龙江、沿江4乡归龙港镇管辖,试行镇辖乡制,批准农民进城建房5000余间。
1985年1月,率温州之先河公开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
1987年4月,龙港镇7户农民筹资31.3万元,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县级以下城市信用社—苍南县龙湖信用社。
1989年1月,龙港大桥通车。
1990年,龙港工业总产值达到2.32亿元,成为温州市第一个工业产值超2亿元的乡镇。
1991年7月,龙港青年农民王均瑶向湖南民航总局承包飞机,开通了长沙至温州航线,标志着中国第一条私人出资开辟的国内空中航线正式开通。
1992年,龙港中心信用社成立,成为浙江第一家股份制农村信用社。
1994年4月,龙港镇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户粮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实行农转非。
1995年2月15日,龙港企业家协会成立。6月,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门确定龙港镇为全国57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1996年,龙港镇宣布《龙港镇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主要内容有:实行市级计划系列,享有必要的县级经济、行政和人事管理权限等。12月,龙港镇户籍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城区农民全部转为城镇居民。
1998年,龙港镇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试点。当年龙港镇印刷包装业生产总值达14.52亿,成为中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
1999年6月14日,中国农民城庆祝建镇15周年,在龙港外滩广场举行200架钢琴大联奏。9月,龙港镇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
2002年,中国印刷协会正式命名龙港为“中国印刷城”并授牌。
2003年,龙港获得中国轻工业协会“中国礼品城”荣誉称号。“中国第一农民城”实现向产业城的跨越。
2006年,获得“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两张金名片。
2009年,龙港镇被选为温州市强镇扩权5个试点镇之一,苍南县下放49项权利给龙港镇人民政府。
2010浙江省首个镇级行政审批中心—龙港行政审批中心正式成立。
2011年,龙港再一次扩大行政版图,苍南县撤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龙港。
2012年,龙港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正式挂牌,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
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批复全国64个地区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单位,龙港是全国第一批两个镇级试点之一。
2015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20,浙江最具吸引力小城市十佳榜首。
2016年“一千双百”小微园建成投用,财富中心城市综合体、龙港国际皮草城、龙港大道金融商业街等特色商贸业服务区建成运营,同年被评为省城乡统筹现代化商贸示范镇。
2018年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高分通过验收,成为全国唯一镇级试点优秀单位。群团改革列为省级样板、全省推广。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17。
更多阅读
由郊区化演变的“新能级”
虽然郊区化解决了大城市人口过度拥挤和产业过于密集等问题,但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如中心城区出现衰败等新的问题。如何平衡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关系?巴黎的经验是发展多中心格局。
曾经一度是单中心发展的巴黎,在19世纪中后期,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显现出各种“大城市病”。这之后巴黎开始对城市规划进行调整:
先是在城市中心区周围10-30公里的圈层,确立了包括拉德方斯在内的9个副中心,打破原有的单中心发展模式;
后在这些副中心的南北外围,沿塞纳河、马恩河、卢瓦兹河河谷方向扩展,设立了纳塞尔、伊夫林等5个新城,形成两条平行的城市发展主轴,引导和规范城市空间的增长。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长于“快速模仿”战略的日本,在向伦敦、巴黎等西方城市借鉴建设经验后,东京大都市圈内的池袋、涩谷和新宿等原来东京的郊区城市,也被“提拔”为11个副中心。
与为城市中心提供居住环境的“睡城”、接受其辐射而发展的“卫星城”不同,这些新城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探索既与当地条件相适应、又能反哺城市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
和巴黎一样,从建城至今,成都的城址、中心都未发生过迁移,西临龙门山、东缘龙泉山,位处两山之间的平原地区,是单中心发展的模式。而“东进”使成都翻越龙泉山,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
着眼未来50~100年发展,“东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培育城市的新动力。目前,“东进”一批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区总体规划等已经编制完成,包括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
来源:综合长江日报 浙江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tf008
举报/反馈

北晚在线

4507万获赞 294.4万粉丝
专注报道您想看的新闻
北京晚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