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很多种族、帝国在此征战、融合,相互博弈,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和城市建设,都是文化价值观、宗教背景、政治架构、科技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9年8月16日,在第163期银湖沙龙,澳瑞柏信建筑设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建筑师王钊先生就中东地区的历史、建筑因素与特色以及其设计影响,开展了丰富详实的专业分享。
01、中东地区的历史回顾及其社会文化现象在建筑上的呼应
中东历史非常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王钊先生首先大致梳理了各历史时期主要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以此找到一条主线,更好认识中东地区。
埃兰,米底
这是一个联结东西方的古国,从地理位置而言,当属于古代波斯文明,是波斯的发源地。最早的行省制度建立于此,高效的楔形文字提高了此地区的信息传达,楔形文字只有不断组合,才有实际意义,所以在这种文字的训练下,人的逻辑性是比较强的,这个有别于东方的象形文字。同时埃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市地下水网系统。
米底在埃兰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提升和发展。比如,形成联邦政府,提倡多种族、多文化,还建立了国民教育培养系统,以及以贵族、神教士为主的官僚系统。
阿契美尼德
又在米底基础上新增建设高效的行政转达系统,包括国家境内的高速路网,专线邮政传递,信息传达速度大为提高;有中央制的税收和金银本位的货币系统;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联系;也对异族非常宽容;比如支持犹大人重返耶路撒冷家园和资助他们重建第二圣殿。
最主要的成就:确立拜火教为国家宗教,教士们倡导人们要遵从四个层面“忠于”的教义:“要忠于家庭,忠于部族,忠于行政地方,忠于国家”,并把这四个层面生活场景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好与坏”,“黑与白”等二元对立的哲学理念,教导人们要“DO GOOD!”,比如沿用到现在的“政府要制定出对民众有益的政策”的主张在2500多年前的波斯阿契美尼德时期就已提出和实施。
结合案列“万国之都”——波斯波利斯,就可看到这些理念的体现。代表着四个“忠于”的神马柱头出现在接受各国使臣朝拜的百柱宫里;在通往宫殿高台楼梯一侧的墙面上也有连续出现的各国使臣的浮雕,以强化忠于国家的“DO GOOD!”理念。
亚历山大帝国——对中东等地的希腊化影响
亚历山大占领了从地中海西岸到印度旁遮普的广大地区,并在此地区推行移民政策,鼓励希腊人与本地人通婚,与此同时将希腊的文化,民俗传入到中东、印度北边省份,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希腊化。
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希腊文化影响播及到达印度和中亚地区。在印度北边的Sagalar遗址,发现城市布局就非常希腊化,特点就是城市网格进行划分,控制单位的尺度,利用城市的功能建筑组织起来,形成了城市群。这非常符合希腊的建筑特征。
印度希腊化对佛教艺术建筑发展的影响:
在印度,还发现了佛头在科林斯柱上,这是佛学希腊化的证据。佛教造像开始出现了希腊形式的面孔,不再是图腾化的没有具体的成像,而是有强烈的古希腊的造型手法。还有佛像旁边,有希腊的鸟神。这种艺术风格,对中国、韩国、日本的建筑造型、佛学建筑的形式上都有很多的影响。为什么我们的佛学院特别高大?但是,在泰国、东南亚的都非常小,区别就在这里:北传的是经希腊化的。
塞琉古王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
亚历山大突然病亡后,帝国分裂为托勒密王国、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和色雷斯王国。塞琉古后并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安息帝国是游牧民族,没有力量使用本民族的文化来影响占领区,建国后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要了,采纳了波斯语,并波斯化。与罗马帝国对峙中处于下峰。
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萨珊王朝
罗马帝国后期外忧内患不断,分裂为东西罗马后,东罗马与萨珊王朝长时间对峙。萨珊王朝继承了波斯的传统文化。
罗马把公共建筑作为一种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
正如彼特希瑟所说;“在罗马的文明理念(源自古希腊的文明理念)中,地方自治是造就文明人类的重要手段。人们认为,如果眼光敏锐度不同的同侪只是讨论当地事务,理性思维的能力就不可能提升到一定水平。因此,罗马式城镇的建立不只是兴建千篇一律的罗马式建筑群,还要依照一种特定的罗马模式改革当地的政治生活。”
罗马典型建筑——浴池、神殿、市议会会堂、圆形竞技场——都具有特定功能,为特定活动专门建造。公共建筑是输出罗马生活方式和高级文明的理念,每一建筑都有特点,在这种建筑里,人的行为是怎样的,应该教会你什么,都是有特定的理法。罗马式城镇的建立不只是兴建千篇一律的罗马式建筑群,还要依照一种特定的罗马模式改革当地的政治生活,这就是罗马建筑的特点。
反过来,中东建筑慢慢被罗马化后,也接受了罗马的生活方式,后来,有钱人就捐公共建筑,比如,捐个厕所、音乐厅,捐了之后会得到皇帝的表彰,个人名望在本地区就会升高,政治和经济上会得到更多的实惠。与此同时,当地的民众也会受益于这些捐建的建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好的系统。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
倭马亚是个商人,在阿拉伯帝国倭马亚时期造了很多建筑,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的海军,但很快贫富差距出现了,最终被来自波斯东部的阿巴斯王朝建立者代替。
在阿巴斯黄金时代的大翻译文化运动,为建筑设计和处理注入了科学理性的养分:
在历史上,阿拉伯人不懂希腊语,最初只能依靠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来翻译,先译成古叙利亚语再译成阿拉伯语。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把翻译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使伊斯兰世界得以初次亲密接触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对阿拉伯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更是为后来的建筑中各种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养分。
简单元素的重复,是伊斯兰建筑的符号:
简单元素的重复是整个伊斯兰艺术构图的基础。为什么要做繁复的图案呢?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穆斯林不可以造人象,不可以造有呼吸的大型动物的象,所以人、牛、羊的不能画,但是可以画昆虫、鸟、花。穆斯林在造像上,与佛教、基督教比起来,就缺乏一种对宗教的表达的符号介质,那么靠什么呢?靠建筑,靠繁复的图案,画一个不够,画两个,而且图案之间还会运用数学,技艺非常高。
两个经典案列:
比如泰姬陵。平面布局特别像中国的天坛,讲究收缩、开合,进入前院,经过过渡空间,可以看到远处建筑,仿佛在取景器里面,越往前走,建筑越大,等到过去之后,到了真正的庭院,一下子豁然开朗,完成人和建筑之间的对话。这是远处的建筑触点。还利用夹层,保证人在建筑内部有非常好的空间体验,而到外边,又有一定高度的视觉效果。
比如伊斯法罕广场。这个广场最早是一个马球场,北边有许多手工作坊,在集市交易,集市的入口在广场北边,广场东西两侧分别有皇家用的清真寺,皇家宫殿,南边还有公共的清真寺。将世俗,皇家,宗教的场所联系在一起,这就很好体现了穆斯林开放平等的教义。
塞尔柱帝国
由突厥人建立,他们的建筑比较简单,比较朴素。
蒙古四大汗国突厥人与蒙古人都是外来民族,因文化落后,给本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不过很快就伊斯兰化了。与此同时,蒙古人也把中国的一些艺术、工匠带到了中东地区。
白羊王朝——奥斯曼帝国
萨菲帝国——莫卧儿帝国
萨菲教派建立了萨菲王朝。莫卧儿是被突厥化的蒙古人,所以很多人认为莫卧儿帝国是蒙古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
02、中东建筑造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城邦建筑、宗教建筑与宫廷建筑的现代运用
中东的建筑文化与影响,在现当代社会依然随处可见。比如,非常希腊化的网格城市规划手法。将城市进行网格规划后,先确定大体的尺度,再来划公共建筑,以公共建筑来划分大的城市架构。
2、书法解放建筑
书法是流行于中东各国的艺术。书法非常繁复,依靠简单的元素不断排序,但不是麻木的重叠,而是对构造的一种表达。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血液里流淌着让书法与建筑融合的经验。她在初期所做的一些作品,被西欧建筑的评委说:“你的建筑特别像阿拉伯字,不像建筑。”但是,她不断坚持,自成风格,她设计的MAXXI博物馆,式样新颖独特,更新城市形象。最终,她也被伦敦卫报称为“曲线女王”,并赞扬她赋予了建筑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
由此,将阿拉伯波斯书法的造型融入到建筑构图中,由此产生的有机现代设计语言,正在被越多地尝试。
3、算法、代数的研究与建筑建造
算法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广泛应用众所周知,但是由算法演绎出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如今却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简单来说,就是以计算机算法将建筑设计参数化,编出来。比如,可以用算法画成三角形,一个菱形、两个菱形,不断慢慢叠加上去。这只是平面上的情况。在立面上,也可以看到是很多支柱点,不断往一个方向变化,就可以形成立体的步骤。
若整体考虑会非常麻烦,那么能不能分开?一个元素形成一排,再将镜像得到完整的单位体。然后再把这个完整的单位体进行圆弧状的复制,得到了最后的单位。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是多变的,有时候往下是八边形,往上是六边形,可能还有另外的层次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以计算机模拟出来,会非常棒。这无论是对建筑建造,还是装饰,都带来全新的影响。
03、对话环节: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王钊的分享启发了各位与会人员,互动环节,大家扣着主题畅所欲言。
王克提出建筑特征如何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与社会发展文化和城市化程度找到默契点,最主要是找到当地人的文脉,不能是一味宣传或者贩卖特定的符号,一定是量体裁衣的;
张天辉提出宗教和哲学是如何影响伊斯兰建筑的,为何伊斯兰人的房子门面很朴素,但是室内却要有扩容的空间,有花园,好似为将来的生儿育女做准备;她还提出希腊和罗马的柱头是很清晰的,但是伊斯兰的柱头是马头型的,其原因何在;清真寺的建筑速度为何相当快等问题。
王钊回应阿拉伯人是从沙漠中走出来的,注定了他们很节俭,穆罕默德教育他的子民不要把金钱花在建筑上,而应该花在养育更多的子女上,由此延生出数量取胜论的问题。其次,他回应算法、参数在建筑上的运用,带来模块化的装配,大大提高了建筑效率;伊斯兰建筑很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的元素不断重复,形成非常繁复的图案,最后令人产生休克的迷幻效果。
刘伟从数学和理性思维出发,认为思维就是算法,要懂得算法的原理,要懂得里面的思维模式。呼吁数学教育要启迪学生思维,而不是教学生解提技巧。
郑远滨呼应了从算法引发关于数据、算法、AI对人类今后的全方位影响。
主持人吴文媛从法国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的“社会需要10%的冗余”理论(现代的分工都是应对现实生活的,得有吃的,得有房子,得有生产,但社会还需要有10%的冗余,用来应对未来,为那些不可预见的未来准备),联系到城市规划,把建筑上的复杂性和社会文化的复杂性相连接,将城中村作为冗余的模式存在,里面藏有解决未来城市问题的密码。
正如王钊分享的结束语:“我们的历史和周围都是息息相关的。”建筑是传承的,是生活体验,是自身文化的表现。中东建筑文化,有来路,自有去处。
举报/反馈

综合开发研究院

14.5万获赞 4.7万粉丝
国内第一家综合性、全国性的社会智库。
综合开发研究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