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
因怒江纵贯全境而得名
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集“边疆、民族、直过、贫困”于一体
怒江
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
更是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三区三州”之一
从刀耕火种到科技创新
从衣不蔽体到奔向小康
从松枝照明到“万家灯火”
从鸟路鼠道到天堑变通途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怒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艰苦奋斗,克难攻坚,从封闭原始走向开放发展,从贫穷落后走向幸福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实现了一跃千年的历史性跨越,谱写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人民幸福的新篇章!
70年来,怒江从刀耕火种到现代生产、科技创新,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正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生活;从教育医疗条件滞后、基本空白到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从鸟路鼠道到“天堑变通途”,从松枝照明到“万家灯火”。怒江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过去的怒江,封闭原始、贫困落后。今天的怒江,7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城入镇的梦想正成为现实。绿色香料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香料植物种植面积达136.56万亩,草果种植面积达110.57万亩,覆盖人口16.5万人……
今年4月10日,在获悉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的消息后,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亲切回信,指出“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勉励怒江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怒江脱贫攻坚工作
取得突破性进展↓↓
千百年来
独龙族群众过江靠溜索
出山走“天路”
2014年以前
一到冬季
独龙族群众几乎与世隔绝
饱受封山之苦
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顺利贯通,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独龙江乡半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历史。
不仅如此,金六、剑兰、六曼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独龙江公路改造全面完成,36座溜索改桥项目全面竣工,县(市)乡公路实现油路化,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怒江美丽公路和兰坪通用机场即将建成,保泸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怒江六库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怒江始终坚持基础先行,扎实开展“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主题实践活动,突破了一批事关全州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怒江始终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
扎实推进“两江”流域生态修复、退耕还林、“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和“两违”整治等工作,加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云岭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全州生态环境全面好转,首次发现并命名“怒江金丝猴”新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
在怒江,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主题,“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是指导思想,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是一种信念——
怒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产权、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财税金融、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12年至2018年,全州累计引进到位资金561.49亿元。深化与缅甸克钦邦的友好交往,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设立了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点,举办了缅甸留学生班,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
沧海桑田
风雨征程
春华秋实
……
70年来
怒江
每天都在变化
每时都在进步
回顾这一路
是巨变
是跨越
更是幸福!
云报客户端出品云南日报摄美部供图策划:谢炜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美编:李苒苒 责编:王熠
举报/反馈

云南日报

14.8万获赞 3.7万粉丝
权威资讯 主流思想 大众心声
云南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