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
我们大致翻阅了毛笔的历史,
了解了它的发展概况。
大家还记得它的雏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莫?
对,是新石器时期。
今天的课程开始前,
小编想先带着大家考古一回,
从现今发现的古笔入手,
再次考证毛笔出现和发展的年代。
大家印象里的毛笔是什么亚子?
毛笔毛笔,自然是毛制成的笔。这样的材质,注定了它的保存难度很高。所以说,流传至今的古笔非常稀少。
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楚墓和1975年湖北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两种笔,都已有一定的工艺水平,说明毛笔出现的年代应在战国之前。
注意一哈,
先出现,再改进。
所以才说出现的年代在战国以前。
接着来康康这两管出土笔的特点吧。
“楚笔”是把笔杆一端劈成数个开口,再将笔毛夹在中间,然后用丝线缠绕,外面再涂上漆,制作工艺比较简单。
“秦笔”则是把笔杆一端镂成腔状,把笔毫制成的实心笔头纳入腔内,用与笔管等长的笔套,将毛笔置于笔套之中,再用胶粘牢。
可见,秦笔的制作在楚笔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与现代毛笔的制法已经非常近似了。
But,如果大家认为楚笔和秦笔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毛笔可就错辽。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又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毛笔。
我们的考古专家慧眼如炬,由此判定东周时期的竹木简、缣帛,已广泛使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这里也可联系回顾纸的发展历史)
秦代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规定“篆”书为统一字体,毛笔的使用也由此推广至全国。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说一句,
统一安定的环境是文化高速发展的基石,
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秦代时,毛笔形成了竹管、兽毫合成的基本形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因制作毛笔而出名。另外,秦代也出现了用细竹管制成的中部镂空的笔管套。
关于秦代的笔,有个历史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蒙恬。蒙恬是秦朝著名将领,出身名将世家。他率军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改良了毛笔和古筝。
“蔡伦造纸,蒙恬造笔”说法中的主人公都并非“创始人”,而是“改良者”。(关于蔡伦造纸,大家可以在这里回顾哈)
秦国大将军蒙恬以“披柱法”改进了毛笔工艺,是毛笔制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
蒙恬是秦朝名将,有“中华第一勇士”的称誉。相传蒙恬驻军边疆,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而当时文字书写,是用刀契刻的。
由于边情瞬息多变,文书往来频繁,用刀契刻字速度太慢,不能适应战时需要。蒙恬急中生智,随手从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杆上,蘸着颜色,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由此大大地加快了写字速度。
此后,蒙恬又因地制宜不断地改良,根据北方狼、羊较多之便,利用狼毛和羊毛做笔头,制成了早期的狼毫和羊毫笔。
蒙恬曾与另一位大将军王翦伐楚到今天的安徽宣城、泾县一带,古称中山地区。这一带盛产细长匀滑的苦竹和山兔。他就以“披柱法”改进了毛笔工艺,是毛笔制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
所以“蒙恬造笔”的“造”应该是“改造”而非“发明”。秦二世继位后,蒙恬被宰相李斯害死。各地笔工崇拜蒙恬,视他为行业的祖师和保护神,也是对民族英雄的一种纪念方式。
小编想,蒙恬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笔祖”吧。
好了,我们对于笔的考古第一站暂时告一段落,大家的知识记忆点主要在于——
两个时代:战国前(古笔出现),秦以后(古笔大大改进),
一个人物:“笔祖”、大将军蒙恬。
下节课再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