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神奇的山川、河流、戈壁和荒漠,更造就了人类为探索新世界而付出的心血和生命。因此,战争、掠夺和发展,便一直延续到今天。
作为河谷,也就成了延续人类生命的源泉。它不但发挥着交通作用,更是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同样,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北面的柯克牙河谷,自然就成了古代历史上姑墨国的交通咽喉和军事要塞。
01
在河谷山口两边发现关隘
柯克牙河谷位于温宿县正北30公里处,如今它的沉寂让人们很难从记忆里搜索,而在汉唐或者元朝清代时期,这里曾经是繁华地带,也是通往南北疆的交通要道之一。
近日,为了踏寻这条河谷的历史遗迹,我们便在河谷内外仔细地翻阅着古人留下的印痕。在河谷山口的左边有一个村落,名叫帕克勒克村,属于温宿县塔格拉克牧场管辖。最早,这里只有几户牧民,后来建立托木尔峰保护区,河谷深处的牧民便全部搬迁到这里。
28岁的艾则孜.依孜木就是在河谷边上长大的牧民。听说我们要寻找什么,他一下子来了兴趣,说要带我们去看看一个神秘的地方,也许会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我们驱车来到河谷山口,艾则孜.依孜木下车后就带领我们直奔左边的一个小山顶。山脚有一条通往村子的水渠。我们跨过水渠穿越树丛就登上了山顶,尽管高度远不及后面的大山,但也视野开阔,可以清楚地瞭望山口及西面的平原。
“看,这里到处是陶片,还有大陶缸的碎片!”随行的司机周建海喊道。别看周建海是司机,他却是温宿县有名的探险考古业余专家,在温宿县,没有他不知道的历史和传说故事。
果然,我们山顶的废墟上发现很多陶缸上碎片。奇怪的是,山顶没有一块石头,全部是土层,而且土层上面还有燃烧的灰烬,可以证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并且时间很久远。
艾则孜.依孜木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在这个土包上玩耍,放羊时,还可以站在这里远远观看羊群。20多年过去了,这个遍布土层的山顶一直没有改变过。以前,大人们曾从这里捡回陶缸的一部分用于家庭盛水。
周建海分析,这里必定是古代的一处关隘。早几年,他就听县里文化局的退休干部说过此事。因为,从柯克牙河谷骑马往山深处行至30公里就到了博孜墩乡,而这里就是汉代夏特古道的南端。
从大陶缸的碎片来看,它的颜色、形制和县里博物馆陈列的大陶缸一模一样,这是古代将士用来屯粮和存水的器具。因此可以断定,这里必定是古代的军事要塞,又因河谷常年流水不断,它存在的历史跨度应该比较久远。
我们围着山顶转了一圈,发现北面有被人挖掘的坑洞。从洞壁上可以看出,土层是经过古人夯实的,并且局部还有土块,其间夹杂着红柳枝条和碎石。
立于这座关隘的顶端,清凉的山风从山谷吹过来,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战马铁蹄的奔驰声。在大山的皱褶里,或许应记载着这里曾发生的一切;山口遍地的巨石,也是历史遗留下的充分印证。
从古代战略意义上分析,这处关隘的存在,必定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以关隘为坐标,以北通过河谷,翻越夏特古道,便可到达乌孙国。以南是广阔的戈壁,不远就到达姑墨国(温宿)或温宿国(乌什县)。显而易见,这处关隘就是扼住南北疆的重要军事通道。
堙没的历史。柯克牙河谷关隘。
02
河谷口的碎石墓地
如果在历史记载里寻找,根本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在柯克牙河谷西面偌大的戈壁滩上,却存在着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半个月前,周建海随探险朋友驱车将要进入柯克牙河谷时,意外发现在距离河谷山口两公里处,到处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而且这些石块都是聚集到一起,中间全部是洼地,仔细观察,这些石堆比较有规律性,对着河谷的山口望去,石堆呈两条平行线,并且一直向山口延伸。
在周建海的带领下,我们顺着山口向西面的戈壁滩寻找碎石墓地。行至不远,我们就看到了这些堆放整齐统一的石头,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些石堆,它都像一列士兵方队。我们仔细清查了一遍,最明显的石堆有30多处。
周建海和探险朋友当初分析,这些石堆好像是蒙古人的墓地,因为蒙古人有用石头埋葬的风俗,并且把石头垒得很高。根据历史判断,蒙古人曾经攻打过姑墨国,很多将士也都牺牲在这里。
柯克牙河谷关隘地势险要,是通往姑墨国的必经之地。也许,当时在攻占这个险要的关隘战斗中,蒙古军队受到当地军队的强烈抵抗,在攻克关隘之后,蒙古人就地用隆重的葬礼方式掩埋了这些牺牲的将士。
沉寂的戈壁滩,只有屹立在柯克牙河谷的山口在呼唤着英雄的魂魄,尽管时光被埋进历史的最底层,但那些刀光剑影的时代仍然被大地牢记,被这些赋予生命的石头铭刻。
“前几天,我曾给自治区的一位考古专家通过电话,并询问了石堆墓的情况,他说从石堆的形制分析,此处应该是一处古代墓地,究竟属于哪个朝代的墓地,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周建海说。
03
天山河谷深处的世外桃源
老帕克勒克村就位于柯克牙河谷的最深处。到底那里是怎样的一处神秘之地呢?当天,我们驱车沿着颠簸的山路向终点进发。
进入河谷,我们发现这里的天是蓝蓝的,偶尔有雪白的云彩飘过。河谷两边是高耸的褶皱山体,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山涧的石头变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宫殿,有的像千军万马的方队,还有的像战马像骆驼……
这些天然形成的景物,毫不羞涩地一股脑儿涌进我们的视线。的确,我们被河谷山涧的绚丽景色给迷惑了,甚至怀疑,我们此时正在进入一个与现实毫不相干的世界。
到达老帕克勒克村要走22公里的山路,中间要途径两座石桥和两座木桥。在迂回颠簸的山里行走,我们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巨大的白色蒙古包,周围全碧绿的草地,牛羊正在安详地吃草。
谁知,走到跟前,我们不由得惊讶地喊叫起来,原来这个白色的蒙古包却是一块巨大的白色石头,它孤独地耸立在草地的山脚前,好像永恒不变地守护着面前的这一片碧绿的草地。
“快看!石头怎么开花啦。”随行的温宿县宣传部外宣办干部方婷婷惊奇地大叫。果不其然,我们在路边发现了很多石头上都布满了黄色的外衣。
周建海解释说,当地牧民称石头上的黄色植被为石头花,据说可以治疗哮喘等病症。石头上开花,其实是河谷气候比较湿润,时间久了,侵入水分的石头上就生长出了一种罕见的植被。
驱车行驶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老帕克勒克村。还未进这个废弃的村子,漫山遍野的山花迎面扑来,村外的草地上到处可见成群的羊、马、驴等,几乎看不到牧民的影子。
在途径一个小院落时,我们看到三个牧民正在剪羊毛,他们手脚利落,不大一会就将一只羊的毛全部剪光。而且,绵羊不用捆腿脚,它们舒服地躺在草地上任凭牧民剪去身上厚厚的外衣。
牧民艾吾拉.艾力告诉我们,村里100多户牧民已经都搬迁到河谷外面了,只有夏秋两季,牧民们才回到废弃的家园进行放牧。因为村子在托木尔峰保护区内,眼下又实施退牧还草,很多牧民都到较远的地方去放牧了。
河谷尽头就是白雪皑皑的高山,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就近在咫尺。
我们穿过村子,来到村外的山坡上,挑眼望去,满山的绿色和野花,大片大片的马兰花开得十分鲜艳,远处的山峦长满了苍翠的松柏,草地上到处是汩汩冒出的泉水。那些不知名的鸟类,在树梢间鸣叫着,偶尔从远处还传来骏马的嘶鸣,一幅绝色的山水画铺天盖地而来……
人间的世外桃源。柯克牙河谷。
举报/反馈

疆豫人文风物

6.8万获赞 8080粉丝
发表文学、历史、人文、游记等文化作品
旅游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