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记者 洪永林 金璐)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浔南板块的怡和苑二期保障房居住小区,小区环境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居民们的活动室、孩子们的幼儿园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造型别致的休闲亭内,老人在此悠闲地下棋聊天。安得广厦千万间,对老百姓而言,安居乐业是大家共同的愿景。居住在这里的六旬老人陈祥龙老两口从农村搬进城里,帮忙带孙子。说起居住环境发生的变化,老人如数家珍:“从农村茅草屋、土房住进明亮的高楼大厦,房子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美,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告别棚户屋、住进新高楼,是普通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共和国70年奋进历程,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九江与全国同频共振,住房、医疗、就业、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城乡面貌变化翻天覆地 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旧貌换新颜
7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九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更是鳞次栉比。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带给人居的巨大变迁。70年发展,经过不懈奋斗和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九江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2018年,全市实施4487个新农村点整治建设,其中省级村点2355个,市县自建村点2132个;大力开展精美乡村示范创建,一批有特色、有韵味、有活力的美丽宜居村庄已建成。行走在庐山西海“百公里最美乡村”沿线,200多个秀美村庄、3000多户特色庭院成为环绕西海的靓丽风景。目前,全市4487个新农村建设点“七改三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改水53734户,改厕80321户,改路4314.93公里,改沟3696.12千米,改塘2430口。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建村点污水治理工作,全年建设污水深度处理村庄1100个,示范性村庄343个。我市12个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接受国家验收。尤为欣喜的是,到2020年,我市计划建成2个以上美丽宜居县、30个左右的美丽宜居乡镇、400个左右的美丽宜居村庄、5万个左右的美丽宜居庭院。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住房保障建设,提升群众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满足感和获得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住房保障服务。截至目前,市本级保障房通过公平公正公开摇号分配方式,惠及了59207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12万人享受到了优厚的住房保障政策,其中经济适用房保障6861户,廉租房保障5950户,公租房保障45937户,集体承租459户。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已全部交付使用,公共租赁住房已交付使用41268套。一批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已成为我市新的亮点,先后有2个住宅小区获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6个住宅小区获省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44个住宅小区获市级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
社会救助民生网织密编牢 养老服务的能力显著提升
“感谢党和政府心系我们困难群众,又给我们提高了生活保障,我们吃住不愁,看病基本不用自己掏钱!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家住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桃园社区的刘婆婆前不久出院,因享受低保报销政策,个人承担的医疗费仅占全部费用的5%。让城乡困难群众吃饱、穿暖,提供他们的生活保障是我市实施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的惠民举措。
前不久,九江24万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再一次提高,城市低保平均标准统一由每人每月5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统一由每人每月34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85元;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下大力气解决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市委书记林彬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长谢一平高度重视,对城镇脱贫解困工作作出部署。目前,全市各类城镇困难群众约有5万人,市民政、市财政等多家单位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各县(市、区)筹措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资金共1200万元用于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帮助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四道保障线”政策已落实到位。
据了解,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近90万,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97万。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2017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目前,九江初步形成了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5家,床位数2.45万张,九江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庐山西海)菁华院主题工程已完工。全市各地积极引进专业化力量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出台《九江市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对特困供养等六类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全市共投入3428万元,建立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养老院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
出院即可“一站式”报销 为百姓的健康站岗、守门
“以前大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出院时需先垫付医保费用,然后再办理报销手续,不但流程繁杂、时间长,还占资金,耗时、费力;现在实现了出院即报,新成立的医保局真是办了件大好事!”不少就医市民深有感触。
2019年2月2日,市医疗保障局挂牌成立,这既标志着新的医疗保障机构诞生,也标志着市医疗保障事业进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新征程。面对医疗保障事业的新使命、新形势、新要求,该局党组成员以严以律己、以上率下,办好系列便民、惠民、利民实事,用好参保群众“救命钱。”努力做好医疗保障扶贫工作。巩固“四道保障线”一站式结算工作,确保运行顺畅。协同市卫健委、市扶贫移民、民政和财政部门,对当前我市健康扶贫工作中存在问题开展了调研;配合市扶贫移民办对健康扶贫重大疾病补充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
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市为36615位参保人员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上报工作。2018年度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情况:九江参保人员到省外异地就医,医院住院7672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17805.3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1561.28万元;同期外省异地人员到九江医疗机构就医,医院住院2542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3479.43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544.61万元。
医保工作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工作责任重大。为参保群众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让群众有获得感,树立医疗保障系统良好形象,为老百姓的健康站好岗、守好门,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满足群众文化“口味” 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近年来,九江市级重点工程投入空前,先后投入15亿元建成市博物馆、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投入近5亿元新建周敦颐纪念馆、九江租界博物馆、琵琶亭公园、非遗展示馆,改造提升市图书馆、市民俗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县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先后投入近40亿元,建有15家文化馆、15家图书馆、19家博物馆(纪念馆)、10家美术馆和40家数字影院;基层文化场所日趋完备,全市22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率为80%,2016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达标率为64%。基础设施的完善,文化场所的增多,设备功能的齐备,不仅提升了文化设施的层次,也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选择,我市实行了“菜单式”的文化服务机制,推行了“五送五进”惠民活动,建立了“九江文化云”数字化服务新格局,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点单、预约、预订等人性化举措,真正做到“你想看,我来演”。不断拓宽文化服务的对象群体,把图书、演出、电影、展览、讲座送进乡村、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仅2017年,全市组织送文化下乡7703场次,自办文体活动7936场次,农村电影放映30170场次。真正把公共文化服务送达城乡每个角落中、送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送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举报/反馈

九江新闻网

12.4万获赞 3.2万粉丝
门户网站 主流媒体——在这里知九江
九江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