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电影尤其是喜剧电影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在默片时代他和卓别林同为喜剧巨星, 他的电影艺术被后世的人一遍遍的模仿,成龙也曾称他为自己的偶像,但是在国内他的名气却远远不如卓别林。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的他又重新“复活”,他的作品一次次被人重新发布到网络上,更多的人开始惊叹于他的电影画面居然如此超前,他在国内也逐渐被公众感知和认可,而在国际上他的口碑甚至开始逐渐有超越卓别林的势头。
这个人就是有“冷面笑匠”之称的巴斯特基顿。
一、结实耐造的童年
巴斯特基顿生于1895年的美国,他的身上有四国血统,因为他的祖父母分别是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他的外祖父母则分别是英国人和德国人。他的父亲是一个江湖艺人,而他最开始的名字叫约瑟夫。
约瑟夫1岁半的时候出了一件事,他从一个旅馆的楼梯上滚落下去却啥事没有,他父亲的同事称赞约瑟夫真是 “Buster”(结实耐造),从此约瑟夫改名巴斯特,换句话说巴斯特也算是他的艺名。
之后的童年日子里巴斯特基顿又多次遇险,比如他曾经被龙卷风卷走落到大街上被人捡回来之类。多灾多难的童年没有夺走巴斯特基顿的生命,同时似乎也预示了他将来各种惊险无比的电影动作。
还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和很多喜剧明星一样,巴斯特基顿从小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
二、他的电影动作画面无与伦比
成龙将巴斯特基顿当作自己的偶像,并且不厌其烦的在自己的电影中一次次重现巴斯特基顿的经典动作的画面,原因就是这些接近一百年前的默片时代拍摄的画面放在今天看起来依然非常劲爆和震撼。
巴斯特基顿的动作画面大胆、新奇、多变甚至不惜血本,他崇尚真实,绝大多数镜头都由自己亲力亲为,这一点成龙也继承了下来。
巴斯特基顿的动作画面也不光是胆大真实,他同时也注意到银幕美学,他随时利用镜头中的一切物品去配合自己的动作,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视觉舒适,这一点成龙也非常擅长。
巴斯特基顿如此迷恋并且擅长各种机械运用,大概和他是一个文盲有关,他从小只上过一天学,但是他对机械非常感兴趣和着迷,他自己曾说如果他没有当演员也许会去当一个工程师,他的很多画面其实也来自于他对机械和力学的熟悉。
三、 冷面笑匠背后的电影哲学
巴斯特基顿的电影画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始终保持着一张“Stone Face”,你可以直译它为石头脸,也可以称之为僵尸脸或者扑克脸,电影人管它叫冷面,和朝鲜无关。
同样是喜剧巨星,卓别林面部表情很丰富并且亲切,金凯瑞和周星驰都擅长夸张的表情,而巴斯特基顿则始终保持着他的冷面。据说这也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和父亲搭档演出时父亲经常把他在舞台上和观众席里扔来扔去,他每次都表现出无所谓的表情逗观众笑,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冷面。
对于巴斯特基顿这种表演风格,有人称之为他将自己的脸也当作了银幕的一部分。观众可以忽视演员巴斯特基顿的脸而将自己的表情代入进去,就像是观众自己在经历那些惊险刺激的动作 一样。
笔者对于上面这个观点是赞同的,一张面无表情始终如一的面孔可以最大限度的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营造的画面当中去,这是一种表演风格也是一种表演策略,比起现在一些演员动辄夸张无极限的表情来,其实笔者还是宁愿看一张Stone Face。
四、 巴斯特基顿就像是卓别林的B面
巴斯特基顿和卓别林几乎是同时代的喜剧明星,他们在晚年甚至还有过合作,但在喜剧道路上两个人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殊途同归,二人几乎是喜剧电影的一时瑜亮。换句话说巴斯特基顿就像是卓别林的B面一样,他们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面孔。
和卓别林充满个人感情的喜剧表演不同,巴斯特基顿始终保持着自己冷面的风格,于是有人这么形容他们的区别:
卓别林就像是小狗,他努力的表演把自己想让观众开心的想法明明白白写在脸上,观众看到他的表演就像是和自己家的小狗在一起一样舒适和惬意。
巴斯特基顿更像是小猫,不论你喜不喜欢他,他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观众的评价,他要的就是把自己呈现给观众就够了。他的冷面犹如喵星人的骄傲一样,他在电影动作里的冒险也像有九条命的喵星人一样,动不动就拿出最粗的那条出来耍耍。
此外,在笔者看来,卓别林的电影存在着更多的思想性,他不满足于简单的画面而是想让电影给观众带来更多的震动和思考。巴斯特基顿则不然,他只想让观众看到他的奇思妙想和冒险的动作就够了,他就是要用最原始的东西去震撼你。
相对来说,在文艺电影时代卓别林必然更受追捧,而在动作片和视觉效果为主的电影时代,巴斯特基顿无疑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近些年巴斯特基顿的名气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虽然他已经过世半个多世纪了。
五、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充满了双匠精神
第一个匠,自然是工匠精神。巴斯特基顿是一个机械迷,他对于自己电影画面的处理体现了他精致追求的工匠精神,这让他的电影充满了精致和真实。
第二个匠,则是匠气,客观来说,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和他的崇拜者成龙一样,大多数情况下缺乏思想性,他们都是视觉效果的极致追求者,在动作画面领域他们都是王者,也就是说即使充满匠气,只要能做到极致也是艺术的巅峰成就。
巴斯特基顿的代表作有《福尔摩斯二世》、《七次机会》和《将军号》等,1960年他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六年后他在洛杉矶去世,享年71岁。
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还有机会重温这位冷面笑匠的伟大作品。
举报/反馈

我就是个码字的

77.5万获赞 4.6万粉丝
相声、小品、影视、综艺、八卦等泛娱乐周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