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民众旅行健康安全,海关发布精心准备了旅行系列健康提示。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东南亚篇
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东帝汶11个国家,大部分国家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是蚊媒传染病高发地区,此时正值蚊媒孽生的季节,前往东南亚旅行的游客应谨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因部分国家卫生水平较差,还需谨防各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感染。
蚊媒传染病
①登革热
东南亚疫情监测情况
1
2019年截至7月4日,菲律宾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92267例。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2
2019年截至7月4日,马来西亚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62421例。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3
2019年截至7月9日,泰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4671例。
(来源:泰国卫生部)
疾病简介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会有发热、头痛、皮疹、肌肉和骨骼痛等症状。目前对该病尚无疫苗和特效药。
②基孔肯雅热
东南亚疫情监测情况
2019年截至7月7日,泰国累计报告4498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来源:泰国卫生部)
疾病简介
基孔肯雅热经伊蚊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透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会出现发热、肌肉和关节痛、头痛、恶心、疲倦和出现红疹。关节疼痛通常使患者极为虚弱,一般持续数天或甚至数星期。
预防小贴士:
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上驱避剂,使蚊虫忌避,驱散蚊虫;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妆品或护肤品;旅行过程中使用防蚊蚊帐,即经杀虫剂(通常为拟除虫菊酯)处理过的蚊帐,可以达到驱虫灭蚊的效果;可携带抗疟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如乙胺嘧啶、氯喹等。
消化道传染病
沙门氏菌感染
东南亚疫情监测情况
2019年第27周(6月30日至7月6日),新加坡报告新增43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2019年累计报告1127例。
(来源:新加坡卫生部)
疾病简介
沙门氏菌病是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动物不同形式的疾病的总称。感染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水,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其感染症状大多为发热,呕吐,腹泻以及腹痛,少数情况下对于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预防小贴士: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儿童尤其要注意;不吃生冷、不洁食物,贝壳类海产,应彻底煮熟才可进食,不喝生水。
入境申报提示
旅行回国时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关节肌肉痛,眼眶痛,面、颈、胸部潮红、皮疹,以及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当主动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并告知近期旅行史,配合做好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工作,以便得到及时诊治。
更多旅行健康信息,请向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
举报/反馈

海关发布

41.1万获赞 51.6万粉丝
海关总署官方信息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办公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