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祖的名号,是“慧能”还是“惠能”?学者们为此发表过不少的论述,也有人认为“惠能”是六祖的俗名,接衣钵后法号改为“慧能”。至目前为止,关于六祖的名号,在学界和教界仍未有明确的统一,在不同的刊物著作、人物介绍等都有不同的表述,亦有在同一著作内同时出现不同的六祖名号,甚至在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和南华寺等名刹,在同一个寺院内的不同地方也会同时出现“慧能”和“惠能”两个不同的名号。
所谓六祖,即非六祖,是名六祖。要是从佛理而言,“惠能”或者“慧能”只是一个称号,无可厚非,也无须执著。但从研究历史人物的角度而言,还是有必要对六祖的名号作一番推敲。六祖的名号究竟是“慧能”还是“惠能”呢?本人认为,六祖的名号应该是“惠能”而不是“慧能”,“惠能”既是六祖的俗名,也是六祖的法号,而且在六祖住世的七十六个春秋从未更改。理由有以下四点:
一、《六祖坛经》的原始孤本,均用“惠能”
“依经不依论”这种说法虽不是出自佛经,却是研修佛学的一种准则。“依经不依论”的意思是在我们参照“经、律、论”进行修学时,若对“经、律、论”的理解不尽相同或产生异议,或者“经、律、论”之间的论述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以“经”为标准,因为“经”在三者之间最具权威性。而《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被尊称为“经”的汉传佛学著述,更是六祖亲自口述,由弟子法海辑录成书的禅宗宝典。
当我们查看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和宗宝本《六祖坛经》的原始孤本时,就会发现六祖的名号都是“惠能”,而并非“慧能”。特别是被学界公认为是最早、最接近原本的敦煌本《六祖坛经》,其经目就是《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授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六祖的弟子,也就是《六祖坛经》的辑录人法海法师在这个版本的《六祖坛经》的经目上直接标明六祖的名号为“惠能”,而不是“慧能”。这对于六祖的名号而言,已极具权威性,甚至可以此一锤定音。虽然,后来很多流通的《六祖坛经》版本中出现“慧能”名号,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版本的《六祖坛经》原始孤本,这些都只是复制本,在这些复制本中出现“慧能”,可能是复制时出现的笔误,也有可能是人为的篡改。故此,我们应当以《六祖坛经》的原始孤本为准。
除了《六祖坛经》以外,后人亦撰写了不少关于六祖生平的典籍,这些典籍都不称为“经”,而统称为“论”。如: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位僧人编写的《祖堂集》、宋代赞宁著写的《宋高僧传》、宋真宗年间僧人释道原撰写的《景德传灯录》等等。这些著作中有出现六祖的名号为“慧能”,其中《宋高僧传》内同时出现“惠能”和“慧能”,这明显有笔误。《祖堂集》更撰写了五祖赐六祖法号为“慧能”的经过。但无论如何描述,内容如何丰富,这些典籍都只属于“论”。当这些“论”与“经”存在差异之时,我们还须以“经”(《六祖坛经》的原始孤本)为准。
二、《祖堂集》撰写五祖为六祖改名欠缺依据
《祖堂集》是让人认为六祖名号应该是“慧能”的最主要依据之一,因为其中卷二《弘忍传》中明确记述有五祖为六祖改名的内容:“至三更,行者来大师处。大师与他改名,号为慧能”。《祖堂集》虽然是一部研究早期禅宗史的珍贵资料,但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段关于改名的记述并没有引用任何经典作为依据,不难令人想象有杜撰的成分。或许作者是五代南唐时期泉州招庆寺的静、筠两位出家人,按照出家人的规矩和思维,六祖作为一个出家人,也应该另有一个法号,所以,就在《祖堂集》中杜撰了五祖为六祖改名的这么一段。
然而,根据《六祖坛经》记载,五祖为六祖授衣钵时“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三更受法,人尽不知”,整个传衣法过程并没有提及五祖为六祖改法号。既然“不令人见”、“人尽不知”,试问,相隔200多年后的五代南唐时期《祖堂集》的作者又是何以得知?况且,之前并没有任何史料证实五祖曾为六祖改名。显然,《祖堂集》记述五祖为六祖改名为“慧能”欠缺基本依据,改名“慧能”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相反,法海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中,却十分详细的记述了“惠能”名字的来由:“大师名‘惠能’,父卢氏,讳行韬,母李氏。诞师于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二月八日子时。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黎明,有二异僧造谒,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而出,不知所之”。五祖要是为六祖改法号,这可是头等大事,六祖不可能只字不提,作为六祖“大秘”的法海也不可能不作记录和披露。另外,要是改法号为“慧能”,法号在教内是最尊称谓,而作为法海辑录的敦煌本《六祖坛经》的经目不可能用“惠能”而不用“慧能”。
三、六祖的法号与生俱来
也许有人会疑问:“一个人剃度出家后,师父都要给他取个法号,为什么作为禅宗祖师的六祖,却没有法号?”。然而,六祖的一生充满传奇,与众不同。据《六祖坛经》记述,六祖是“先成祖师后出家”,受五祖衣法时,六祖并未出家,而是一名在东禅寺破柴踏舂的杂役。六祖得法15年后才剃度出家,为他剃度的并非是他的师父弘忍大师,而是他的弟子广州法性寺的印宗法师。弟子为师父剃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此可见,六祖受衣钵和剃度时没改法号符合情理,也是一个传奇。
其实,六祖并非没有法号,而是他的法号与生俱来。据《六祖坛经》的辑录者法海法师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中记述,六祖出生当天的黎明,有二僧上门专为其安名:“可‘上惠下能’也”。“上下”这一称谓,在佛教中即是法号。故此,“惠能”既是六祖的俗名,也是六祖的法号,在六祖住世的七十六个春秋,从未更改。
四 、“惠能”名号更符合语法和菩萨道精神
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记载,为六祖安名之异僧解释六祖名字的内涵:“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惠”是恩惠、好处的意思,“施”是布施之意。“以法惠施众生”的意思就是“以法布施,惠泽众生”,这既合语法,更能体现利他度他的菩萨道精神。要是六祖的法名改为“慧能”,那么,“以法慧施众生”又该如何理解?“法”是名词,“慧”也是名词,从语法上显得重复而不通顺。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六祖的名号应该是“惠能”,而不是“慧能”。“惠能”既是六祖的俗名,也是六祖的法号,在六祖住世的七十六个春秋,从未更改。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杜树坚 广东省新州六祖惠能文化
杜树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故里广东新兴人,多年来深入研究、传承、宣传和推广禅宗六祖惠能文化,学用并重,注重研究禅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六祖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和推广通俗易懂的“生活禅”法,开展【禅与管理】、【禅与人生】、【禅与工匠精神】、【禅商与现代企业文化】、【惠能生活禅 人生幸福课】等系列课程培训讲座,协助纪委和检察机关打造和推广“禅廉文化”,发表《论六祖惠能大师的五个代表》、《禅廉文化的核心内涵》、《以禅调心,廉洁自律》、《禅与现代企业管理》、《不开口你就是菩萨》等学术性论文。并经常性到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企业集团、监狱、医院、农村、社区等举办六祖禅文化讲座和论坛,曾担任电视节目《禅都说禅》主讲嘉宾。
举报/反馈

广东六祖文化

108获赞 57粉丝
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培训推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