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
《华阳国志》中关于茶的起源的论述
该书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作者常璩,字道将,蜀郡江源县(今四川崇州市一带)人。生平事迹不详,巴氐人李雄、李特在四川一带建立了成汉政权,他曾在这个政权任散骑常侍、掌著作。
华阳国志巴志疆域示意图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所写的《茶经述评》是较早认为周代“以茶纳贡”“园有香茗”之著述,多少已经误导了读者。
《茶典:〈四库全书〉茶书八种》所作前言,引用《华阳国志》文意云:“贡茶自周已有,《华阳国志》称,武王伐纣,蜀中纳茶为贡者,是也。”
晋·常璩(qu)《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书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所以想当然认为中国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也就是3000多年前,所以我国茶叶的历史距今已经有3000年了。
《华阳国志》是宋以前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方志。从前的目录书,把它归入别史或杂史的,但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列入地方志。根据它叙述古代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历史地理情况来看,作为地理志比较合理。
巴志
第一章,内容
在唐尧时代,洪水滔天。鲧(gun)治理洪水没有成功。大禹继承了鲧的事业,疏导江河,百川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然后分封天下,根据古代的九个区域设置了九州。
其中上对应着天上的参宿,下处于华册之南,黑水、江水、汉水之间的土地为梁州(是指华阳一带,就是华山南面的全部地域,具体是现在的陕西省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一带。西汉的时候梁州改名为了益州。)这里的土地是青黑色的,田地的土质处于下上等,贡赋处于下中等……
到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将徐州合并到青州,梁州合并到雍州。汉武帝改雍州为凉州,将梁州为益州。魏元帝时期,将益州的巴、汉七郡分割出来设置为梁州,州府在汉中。
成都街子古镇上的华阳国志馆,介绍常璩(qu)及其撰写的《华阳国志》
第二章,内容
《洛书》上说:人皇出现在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管九州,为九个地区,人皇居住在中州,治理周围的八个地区。
华阳、梁州、岷山所在的区域,是其中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中的国家就有巴国、蜀国……五帝以来,黄帝、高阳的后代在巴、蜀世世代代为侯伯……大禹和诸侯在会稽会盟,带着玉帛等礼物前去会盟的有上万个国家,巴国、蜀国也去了。
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得到了巴国、蜀国军队的支援,这在《尚书》中有记载。巴国的部队税利勇猛,在作战中载歌载舞去攻打殷人……武王战胜殷纣王后,册封宗姬于巴国,赐予巴国子爵。古代的时候,边远的国家即是很大,爵位也不超过子爵。因此吴国、楚国和巴国都为子爵。
第三章,内容
巴国的疆域东到鱼复,西至僰 bó道,北接汉中,南临黔中、涪fu陵。土地可以种植五谷,牲畜有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都用这些向上进贡。
当地的果实中珍贵的有:树有荔枝……药物当中有奇特的有巴戟天、花椒,竹木当中比较珍贵的有桃支、灵寿。名山有涂山……巴人质朴直率好义气。民风敦厚……
第四章,内容
周代中期,虽然都是供职于周王,但巴国和秦国、楚国、邓国一样被中原各国认为是蛮夷之国……
以后是巴国和邓国打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