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童浩麟 通讯员 李永建 叶中琳
“今天的粥真香啊,谢谢照阳,看看你这一头汗,歇一会儿吧。”8月8日早上6点多,杞县文化广场对面的“爱心粥屋”里,环卫工人龙德花接过孟照阳递过来的一碗热粥,“呼噜”一声喝了一大口。
身穿红色马甲的孟照阳带着9岁的女儿孟欣怡来回穿梭着,盛饭、端碗、收碗、擦桌,小小的粥屋里挤满了就餐的人,大部分是早起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
34岁的孟照阳是郑民高速杞县路产管理大队的一名路产员。这位负责高速公路司乘人员安全保障的普通工作人员,“爱心粥屋”只是他工作之余爱心事业中很小的一部分。
“许多老辈人的境界是一座高山”
孟照阳有不少“称号”:杞县“外联部部长”、杞县“雷锋”,这是杞县百姓送给他的爱称。“有事找照阳”,这是杞县百姓对他的认可。
热爱公益事业,对孟照阳来说绝不是偶然。
孟照阳出生在杞县板木乡秋堂村。他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因保护村集体财产表现突出,还上过1953年《河南日报》的头版新闻。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仅在当地小学校长一职上就干了30多年。“父亲办公室摆设很简单,但办公桌后面满墙都是奖状。”
小时候两次溺水获救的经历,更是让孟照阳心怀感恩:“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也一定会去帮助。”
孟照阳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河南科技学院上学期间,他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公益活动。大学期间,我国著名小麦专家茹振钢成为孟照阳的老师。茹振钢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孟照阳影响非常大。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更是觉得要像爷爷、父亲、老师那样做好本职工作。
“他是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2006年大学毕业后,孟照阳考到了高速公路周口公司。12年时间,当了8年监控班长。“收费班长、内勤等工作也都干过,我的职务当时是周口公司最多的。”孟照阳说,“这是单位对我的信任。”
2018年年初,为照顾家庭,孟照阳回到了杞县老家工作。
短短一年多时间,郑民高速杞县路产管理大队的20多名职工便对孟照阳刮目相看。
“他是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大队长张卫国说。孟照阳刚来单位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曾经做过的事情。“默默无闻,总是悄悄为大家做好服务。”这是同事们对他的普遍印象。
路产管理人的工作劲头,在孟照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路面清障时,他总是积极排堵、一马当先;巡查中,遇到车辆抛锚和摩擦事故时,他会为司乘提供车辆检修、更换备胎等服务;碰到被客车中途甩客的农民工,孟照阳更是主动帮忙,把他们带到服务区,买饭买票,直到把人送上回家的客车。
“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人多力量大”
孟照阳做好事有办法,他让公益事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短短3年时间,他建立的微信公益群有100多个,加好友7000多人。
官庄乡王庄村村民赵玉琴带着侄子准备在郑州的一家医院做手术。由于医保卡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回杞县咨询,但杞县与郑州距离不近,孩子手术耽搁不得,她抱着试试的心态在群里向素未谋面的孟照阳求助。孟照阳得知情况后,立刻跑到杞县新农合办理窗口帮她解决了问题。“太感谢照阳了。”赵玉琴说,“他不求任何回报,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提供帮助,真是难得的好人!”
孟照阳的热心渠道还不只是公益群,通过杞县高中校友群设立杞县高中“晨基金”,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通过互联网,将全国各地的杞县老乡连在了一起,组织开办“杞人力量企业家联谊会”,为老家发展建言献策。
“仅凭个人的力量帮助他人,力量是微弱的。”孟照阳说,“广大爱心人士加入后,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人多力量大。”
近5年来,孟照阳参与救助贫困人员70多次,筹集的救助资金达100多万元。身在全国各地的不少杞县老乡提起孟照阳无不点赞,他也被亲切地称为杞县“外联部部长”。
“照阳做的事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张卫国说,“但正是这一件件急人所困、解人之危的小事,汇聚起来,温暖着感动着影响着更多的人。”
编辑:王向前
举报/反馈

河南日报客户端

397万获赞 14.4万粉丝
河南主流新媒体 中原政经第一端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