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锯齿蟠螭草叶纹镜 中国历经了五千年的发展,在纹饰方面除了有卷草纹,还有忍冬纹和缠枝纹等。本文不讲太多纹饰,仅介绍卷草纹与忍冬纹、缠枝纹的区别,以及分析卷草纹的构成法则,希望能够帮助爱好者加深了解。
初唐 敦煌莫高窟第340窟 忍冬纹,一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植物纹样。《辞源》对忍冬的定义为:“草药名。藤生,临冬不凋,故名忍冬。三四月开花,气甚芬芳。初开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又名金银花。”此时忍冬纹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但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初唐 敦煌莫高窟第340窟 卷草纹与忍冬纹的造型关系十分密切,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卷草纹是由忍冬纹发展而来的。关友惠先生曾就忍冬边饰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并认为西魏时期敦煌壁画288窟中窟顶的忍冬纹样和北周敦煌壁画中的缠枝花草纹“有着鲜明的承袭关系,并孕育着隋唐时代卷草纹饰的雏形。”
初唐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 缠枝纹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汉族传统吉祥纹饰。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其特点是花朵相对较大,叶片相对较小,枝茎成曲线且不断延长。这种“盘曲错节、丰富饱满而又连续不断”的构成样式能够把各种吉祥寓意的花朵结合在缠枝纹里,是吉祥文化的可视化载体。
东晋 青瓷刻莲瓣纹单柄壶 与卷草纹相比,缠枝纹更突出花卉的造型特征,是一种以花形为主的图案,不一定以S形波曲线为骨骼,而草叶的形状是一种围绕花形展开的辅助装饰。
盛唐 敦煌莫高窟第46窟 卷草纹与忍冬纹、缠枝纹的构成法则不同,其结构中,通常多用“S”形的曲线为基本图形,作为卷草的主草叶。而与其相连接的植物枝叶、花果都是用分布在主茎两侧,以“C”形曲线的形式出现。在卷草纹图样中,主茎两侧的图案构成了曲线中的平衡,同时它们重复却不连续的特点,加强了卷草纹装饰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