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蹲点记者:龚彦(85后,从事新闻工作5年)
(蹲点记者龚彦在辰溪采访)
7月初,接到报社进行蹲点采访的任务,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兴奋是因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忐忑的是不知以何种心态投入到接下来的采访中,因为即将要去的地方,是填满了自己整个童年的锦岩村。
锦岩村位于辰溪县城的西边,被大山环抱,山脚下就是县里的最高学府——辰溪一中。由于父亲是一中的教师,所以,直到走进大学校门之前,锦岩村后的大山每一天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我记得山上有好看的桃花,有甘甜的山泉,有笔直的百阶石……这次,我要去探访山里可爱的人们。
由于有任务在身,从来都是徒步登山的我这次选择了驾车上山。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从前的土路如今都已铺上水泥,直冲山顶。
(蹲点记者龚彦在辰溪采访)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顺利地到达了村部楼。村里的负责人一早便等候在门口,热情地迎接我们,刚坐定,他们便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了村里的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你一言我一语,足足讲了将近一个小时,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如数家珍,一听就是做了很多实事的。说来终觉浅,我看着外面已日上三竿,于是冒昧地打断了他们的发言,决定去现场看看。
从他们的介绍中,我得知锦岩村当年的发展比较粗放,村民们只管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虽然紧靠城区,但日子过得都不太如意,直到村里的能人们找到种植黄桃这门产业,整个村才定了性。我们爬上山顶俯瞰,好大一片桃树林映入眼帘,黄澄澄的桃子挂满枝头,好不漂亮。
“以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好像还没这么大面积种桃树呢!”我无意中感叹了一句。
(蹲点记者龚彦在辰溪采访)
“是啊,我们从2013年开始大面积种植黄桃,因为这个经济效益好,村民们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现在全村都在搞这个产业。”村主任接过话茬,语气甚是骄傲,尤其得知我从小便生活在山脚下,随后的交谈又变得亲切了几分。
穿山而过的风在烈日下显得特别珍贵,我们在山顶逗留了将近一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往山下走,走入桃林。
在锦沅过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早已在此等候,合作社里的桃树今年刚好进入盛果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见到我们的到来,他脸上一直笑盈盈的,我想“满面桃花”就是这个样子了吧。碰巧,一位叫娄长芝的贫困户正在他的合作社里纳凉,一番采访后,又对锦岩村和锦岩黄桃有了更多的了解。稍作休息,我们又相继去了几个合作社,认识了更多人,听到了更多的故事,让我对这个自己从小就产生情结的地方又增加了一份特殊的情感。
整整一天的采访,让人倍感充实,但也夹杂着些许疲惫。在回程的路上,经过辰溪一中的校门口,看到了一群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他们打闹的样子让我的眼神忽然间有点恍惚,仿佛看到了十八岁的自己。是啊,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都有人十八岁,今天的我,听到了学生时代没有听到过的故事,将来他们散落天涯时,又将听到怎样的故事呢?
见证之旅
蹲点记者:杜万勇(70后,从事新闻行业十多年)
(蹲点记者杜万勇在沅陵采访)
6月下旬,记者来到位于怀化市北部的沅陵县,开始了6天蹲点采访之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沅陵人,对这片土地心中总是充满了莫名的热忱,总盼望这块土地越来越美,盼望这里的人们生活越过越好。
6天的采访,记者也切实感受到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宽了,乡村变美了,人民生活富裕了。6 天的采访,遇到过许多的人和事,但对三个特殊人的采访让我印象深刻。
6月24日,在明溪口镇胡家溪村采访时发现,经过两年多的旅游开发,这个以前落后的古村落现在变成了美丽乡村花园。经同行的沅陵县委宣传部小陆推荐,我特意采访了该村在家做电商的胡春燕。当时正是下午,天气又热,一到胡春燕家我就猛喝水,回头瞥见一个削瘦青年女子,拄着拐杖一步步向我们移来,虽然有些吃力,但她的脸始终朝向我们,面带微笑!这是一个坚强勇敢的玫瑰般女子,虽然5 岁时就落下了残疾,行动十分不便,但她从不服输,借着胡家溪村旅游开发,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做起了电商,现在有粉丝6 万多人,自己做的剁辣椒、辣子鸡等产品深受客户喜欢,每月有2000 多元的收入。
(蹲点记者杜万勇在沅陵采访)
胡春燕告诉记者,“有党的好政策,有政府的帮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从不悲观,小康生活的路上我不会掉队,相信幸福的生活一定可以奋斗出来!”
在官庄镇的一个做鞋面加工的扶贫车间里,40多岁的王心亮正在一只鞋面上修边,动作专注而娴熟。从这工作画面你看不出他是一个走路不稳、下盘无力的人。王心亮告诉记者,他在30 多岁时摔伤,治病花了20 多万元,落下伤残,一个大男人不能工作,还要不断花钱治病,心里一度非常难受,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当地政府没有忘记他,安排他来扶贫车间上班,一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
王心亮说他现在的日子是“外面天气骄阳似火,我的心情快快乐乐!”
(蹲点记者杜万勇在沅陵采访)
6月26日下午,官庄镇界亭驿村的千工坝异地搬迁点,在自家崭新的楼房前,周红卫正坐在门口纳凉,相比一个月前,他现在心安多了。周红卫家有5 口人,以前住在离这十多里远的黄土铺村,因为住房是临溪而建,连续四年遭受水灾,家贫如洗,凳子都只剩下4 张,外面只要一下雨,全家觉都不敢睡。
三年前周红卫因病瘫痪在床,后经治疗有所改善,但根本没法从事体力活。家里有两女儿读书,还有一个老母亲。他跟记者坦言,他曾一度看不到希望,政府的及时帮助解了他的危难,有了120 多平方米新房住,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新搬迁点离镇子近,交通也方便,我相信我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采访临结束时,周红卫自信地说道。
像胡春燕、王心亮、周红卫一样的故事,6天的蹲点采访,记者还碰到了很多很多,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对致富充满梦想。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引领,让沅陵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相关链接:
书写新时代梦想 我们一直在路上——倾听怀化日报社蹲点记者真情流露
书写新时代梦想 我们一直在路上——倾听怀化日报社蹲点记者真情流露(二)
举报/反馈

掌上怀化

9.6万获赞 2.5万粉丝
权威媒体,怀化移动生活门户!
怀化日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