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六合”腾飞取得历史性成就
杨军出席会议并作新闻发布
8月6日,“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云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在昆举行。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出席会议并作新闻发布。
70年来,保山实现了由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进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取得了由总体贫穷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3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168元。改革开放以来,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78年至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5000多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036公里。全市水库累计库容达10.3亿立方米,水电装机205.5万千瓦。5G网络运用正在铺开。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6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1280元。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2018年的2.67%。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施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棚户区改造,“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了80平方公里的保山工贸园区。提出了由5个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的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0个,保山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近年来,保山坚持“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发展定位,奋力推动保山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这既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保山将努力实现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走在全省前列、在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中走在全省前列“两个走在全省前列”目标;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市脱贫。
发布会上,杨军还就保山建设“园中园”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分别就保山如何建设开放创新之城、如何打造滇西大旅游圈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新闻链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保山多措并举 助推“园中园”快速发展
发布会现场 记者 李亚芬 摄
云南网讯(记者 李亚芬 郭丽 黄磨西)8月6日,记者从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获悉,近年来,在保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保山市采取的“园中园”发展良好,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园中园”的建设,旨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打造一个成本低廉、配套完善、服务高效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近年来,保山市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在保山工贸园区规划一个区域,按3000亩—7000亩不等的面积分别划给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根据各自产业定位招商引企入园,发展“飞地经济”。
为此,保山市先后制定了“园中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实体化管理实施意见、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对“园中园”合作模式、效益分配、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安全管理、资金保障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各县(市、区)对“园中园”管理权属实行50年不变。
据悉,在完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强服务方面,保山市坚持“先生活、后生产”的建设理念,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8亿元。完成道路建设15条24.5公里,完成标准厂房建设50万平方米、建成日处理规模达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建成公租房5594套,完成500千伏永昌输变电站和220千伏大寨输变电站建设,成立了园区配售电公司。
另外,园区还成功引入神州天立教育集团合作建设保山天立学校,市内主要医疗机构、教育院校都在向园区周边聚集,园区配套功能不断增强。
同时,为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在“园中园”建设中,保山市提出了“51+49”混合所有制、“10+3”PPP模式,以及“1+5”共建共享、“5+8”标准厂房租购、“30+37”电价优惠、“5+5”购房扶持等招商引资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政府基金支持园区建设,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不仅如此,在“园中园”建设中,保山市充分发挥自身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以“一线两园”推内外联动,以保山到缅甸(密支那、曼德勒)的交通网络为连接“线”,把境内的园区(保山工贸园区及“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及“园中园”)和境外的园区(缅甸曼德勒保山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互联互通,构建“一线两园”开放格局。目的是把境内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境外园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解决出口产品缅甸原产地问题,服务企业“走出去”。
目前,保山工贸园区及“园中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共入驻企业129户,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上入园企业达68户,用工2万多人。2018年,完成非电工业投资75.6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5.91亿元,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10个千亿园区之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保山高质量打造滇西边境中心城市
云南网讯(记者 李亚芬 郭丽 黄磨西)8月6日,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在昆举行。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介绍了保山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高质量的城市发展为迈向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2018年保山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38.1亿元,是1952年0.85亿元的86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168元,是1952年78元的361倍。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步入发展黄金时期,经济发展增速超过10%以上的年份达到23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比改革开放前的4.4%提高了5.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比改革开放前的4.1%提高了8.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4.2:15.3:20.6优化调整为2018年的22.8:38.1:39.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倍增长,1978年—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5000多亿元,年均增长24.6%。70年来,保山不断加强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逐步构筑起了一张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水面、从有形到无形的现代立体交通能源信息网,做到内通外联,保山大地旧貌换了新颜。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8年的32636元,增长145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124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80元,增长91倍,年均增长11.9%。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2018年的2.67%,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保山为重塑保山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积极付诸探索实践,先后提出了建设“走向南亚第一市”“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战略中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近几年来,投入230多亿元实施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投入320多亿元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9.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6.5%,保山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腾冲获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称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基础更牢。保山坚持农业稳市战略,粮食总产连续15年实现增产。同时,确立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工业发展聚集为要”的理念,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1个工业园区,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了80平方公里的保山工贸园区。
目前,保山“园中园”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47个,并已逐步培育形成了以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为重点的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72.02亿元,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为38.1%,比1978年的15.3%提高了22.8%。同时,保山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2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6.68亿元,旅游业正在成为保山一项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山历来自然生态较好,被誉为“春城中的春城”。近些年来,保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全力以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快“生态保山、森林保山、绿色保山、美丽保山”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四创两争”。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28.4%,提高到2018年的65.8%,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0个,保山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努力将保山建设成滇西边境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
围绕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发展定位,按照“2020年出形象、2025年成规模、2035年达目标”的总体安排,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核心,以“一线两园”开放平台为主阵地,以“小城带大市”向“大双心”引领转变,形成“双心带动、全域共荣、城乡协调”的新局面,按照中心城市160平方公里160万人的规模,努力将保山建设成为滇西边境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走在全省前列。坚持高质量与高速度发展相统一,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品牌化、规模化为带动,按照“一圈一环一线”旅游发展总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深入开展旅游革命,全面实施“旅游+”行动,进一步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版,推动旅游与医疗、康养、健身、休闲等全方位融合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保山建设成为全省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主功能区、绿色食品规模生产主产出区、健康生活目的地消费主承载区。
从当前来讲,保山将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保山5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区)属贫困县。目前,全市38.95万贫困人口中,已有3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龙陵、昌宁两个县实现摘帽退出。保山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饮水、居住、就医、上学等困难,在确保脱贫质量的同时,力争2019年剩余135个贫困村退出、5.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整市脱贫目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保山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品牌“大格局”
发布会现场 记者 李亚芬 摄
云南网讯(记者 李亚芬 郭丽 黄磨西)记者从8月6日在昆明召开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上获悉,近年来,保山市紧紧围绕“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三个发展定位,加快打造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高黎贡山旅游环、红色旅游经典线的“一圈一环一线”和“大滇西旅游环线”。
为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品牌“大格局”,近年来保山市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大滇西旅游环线,保山市出台了史上最强奖励政策,对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的,分别给予创建主体2000万元、500万元奖补,对于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奖补创建主体50万元,对于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奖补20万元,对于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奖补10万元。
黎贡山 崔敏 摄
为打响旅游品牌,保山市启动了“世界高黎贡山”品牌宣传,并到成都、重庆开展了专场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打造国际品牌赛事、品牌旅游节庆,大规模实施旅游广告投放,客源地实地促销和新媒体推介,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持续不断营造保山旅游良好氛围。
据悉,在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组到保山调研后,保山认真按照要求提供了详细的规划材料,全面梳理已建、在建、改扩建、新建的旅游景区、旅游公路、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精品酒店、汽车旅游营地、徙步线路等重点项目94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
青华海东湖风光 杨磊 摄
截至目前,保山已打造了火山热海5A级、和顺4A级18个A级旅游景区,腾冲、高黎贡山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万亩东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旅游重点项目和中、高端温泉。并正在全力建设高黎贡山国家公园、永子围棋小镇、雅居乐曲石生态旅游度假小镇等旅游项目。
下一步,保山将启动乡伴·宝盖山生态休闲示范区、乡伴·立煌营乡村文创园、乡伴·怒江糖厂文旅综合体、赧浒百花溪谷景区及汽车旅游营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沿边高速公路泸水至腾冲段路、泸水至腾冲二级公路、龙川江旅游公路等道路建设,努力推进保山旅游高质量跨越发展。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保山新闻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
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x@bsxw.cn
举报/反馈

保山新闻网

6万获赞 2.4万粉丝
保山的第四媒体,发布保山新闻网资讯
保山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