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67年德国毛瑟兄弟设计出了第一种旋转后拉枪机的后装式单发步枪,从此之后,世界各国竞相模仿和装备,并且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
当然了,对于栓动步枪火力不足的认知由来已久,一战时期德军通过配置冲锋枪的方式,与栓动步枪形成互补,加强火力密度,增强突击能力,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战场上的主流。二战时,苏联就采用了波波沙+莫辛纳甘的组合,德国自己也有MP38+毛瑟步枪的组合。
不过,冲锋枪虽然优点众多,但是缺点同样明显,首先由于只能发射手枪弹,射程、精准度以及威力都差强人意;其次,与步枪弹药不兼容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最后,成本要比栓动步枪高得多。
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武器,同时具有冲锋枪的高射速和火力持续性,又具备与步枪相当的射程和精准度呢?各国武器设计师绞尽脑汁各有所得,但是“奇迹”般的达成了共识——半自动步枪。
半自动步枪是一种子弹自动装填上膛的步枪,也称为自动装弹步枪。它无需拉大栓就可以进行发射,但是每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发射一发子弹,又与冲锋枪完全不同。苏联有大名鼎鼎的SVT-40,美国人甚至换装了M1加兰德,但是德国的半自动步枪研制却一波三折,最早投入实战应用的是Gew41半自动步枪。
Gew41半自动步枪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第一种半自动步枪,它由瓦尔特公司于1941年设计生产,因此被命名为Gewehr41,简称Gew41。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共生产了超过12万支的Gew41半自动步枪。
Gew41枪口装有环形导气装置,利用发射枪弹的火药气体推动枪机解锁、后坐,完成抛壳、子弹上膛。该枪采用7.92毫米口径,发射与毛瑟98K相同的毛瑟步枪弹,采用10发弹匣供弹,不过子弹要由机匣顶部装镇。
Gew41半自动步枪虽然生产了超过12万支,但是却并不太受前线士兵的欢迎。德军士兵普遍认为,Gew41比较笨重,虽然它的重量只有4.9千克;另外,在使用过程中,Gew41对于保养的要求较高,如果保养不及时很容易因为灰尘污染导致枪机部分的失灵,因此并不受欢迎。
与它相比,东线战场上德军更加喜爱缴获自苏联的SVT-40步枪,后来德国工程师正是按照军队的要求,参考了苏联SVT-40对Gew41进行了改进,这就是后来的Gew43半自动步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可惜由于产量不足,无法全部装备前线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