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与南京隔江相望,全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天长、明光两市和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455万,是千年文化亭城、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中国农民歌会永久举办地、南京和合肥两大都市圈重要成员、长三角地区知名休闲城市和旅游目的地。  “一山(琅琊山)、一亭(醉翁亭)、一文(《醉翁亭记》)、一书(《儒林外史》)、一村(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是滁州旅游的重要品牌;古色、红色、绿色,是滁州旅游的独特风情。近年来,滁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一个现代化新滁州正在江淮大地奋力崛起。
绿色滁州 蔚然深秀  滁州是享誉江淮的山水胜境。名山名亭名人名文,古城古关古寺古道,滁州山水田林兼备,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公园4座,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个,各类景区景点40余个,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森林郁郁葱葱,水库星罗棋布,生态良好,风景优美。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山蔚然深秀,四大名亭之一醉翁亭古朴典雅,千年古刹琅琊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清流关驿道深深的车辙默默诉说千年沧桑;明中都城遗址恢宏壮观,明皇陵庄严肃穆,石像生群刻工精细;被誉为“江北第一溶洞”的韭山洞千姿百态、神奇变幻;狼巷迷谷沟壑纵横;国家森林公园皇甫山森林茂密、溪流淙淙,有“中国森林氧吧”之称;黄寨马场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天然草场;池杉湖数千亩水上森林白鹭翔集,被誉为“鸟的天堂”;女山湖为安徽省第二大湖,烟波浩渺,盛产的大闸蟹美名远扬;高邮湖、金牛湖、碧云湖、跃龙湖等湖光山色、碧波万顷;焦城圩万亩荷园,让人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依托丰富山水资源,滁州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打造全域旅游和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城市景观,主城区2014年获评国家园林城市。
古色滁州 人文厚重  滁州是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滁州古为吴头楚尾,六朝时为京畿之地,自古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和“形兼吴楚、气越淮扬”之誉,吴风楚韵,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孕育了三国名将鲁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儒林外史》作者、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等历史名人。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驻跸滁州摩陀岭,并由此渡江建立东晋王朝,琅琊山因此而得名。五代后期,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滁州一战奠立帝业根基。唐宋年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先后治滁,留下德政遗风和《醉翁亭记》《滁州西涧》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华章。元朝末年,凤阳农民朱元璋揭竿起义,建立大明王朝。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在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龙场悟道”的心学在滁州得到升华,留下“滁山与我最多情”的深情眷恋。清代全椒吴氏“一门两鼎甲、三代六进士”。
红色滁州 熠熠生辉  滁州是富含红色基因的革命沃土。抗日战争时期,滁州是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中原局曾进驻滁州,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滁州留下战斗足迹。1940年在定远县召开的中原局第三次会议,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新四军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的龙岗抗大八分校、九分校培养了大批抗日精英。来安县半塔保卫战是新四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发展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半塔烈士陵园记录了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天长籍新四军音乐家何仿在金牛湖地区采集当地民歌改编的《茉莉花》名扬海内外。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一大批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滁州红色旅游的响亮品牌。
数据来源: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举报/反馈

人民日报

2.2亿获赞 2095.1万粉丝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人民日报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