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地能建楼房吗?这显然是违背建筑学原理的。
但是福建的这座重达数万吨的土楼,就建在沼泽地里。
从清朝雍正十年到现在,它已经在泥地里屹立200年了!
土楼没有使用钢筋、水泥,甚至钉子。
其间,它经历了地震、暴雨的多次冲击,为何就是不倒?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1.“建在沼泽地里的土楼!”
在福建南靖县,梅林镇的璞山村,有一座叫做和贵楼的土楼。
它建于雍正十年,占地面积1947平方米,分五层,总高21.5米。
据估计,它的总重量有数万吨!
如此重的一座楼,很难想象,它居然是建在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沼泽地上!
2.“为何建在沼泽地?”
其实福建客家人建土楼,一般都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通风的地方。
偏偏和贵楼特殊,要建在一片烂泥地上。
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它的主人简次屏说起。
简次屏是璞山村的村民,是个读书人。
当时估计累积了一些财富,想要建个土楼。
简老爷子选址时,不是先找族人商量,而是一溜烟跑到了风水先生家里!
一个很有名望的风水先生,给简次屏看了个风水宝地。
可这位置,实在太尴尬!
先生居然选择了一片泥泞的沼泽地。
咋办呢?
为了后世子孙的大富大贵,简次屏老爷子还是选择了挽起袖子,开干!
建了三层……土楼就开始往下塌了!
3.“沼泽土楼的重生!”
简次屏跪在慢慢塌陷的土楼前,哭了三天三夜。
他也知道,在沼泽地建楼房,不符合常理。
可这块风水宝地,他又舍不得放弃,实在难以抉择!
也许是简老爷请的工匠,见他哭得太惨了。
于是聚在一起,开始另想办法!
首先,他们将已经建好的三层楼,拆了。(再陷下去,就没了!)
然后,在山上采集了数量众多的松木,横竖排列,扎成地基!
也就相当于,用松木扎了一个大筏子,铺在沼泽地上!
松木这种木材,富含树胶和油脂。
在干燥的环境,会开裂。
但如果完全浸泡在水里,可以长久保持不腐烂!
地基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用松木打桩,加上本身浮力的作用,土楼终于不塌陷了。
即便现在的和贵楼里,用脚去踩鹅卵石铺成的地面,还会上下颤动!
但楼终于还是不倒了!
4.“屹立200年的秘密!”
房子虽然不塌陷了,但它还要经历诸多考验。
1918年2月,当地发生了7级地震。
1947年的一次暴雨,和贵楼的墙基泡在水里好几个小时。
200年来,它为何就是不倒?
地基做好后,就要砌墙基。
和贵楼的墙基,是用鹅卵石砌成的。
鹅卵石之间有缝隙,排水性能很好。
而且,在墙基和地面之间,工匠们还修了很多暗沟,用来排水。
更让人称绝的是,和贵楼的设计者,在设计好暗沟后,还放养了很多乌龟在里面!
乌龟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而且见洞就钻。
它们充当了暗沟的天然疏通者!
再一个就是土楼的墙体材料了。
土楼墙体的主要材料是粘性大的黄土,掺合了石灰、小沙粒等。
还加入了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糖,反复搅拌,然后发酵几个月!
砌墙时,每隔10cm就会放入竹片或杉木条。
当地人称为墙骨,能起到互相牵扯的作用,可以增加抗震性能。
如此做出来的墙体,里面有很多类似毛细血管的通道。
旱季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雨季时,排水性能又好。
这样的墙体会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干湿度环境下,寿命也得了到延长!
松木、鹅卵石、黄土,再加上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造就了看似不太可能存在的和贵楼!
虽然一切的起源,居然是风水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但人类发挥智慧,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信息纷扰,不如学点知识!关注账号,了解更多!
举报/反馈

小帆求知

6万获赞 1.3万粉丝
信息纷扰,不如学点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