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古人将自己的智慧凝结成了高雅的诗词歌赋,也凝练出了通俗易懂的民间谚语、俗语。而俗语因为言简意赅、脍炙人口,更加适合在民间流传。又因为俗语凝结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俗语才得以被古人一辈辈地传承下来。在如今的农村我们依旧经常能听到很多俗语,比如“饱带干粮晴带伞”、“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等等。
这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父母有病卧榻在床的时间久了,再孝顺再好的子女都有厌烦抱怨的时侯,严重时,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自然也就没有孝子之说了。”每一次听到这句俗语,小田的心都会莫名地颤动一下,事实真的如古人总结的这样吗?因为在小田心中总是这样认为:我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所谓的“在家不尽孝,何必远烧香”,也是说明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和理所应当,怎么古人会有这样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总结呢?
直到前两天小田听一位朋友说起了一件事,我才算多少信服了古人的这句话,所以今天将这句俗语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久病床前无孝子
王猛今年45岁,他有一哥一姐,岁数也都不小了。前些天,父亲因为生了病进了医院。因为他们姐三个都是普通百姓,还都在打工,没有退休。这一下可把姐三个忙乎坏了,三人一边忙乎着工作,一边在医院轮流照顾着卧病在床的父亲,还要照顾各自的家庭。昂贵的费用也给王猛姐三个带来了压力。于是他和哥哥询问过医生后,将父亲接回家中继续照顾。因为病状顽疾,需要长期照顾,于是王猛和哥哥商量好两家轮换着伺候。
起初,王猛和妻子倒没觉得有什么麻烦。不过,慢慢的王猛开始发现,伺候父亲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妻子也在打工,于是他和他的老板请求先休假,理由是回家照顾有病卧床的父亲。老板没说什么,批准了,还一个劲地夸赞王猛是个孝子。王猛开始回家一心一意照顾父亲,什么好吃买什么,经常帮着父亲擦拭身体,邻居见状也都夸王猛是孝子。
王猛的休假,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也就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吃药花钱,吃饭要花钱,孩子上学也要花钱。慢慢的王猛觉得经济上有些入不敷出了,妻子开始并没说什么,但毕竟要过日子,眼瞅着钱不够花,公公又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的,妻子就开始和王猛叨咕。妻子的话有些过激,但确实说到了王猛的心眼里,毕竟他们这个小家庭还需要他来维持。
每天伺候父亲吃喝,还要给父亲收拾个人卫生。渐渐地,王猛也失去了耐心,因为一些琐事,他开始与父亲产生争吵,有时还会指责父亲,这些不中听的话让我的朋友听到了,于是他便告诉了我。通过这个事,让我多少认可了古人这句俗语寓意,同时也让我感触万千。其实并不是王猛不孝顺,生活的身不由己让他力不从心。真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十年如一日”般的伺候一个卧病在床的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双亲。
残酷的社会压力,让我们向现实低下了头,我们为了生活一直忙碌,顾不及一些亲情。不过,话说回来,王猛只是一个事例,并不代表所有儿女都这样,孝子确实不好当,但也不能依照古人的这句俗语就“以偏概全”地说世间无孝子。其实,我们身边的孝子还是有很多的。
与这句话相对应的还有下一句,这一句其实更加的经典,也同样耐人寻味,这便是“久贫家中无贤妻”。
久贫家中无贤妻
这句俗语的大意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一直贫困,那么妻子也不会太贤惠。首先,一个家庭的贫困是长期积累造成的。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了家中的男人可能没有太大的本事,那么我们想到的多半是因为男人的懒惰和没有上进心造成的。纵然两个人在相识相知时再怎么恩爱,长此以往,在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下,妻子也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就会对自己的男人产生各种的抱怨。
抱怨多了,两人难免会发生争吵,那么妻子的贤惠和温柔相应的也就慢慢少了,也就没有贤惠之说了。久而久之,要么妻子变成“女汉子”,要么她彻底离开这个家。不过,如今的社会,默默奋斗的男人有很多,但却没有遇到好的机会。虽然他们依旧贫穷,但家中的妻子却依旧深爱着他,是他永远坚强的后盾。所谓的“不离不弃”是双方最美的承诺!
对于这两句俗语,您觉得古人说的是否有道理?欢迎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见解,感谢您的
举报/反馈

小树叶说故事

98.2万获赞 17.4万粉丝
每日分享奇闻趣事、传统故事、鬼故事等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