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黄河桥梁暨相关桥梁文化综述
武 永 宝
莽莽苍苍的黄河水,自巴颜喀拉雪山一路呼啸而来,将祖国的北方大地劈开成为南北两个部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华夏文明。奔腾不息的黄河激流曾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他们无不被眼前无比壮观的场景所感染,所激动,于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就有很多关于黄河的吟唱。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在晚年将这些民歌加以收集整理,才有幸传至今天。否则,《诗经》就有面临失传的危险。《诗经》三百篇,也成了儒家经典号称“四书”、“五经”中的其中之一。
《诗经》里的国风部分,即民歌,大都是一些民间无名诗人引颈讴唱的产物,那是很接地气的,是整个《诗经》的精华。
《诗经》也可说是一部最早的黄河文化的经典巨作。黄河和黄河两岸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不休的文化盛典——《诗经》。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众秽秽,鳢鲔发发。
《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籐不鲜。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跤予望之!
《王风·葛蠤》:绵绵葛蠤,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上述这些诗句里的“河”均指黄河无疑。在古代的历史文献里,无论《诗经》、《春秋》和《史记》等等,其中提到“河”,都可以肯定说,是指黄河。
最负盛名的大诗人李白,更是创作了大量关于黄河的诗句流传于世,这些诗句有着惊世骇俗的意味,艺术成就之高,无人能及。
李白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李白之后,关于黄河的咏唱,更是代不乏人,恕不一一绍述。
黄河将中国的北方大地一劈两半,自古以来,南北两岸的人们往来,最初主要靠羊皮筏子,以及其它草木材料做成的船只等渡河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诚如《诗经》里讲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这里通“航”。意思是说:谁说黄河水宽广?一叶苇舟可渡航……
到了近现代,黄河上终于有了桥……桥这种工具可谓是河流之上一切船舟的异化产物,是传统渡口的终结者,当然也是船舟的终结者。桥的出现,给人跨河济渡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过河出行变得非常方便了,彻底改变了河流阻隔给两岸人们往来所造成的困难。真是:
虹桥飞架连星汉,
仙境凡间一线通。
整个黄河上游地区最早出现的桥梁是兰州的黄河大铁桥,后世被称作:中山桥。其始建于公元1907年。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自此之后,数千里的黄河上游地区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桥……其数量之多,真是不胜枚数。
靖远县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的滨河县份,黄河流经境内220公里左右(按民国辖区计算),乃是甘肃境内黄河流经距离最长的县域。这里的黄河两岸,地域开阔,人口非常的密集,据1949年统计,靖远人口大约近15万。如今,靖远的人口有50万,这两个数据都足以称雄整个黄河上游地区。若果抛开市、区不论,单纯按照县份来计算,靖远绝对称得上整个黄河上游地区的第一人口大县……
很久以来,靖远大地上的人们济渡黄河完全靠的是羊皮筏子之类的原始落后的工具,所以,靖远人对于桥梁这种现代化渡河工具的出现,其渴望和期盼的程度那是远胜于他人百倍的。
靖远这块土地,由于深受黄河水的滋养和恩惠,可谓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其中的西部特色的黄河文化,算得上是其一项地域色彩鲜明的“特产”,黄河文化的底蕴,可谓厚重无比……总之,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与黄河所发生的故事,那真是一时半会儿说不完的。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看看本人的拙作,小说如《虎豹口》、《西部国风》等,散文随笔,如《靖远羊皮筏子和筏子客系列》、《靖远黄河水车系列》,《靖远黄河奇观系列》,《靖远黄河渡口系列》,《靖远黄河奇石系列》等等,以及其他作者所撰写的大量的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等等……
建国以来,靖远境内黄河上兴建的桥梁日渐密集,目前,据统计,境内已建和在建的桥梁大大小小计有九座吧。其中不乏在整个大西北的交通史上都负有盛名的桥梁,如靖远石板沟黄河大铁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建中的“中兰高铁黄河特大桥”,有数十公里长,有数十米之高……那更是黄河桥运史上的巨无霸啊!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它的横空出世,可能会改写整个西北的桥运史。
很显然,桥梁的兴建史,以及围绕桥梁所发生的故事、典故,等等,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桥梁文化无疑进一步丰富了靖远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的内涵,成为靖远地域特色黄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将这些东西加以整理、挖掘,并进一步弘扬、传播之,这样做,窃以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为了叙述方便起见,下面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予以绍介。由于受限于资料缺乏和保密的关系,高铁特大黄河桥,以及平堡镇连接北湾镇的一座在建桥,其中的诸多数据、内幕详情,至今收悉微微,获知有限,所以,二者未罗列在其中。但在此算是“存目”吧。特此说明。
一、平堡黄河吊桥天下农民第一桥
平堡吊桥位于靖远境内的平堡镇,横跨黄河两岸,连接着黄河南北的平堡镇和白银区的四龙镇,地理位置很重要。
平堡是靖远境内黄河流经的第一个乡镇,所以,这座桥梁应该是靖远境内的“黄河第一桥”。不仅如此,它还享有“天下黄河农民第一桥”的美誉。
平堡吊桥,看上去稀松平常,实在没什么特异之处。但是,实际上,这座桥梁从建设之初到如今,都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同时,由于它是一帮平堡乡镇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们首创建设的,农民们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最终终于建成了这座桥梁,因而,它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天下黄河农民第一桥”之称,可谓名至实归。
关于这座桥梁的建设过程、起因,等等,我在一篇散文特写的大块文章《黄河乌金峡放歌》里,做过比较详尽的描述,这里不再细叙。
其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上世纪的1967年,自这年起,由部分乡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牵头、倡导建桥。最初,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但是,大家苦于黄河的阻隔,使得平堡数万乡民们被困于偏僻一隅,这给大家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痛苦。于是,乡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筹资金,苦干加实干,在万般艰难的景况下,费尽周折开启了这座桥梁的筹建工作。真是不简单,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来形容他们的战天斗地精神,一点也不为过。
愚公的精神,最后感动了上帝……而乡民们的行动,最后也感动了上帝,可是,这个上帝可不是神话传说中的那个上帝,而是地方党、政、军、企业,等等,乡民们的行动,最后获得了白银、靖远等地党委、政府,以及央企、国企和驻地部队的大力襄助、支持,于1970年代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此造福一方百姓。
一项在最初看来有点天方夜谭意味,绝无可能完成的农民自发筹建的工程,最后竟然变成活生生的事实,矗立在黄河之上和人们的瞳眸之间,堪称奇迹。
平堡吊桥,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的建成,实现了当地老百姓多年的梦想,彻底结束了平堡人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摆渡过河的历史,更创下了中国农民建桥的神话。
中国农民第一桥,于此被媒体广泛传播开来,也获得人们的公认。关于这座桥梁的诸多故事,也久久盛传不衰。
如今,这座桥梁已服役半个世纪之久,它依然如卧波长龙,横跨在滔滔激流的黄河之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乡民的出行和致富奔小康,做着特殊的贡献。
二、石板沟黄河大铁桥英雄的桥梁
靖远石板沟黄河大铁桥的兴建,在靖远,乃至甘肃的交通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座桥梁为公路、铁路两用。它应该是包兰公路东出兰州后的“天下黄河第一桥”。桥头的两端,在当年曾设有哨所,曾有军人站岗把守,检查行人和车辆。过往行人不许拍照,不许停留东张西望。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坏人或是间谍搞破坏,这一切都彰显了这座桥梁的无比重要性。显然,它不仅有着重要的民用意义,同时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
该大铁桥始建于1959年4月,工程由兰州铁路局第二工程处负责施工,定西专区组成筑路指挥部,调动民工近万人,下设四个县的筑路营,承担两岸引道工程的土石方任务。至1960年6月,下部工程基本完工后,恰逢国民经济调整,工程下马停建。
1969年复工,继续建设。经过3年多的努力,1972年4月,铁路桥首先竣工通车,12月12日公路桥完工试车,1973年1月正式交付使用。
记得在1972年暑假期间吧,我那个时候9岁,上小学2年级,被小伙伴们约上,前去村头观看整座桥梁最后的合拢施工过程。这座桥梁南岸有三孔是钢筋水泥浇筑而成,有别于北岸部分桥段的结构。据说这是因为战备的需要而有意设计的。若是一旦有战事爆发,假想中的北方敌人(苏联)进攻而来,就可以预先将这三段自行拆除,以阻止敌人的进攻。
我们都站立在铁桥的公路部分两侧,观看施工过程,好奇地观察桥梁的最后缺口是怎样合拢的。
只见从北边桥面上缓缓驶来一列火车,到了三孔的缺口处,遂停了下来。这列火车类似于举重车,前端有巨大有力的挑臂,同时用钢索挑着一整块巨大的水泥钢筋模块,稳稳地放置于三孔桥墩的缺口之上,然后,铁轨道渣的铺设随之迅速跟进……以此类推,很快,整座桥梁的合拢便告完成。这是我幼小时亲眼目睹的桥梁最后合拢的情景。
顺便插入一小插曲,大概是1970年左右,我好像还没上学,石板沟段的铁路已经修好,有火车从兰州方向运送建桥的设备和物资抵达桥头,然后再折回兰州而去……看火车去!看火车去!那个时候,乡民们从没见过这东东,可谓好奇之极。大家争相前往观看火车。我也混在人群去看火车,火车吐着烟圈徐徐而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火车,对这个庞然大物一时惊讶无比。
这东东怎么趴着跑呢?怎么不会站立起来跑呢?
未见过世面的乡民们,有人这样议论。这似乎是笑话,其实也是实话。
突然,火车汽笛大作,那声音之大,之突然,绝对超出人们的想象,近距离观看的人们,一下子被吓懵,吓呆,有人直接被震吓得掉下了土坎儿……我本人就是当时掉下土坎者之一,我那时7岁吧,这样的年纪所留下的这段深刻的记忆,至今鲜亮如昨!
古渡架飞虹:靖远黄河大铁桥雄姿(魏其儒拍摄)
靖远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这一带黄河上划船摆渡的历史,有力地促进了甘宁两省(区)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尤其对白银冶炼工业和靖远煤炭工业的发展、崛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座桥梁也彻底结束了辉煌一时的石板沟、红咀子黄河渡口的渡运史,曾经活跃无比的羊皮筏子等渡河工具,从此,终于正式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石板沟黄河大铁桥——英雄的桥梁,它曾经是靖远县域的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堪称靖远乃至甘肃交通史上的骄傲……它在甘肃和西北的交通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雄姿至今仍然傲然挺立于古老的黄河古渡口处,发挥着铁路货运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靖远、甘肃和大西北的经济社会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应当牢牢记住这座英雄的桥梁。
三、糜滩黄河吊桥林黛玉式的病桥
1.有雌雄意味的双桥
糜滩黄河吊桥是靖远境内的又一座吊桥,横跨于靖远县城和糜滩镇的陈家拜(加土旁)之间。
这座吊桥和平堡吊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靖远黄河吊桥的姊妹篇,二者从结构到外形,都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但是,细细比较起来,就会发现这座吊桥与平堡吊桥,却是有着太多的不同的……
首先是承载力有较大区别,平堡吊桥的承载力略大于糜滩吊桥。平堡吊桥屡屡经过修缮,今日依然在使用中,承担着繁重的运渡任务。而糜滩吊桥,本来就承载力不足,如今又是老病多多,桥基沉陷,出现险情,因而被封堵起来,只允许摩托、三轮等小型车辆通过,稍大型的车辆须一概绕行。目前,两岸群众期待着有关方面对这座桥梁能进行必要的加固、维修,以期早日再度投入正常的使用。
这不由得使人发生有趣的联想,即,平堡吊桥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至今仍然勤劳奋进的朴实汉子……而糜滩吊桥则更像是一位优雅闲适、无所事事的靓丽女子……平堡吊桥和糜滩吊桥似乎可以视作一雄,一雌。雄,有雄的刚烈,骨感和硬度。而雌,则有雌的柔情,曲线和妩媚。
其次一个不同点是,平堡吊桥的兴建有着浓重的悲壮色彩,可谓历经艰难,实属不易。平堡的上了年纪的人们谈论起这座桥梁的兴建时,面部表情都会浮上一层严肃的神色,那段艰辛留在他们的记忆过于深刻。这与当年受困于技术、资金、人力、天时等困难有关,与人们为之付出太多的心血和劳作有关。
而糜滩黄河吊桥的兴建,以及后来迅速投入使用,都似乎充满着浪漫的诗情画意……人们谈论它的时候,以及在它的上面来往奔走时,都是充满着兴高采烈的神情的。这座吊桥的出现,给糜滩、三滩地区五六万人,以及县城一方十万人的彼此通行、交流,平添了无限的喜剧色彩。
糜滩吊桥是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人们为之激动,丰富和生动了人们的瞳眸。同时,它也是一首轻快、浪漫的诗,使人读来,感到酣畅淋漓,痛快无比。
李白诗曰: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以此诗之潇洒、飘逸,和充满仙气、灵异之气,来形容糜滩吊桥,可也。
杜甫的诗曰: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诗歌沉郁雄浑,有太多的人生悲壮苍凉况味,以此来形容平堡吊桥,则颇为恰切也。
2.林黛玉式的病桥
糜滩吊桥始建于2000年7月,桥梁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筹建的,经过一年多的施工,至2001年12月,全面建成通车。该桥梁主跨径180米,桥面净宽4.5米,桥梁长度322米。桥梁采用双链柔式结构,造型优美,乃是连接靖远县新城区和糜滩、三滩两乡的重要通道。
当初,随着糜滩、三滩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遂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工程的建成,及时解决了糜滩、三滩乡5万多群众进城难、过河难的问题,增进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经济和其它方面的互动、往来,改变了以往农产品运输需要绕道靖远黄河铁桥才能进入市场的局面。并使得靖远县城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得到全面提高,城市区域面积随之扩大22平方公里,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
该桥梁正式通车剪彩的日子,曾经引起巨大轰动,城乡人民一时倾巢出动,前往观看这一长虹卧波的水上奇观。糜滩黄河吊桥的建成通车,实现了糜滩、三滩人民群众快捷跨过黄河,抵达县城的多年夙愿。也成为人们休闲之时,来往游玩、流连光顾的去所。
你看那桥头之上,人们驻足观河景者有之,拍照留影者有之,赋诗作画更是多多矣。于此,这座呈现出优美倩影的桥梁,无疑成为一道黄河之上生动靓丽的风情线,为大美靖远添上了神来的一笔……
2012年8月15日凌晨1时许,糜滩黄河吊桥辅桥因黄河水位上涨,长时间浸泡辅桥路基,导致部分桥面塌陷。险情发生后,靖远县公安局迅速组织民警对吊桥南北部位进行封闭,及时进行了维修。不久,桥梁又投入正常的使用。
直至今天,尽管这座桥梁的部分功能暂时被停止,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轿车和稍大型的农用三轮禁止通行。但是,它依然发挥着沟通城乡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早晚,出行的大量的摩托和自行车大军,从它的身躯滚滚穿行而过,那种情景望上去颇为壮观和震撼。不可否认,糜滩黄河吊桥它仍然是糜滩、三滩的乡民们通往县城的最佳捷径。
没有第一,只有唯一。
但是,我们说,糜滩吊桥之美,堪比绝色女子林黛玉;其不堪负重,多病而娇喘,也似林黛玉。
四、省道207线黄河大桥改写了靖远交通史
靖远县城段黄河流域的桥,早已有了好几座,但桥梁运力还是显得很不够,于是,人们呼唤着有新的桥梁的诞生。这不,省道207线黄河大桥,终于出现于人们的视野里。
2011年4月19日下午,这个日子,这个时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位于碾子湾村与县城之间的又一座大型现代化桥梁——省道207线黄河大桥,于此,正式告竣通车。黄河两岸一时礼炮齐鸣,两岸等待多时的车辆,遂呼啸着通过桥梁……而观看的通车仪式的群众,于此,则发出着阵阵欢呼。
这座桥梁总投资1.519亿元,历时近四年,几经周折,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主要是资金困难),才使得桥梁得以建成并通车。这一大桥的修建,在靖远交通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就是,它一度改写了靖远的交通史,使得靖远横跨黄河的交通状况的得到空前改善和提升。
在此之前,靖远县城通往白银、兰州和河西等地区的唯一西出口,是修建于1972年底的靖远石板沟黄河公铁两用铁桥,也是省道207线和国道109线的连接地段。由于该桥公路部分设计载荷小,桥梁承载能力不足,加上年久失修,至2005年,该桥发现有28处严重病伤,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为避免造成交通事故,2006年3月8日,有关部门正式对高2.5米以上的车辆进行了限制通行,但此举也使得该县蔬菜和羊羔肉聚散运营成本增加。同时给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更有甚者,也严重影响了会宁、平凉至白银市区大通道的畅行,造成甘肃中部公路交通的梗阻。这一问题即刻引起社会各层的高度关注。
最后,省上决定于石板沟黄河大铁桥稍下游处,立即兴建一座新型现代化的桥梁,以缓解交通严重滞塞的状态。
2008年7月,总投资1.519亿元的省道207线新建靖远黄河大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至2010年12月底建成通车。大桥及引线工程全长7.56公里,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其中,桥梁全长638.2米,宽度12.5米,引线工程路面宽度8.5米。
与此同时,总投资8135.4万元的新建靖远黄河大桥至吴家川二级公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段路线是省道207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靖远县与省公路网主干道的重要连接线。
总之,靖远207省道黄河大桥,以及靖远黄河大桥至吴家川二级公路的建设,将使靖远县城与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刘白高速公路融为一体,构筑起了靖远乃至白银全市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也使得会宁、平凉方向抵达白银、景泰的大通道,变得畅通无阻。
关于这座桥梁的建设,我的家乡碾子湾村做出了一定的牺牲,占用耕地和民房颇多。而且,由于这座桥的通行,辅助的道路规划也不尽科学、合理,因而,从这座桥辐射而出的几条分道,在我的家乡碾子湾村的大地上几乎打了一个X型,将村子的布局弄得面目全非。村民们对此多有议论。在建设这座桥梁的施工过程中,碾子湾的村民还有人员伤亡。
由于糜滩吊桥成了病桥,在2016年前后被封堵,不许大型车辆通行。这一来,整个糜滩镇的人及车辆的出行全部依赖这座大桥,可是,令人烦恼的是,这座桥头的南端部分,公路管理部门在此设有收费站,每次过桥都收费,糜滩、碾湾村民感到特别的不方便。有时候,乡民办事,须一日进城数次,这样每次都收费,谁能受得了?距离大桥最近的乡民,为桥梁的建设做出了牺牲,反而不能受益,于是,民间怨气很大……有关部门反映省上多次,都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因桥而生的起群体事件屡有发生。
2017年初,新上任的省委林铎书记适时做出批示,撤销该出收费站,一时可谓万众欢呼雀跃……这一举措,无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便民的德政,受到群众的热忱欢迎。
五、靖远金滩黄河大桥
靖远县城附近黄河水域的桥梁可谓密集,但是,前面说了,老旧病桥比较多,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人们的出行需要。省道207线黄河大桥,曾一度大大缓解了通行的压力,可是,这座桥梁由于当年受限于严重资金短缺的限制,桥面仅有12.5米宽,双车道。有时候,偶尔进行小修小补,对南来北往的车辆进行限行,结果就会造成车辆的严重堵塞……省道207线黄河大桥成了靖远县城通往兰州、白银的唯一咽喉连接点,随着车辆的增加,这一大桥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靖远地界急需一座新型的双向六车道的大型桥梁的问世,这样一来,便有了耗资较大的靖远金滩黄河大桥的应运而生。
靖远县金滩黄河大桥地处县城东侧,起点位于靖远县城东滨河南路与东二环支路交叉口,向北跨越黄河,终点位于黄河北岸糜三公路。
该工程总投资4.05亿元,始建于2017年11月,目前仍然处于在建状态中。项目工期为三年,预计在2020年底全面竣工通车。
桥梁全长设计为:1.089公里,其中黄河大桥813米,主桥宽度为36.5米、双向六车道,辅道路基宽度13.5米。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每小时,辅道设计行车速度3 0公里每小时。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是靖远县“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四纵五横”交通干线的骨架工程。金滩黄河大桥建成后,将极大完善城乡路网结构,有效拓展全县发展空间,对于促进沿黄经济带建设和全县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不通,想发展也不容易。县城附近跨黄河的桥梁有公铁黄河大桥、糜滩黄河吊桥、三滩黄河大桥、省道207线黄河大桥。如今,公铁黄河大桥已成危桥封闭,三滩黄河大桥距县城较远,主要服务于过境车辆,省道207线黄河大桥,由于该桥桥面太窄,车流量又太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新建金滩黄河大桥也就成为当地居民多年的期盼,该桥梁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彻底缓解靖远黄河桥梁渡运困难的局面。
节假日,我们来到施工现场,就会发现,这里热火朝天,施工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中。我们期盼着这一靖远黄河上规模空前的大桥早日竣工,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群众的获得感及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靖远三滩黄河大桥
靖远三滩黄河大桥位于109国道甘肃白银境内,始建于1996年4月,2000年9月建成通车。
该桥梁设计荷载汽—超20级,挂—120。设计洪水频率1/300,地震烈度8度。通航标准V级,全长520米,主桥为三向预应力砼连续刚结构,其主跨长140米,目前是西北地区同类结构中跨径最大的桥梁,为增加桥墩柔性,采用双薄壁墩身,主引桥分别采用沉井和钻孔桩基础。 在大桥设计上,是甘肃省首次采用大吨位锚具和横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加筋土挡墙设计上,高度与长度突破了甘肃省原有规模;在甘肃首次采用了吨位小,经改制的悬拉式轻型挂篮,方便了悬臂浇筑的施工工艺。
三滩黄河公路大桥为109国道二级公路控制性工程。它的建成使109国道吴(家川)唐(家台)段公路全线贯通,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公路上的“瓶颈”路段,对改善白银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疏通我国东西大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此插入一段题外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三滩镇村民,由于极端闭塞之故,生产的瓜果土产出售不出去,生活比较困难。因此,这个时候此地的“庄风”不够好,村民间彼此偷盗的行为屡有发生。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完全是生活困穷所迫吧。可是,这座桥梁的建成后,三滩村民进县城和去往平川区很方便,所生产的瓜果土产等,能够快速消化到城区,变成现钱攥在村民的手里。甚至,三滩的苹果,由此而远销南方……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了,昔日的不良“庄风”,于此,彻底改观。可见,一座桥梁对于一方百姓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状况是,碾子湾村最好,糜滩和村次之,三滩和村最差。现在的情况则完全颠倒过来,三滩最好,糜滩次之,碾子湾最差。开车在糜滩和三滩的乡间道路施行,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一显著的变化。村民所盖的砖瓦房,就是鲜明的标志,道破了村民们收入差距的秘密。
桥梁啊,桥梁,临河而居的村民们对桥梁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那感触是最深的。我们靖远人民热爱黄河,也诚挚地热爱横跨于黄河之上的那一座座桥梁,它们一起带给我们的福祉多多矣!
七、靖远新田高速黄河公路大桥
新田黄河高速公路大桥位于甘肃省白银平川区与靖远县交界处,是京藏高速公路上的一项枢纽工程。
该桥为高级公路特大桥梁,由甘肃长达路业公司投资建设,甘肃省规划设计院设计,中铁总公司四局承建。
新田黄河高速公路大桥,于2004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底建成。大桥全长860米,主桥长374米,桥面宽24.5米,为双向4车道、双线分离式结构。
这座桥梁是几千公里的京藏高速上重要一环,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也是靖远境内高等级的桥梁之一,对于推动地方和大西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限于资料来源不足,还有两座在建桥梁,未能罗列在其中。一座是中兰高铁特大黄河桥,另一座则是平堡镇于北湾镇连接的桥梁。等待资料收集齐全后,日后补齐。
2019年4月24日写于陇上平川陋室
举报/反馈

西部国风

171获赞 149粉丝
黄河文化雄天下~西部国风盛古今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