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址选定以后,要根据该场地的地形、地势和当地主风向,对鹅场内的各类房舍、道路、排水、排污等地段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同时还要对各种鹅舍的位置、朝向、间距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养鹅场各种房舍和设施的分区规划,主要考虑有利于防疫、安全生产、工作方便。尤其应考虑风向和地势,通过鹅场内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来减少疫病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分区规划和布局还可以有效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厂的投资、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管理方便。
一、鹅场的功能分区
大型养鹅场通常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图1-1)。
图1-1 按地势、风向的分区规划图 1.生活区
人员生活和办公的生活区应占场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地势和风向不一致时,以风向为主)。管理用房与生产用房(办公室、车辆库、工具室、肥料农药库、宿舍等)结合起来,设在交通方便和有利作业的地方。生活区应处在对外联系方便的位置。大门前设车辆消毒池。场外的车辆只能在生活区活动,不能进入生产区。
2.生产区
生产区是鹅场的核心。包括各种鹅舍、饲料库、消毒、更衣室、饲养员休息室等。放养鹅场地内应有防晒、防寒、防雨的栖息区、种(蛋)鹅场须设置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戏水池。
生产区应该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为保证防疫的安全,鹅舍的布局应该根据主风向和地势,按照育雏鹅舍、育成鹅舍、成年鹅舍的顺序配置。把雏鹅舍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上风向处和地势较高处,能使雏鹅得到较新鲜的空气,减少发病机会,也能避免由成鹅鹅舍排出的污浊空气造成疫病传播。当主风向和地势发生矛盾时,应该把卫生防疫要求较高的雏鹅舍设在安全角(和主风向垂直的两个对角线上的两点)的位置,以免受上风向空气污染。雏鹅舍和成年鹅舍应有一定的距离。鹅场生产区入口应有与大门同宽的消毒池或消毒垫。鹅场生产区内应有防晒、防寒、防雨的栖息区(设有集中饮水点和饲喂点)。
饲料加工、贮存的房舍处在生产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与鹅舍较近的位置。由于防火的需要,干草和垫草堆放的位置必须处在生产区下风向,与其他建筑物保持60米的卫生间距。
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非生产人员不准随便进入生产区。
3.隔离区
病鹅的隔离治疗区、病死鹅高温、深埋、焚烧等的区域及设施设备、粪便污物的存放、处理等属于隔离区,应在场区的最下风向、地势最低的位置,并有防止健康鹅群进入的设施。并与鹅舍保持300米以上的卫生间距。处理病死鹅的尸坑应该严密隔离。场地有相应的排污、排水沟及污、粪水集中处理设施(用于果林灌溉或化粪池净化)。隔离区的污水和废弃物应该严格控制,防治疫病蔓延和污染环境。病鹅隔离区的入口应有与大门同宽的消毒池或消毒垫。
二、防护设施
养鹅场界要划分明确,养殖场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挖深的防疫沟,以防止场外人员及其他动物进入场区。鹅场门口应设有禁止外人随意进入的标识。
在林地养殖场大门及各区域、鹅舍的入口处,应设相应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槽或喷雾消毒室、更衣换鞋间等。车辆消毒池长应为通过最大车辆周长的1.5倍。
鹅场内的道路分人员出入、运输饲料用的清洁道(净道)和运输粪污、病死鹅的污物道(污道),净、污道分开与分流明确,尽可能互不交叉。
三、鹅舍的建筑类型和修建
鹅舍的建筑设计,总的要求是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干燥防潮、经济耐用,且设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而又有一定坡度的地方。
1.鹅舍的基本要求
(1)鹅舍的位置适当 鹅舍要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易于排水的地方,下雨不致发生水灾和容易保持干燥,如果自然条件不能满足,应垫高地基和在鹅舍四周挖排水沟。注意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地方,避开交通要道,人员往来不能过于频繁。
(2)利于防疫、消毒 鹅舍设计要考虑卫生防疫的要求,便于清理、消毒。
(3)通风良好 根据放养季节能够调节鹅舍的门窗进行适量通风换气,保持鹅舍空气新鲜和环境条件适宜。
(4)干燥、保温 鹅是水禽,而鹅舍内最忌潮湿,特别是雏鹅更要注意。在放养地建育雏舍,要注意加强鹅舍保温的能力,并有加温设施。
(5)安全性能好 鹅舍和饲料间的门窗要安装铁丝网,以防鸟类和野生动物进入鹅舍和料间,侵害鹅只和糟蹋饲料。
2.鹅舍的布置
(1)鹅舍的朝向 鹅舍朝向指鹅舍用于通风和采光的窗户和门朝着的方向。鹅舍的朝向与鹅舍的采光、保温和通风等环境效果有关。朝向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来确定。适宜的朝向要满足鹅舍的光照、温度和通风的要求。为保证鹅舍冬季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热,防止夏季太阳过分照射,鹅舍宜采用东西走向或南偏东15°或南偏西15°左右朝向较为合适。
北方地区冬春季多西北风,鹅舍以南向为好。
(2)鹅舍的间距 鹅舍的间距是两栋相邻鹅舍纵墙之间的距离。通常鹅舍的间距保持房檐高度的3~5倍,能满足鹅舍的光照、通风和防疫的要求。
(3)鹅舍高度 鹅舍高度根据饲养方式、鹅舍大小、气候条件而定。一般鹅舍的净高(从地面到屋檐或天棚的距离)为2~2.5米。炎热的地区,加大鹅舍高度可以加强鹅舍的通风,缓和高温的影响。在寒冷地区,鹅舍的高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温。考虑人的进出和管理比较方便,一般不低于2米。
(4)鹅舍屋顶形式 鹅舍屋顶形状较多,有单坡式、双坡式、拱式等。单坡鹅舍一般跨度较小,适合小规模的养鹅场,双坡式鹅舍跨度较大,适合较大规模的鹅场。在南方干热地区,屋顶可高些以利于通风。北方寒冷地区可适当降低鹅舍高度以利于保温。
(5)鹅舍地面 鹅舍地面以保持地面干燥为原则,要做好防潮处理,同时要高于鹅舍外地面20厘米。可用砖、三合土等地面,并呈一定坡度,并向运动场方向倾斜,以便于消毒和向舍外排污,以便清理粪便。
3.鹅舍类型和特点
在进行鹅舍建筑设计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鹅舍的类型,既考虑为鹅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条件,又考虑降低造价、减少投资。
应该根据养鹅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在建设鹅舍时盲目高要求,大投入,也不要过于忽视鹅舍的建造,随意搭建。
一般按照封闭程度分为完全开放式鹅舍、半开放式鹅舍和有窗式鹅舍三种。
(1)开放式鹅舍 完全开放式鹅舍也称敞棚式鹅舍,鹅舍只有端墙或四面无墙。鹅舍可以起到遮阳、避雨及部分挡风的作用。有的地区为了克服其保温能力差的弱点,可以在鹅舍前后加卷帘,利用温室效应,使鹅舍夏季通风好,冬季能保温。
开放式鹅舍用材少,造价低,适于炎热地区及温暖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天气炎热,多使用开放式鹅舍。
(2)半开放式鹅舍 三面有墙,正面全部敞开或有半截墙。一般敞开部分朝南,冬季有阳光进入鹅舍,夏季只照到屋顶。有墙的部分在冬季可挡风。一般在冬季可加卷帘、塑料薄膜等形成封闭状态,改善舍内温度。
(3)有窗式鹅舍 有窗鹅舍(图1-2)通过墙、窗户、屋顶等围护结构形成全封闭状态,有较好的保温和隔热能力,通风和采光依靠门、窗通风或通风管。特点是防寒较易做到,而防暑较困难。有窗式鹅舍的窗户要安装铁丝网,以防止飞鸟和野兽进入鹅舍。
图1-2 有窗鹅舍 4.鹅舍建造
鹅舍的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建造竹或泥木结构的简易鹅舍,也可是砖瓦顶或砖墙水泥瓦顶结构的鹅舍。养鹅只数不多时,也可在空闲的旧房舍或在庭院内,利用墙边围栏搭棚,供鹅栖息。
(1)育雏鹅舍 育雏舍是饲养4周龄以下雏鹅的鹅舍。由于3周龄前的雏鹅绒毛稀少、体质较弱、体温调节能力差,故育雏舍应温暖、干燥、通风但无贼风。鹅舍内还应考虑有放置供温设备的地方或设置火龙。鹅育雏用的有效面积(即净面积)以每座鹅舍可容纳500~600只鹅为宜。
为便于保温和管理,根据育雏舍面积大小可将舍内分隔成几个小间或栏圈,每小间的面积为12~14米2,可容纳30日龄以下的雏鹅100只左右。
鹅舍地面用沙土或干净的黏土铺平,并夯实,舍内地面应比舍外地面高20~30厘米,保持舍内干燥,育雏舍应有一定的采光面积,窗户面积与舍内面积之比为1:(10~15),窗户与地面的距离为1~1.2米,鹅舍檐高1.8~2米。
育雏舍前面应设有舍外运动场,兼作晴天无风时的喂料和雏鹅休息场所。舍内与舍外面积之比为1:(1.5~2)。场地应平坦且向外倾斜。由于雏鹅长到一定程度后,舍外活动时间逐渐增加,且早春季节常有阴雨,舍外场地易遭破坏,应注意场地的建筑与保养。场地必须平整、略有坡度,坑洼即应填平、夯实。否则雨天积水,鹅群践踏后泥泞不堪,易引起雏鹅的跌伤。运动场宽度为3.5~6米,长度与鹅舍长度等齐。运动场外紧接水上运动场,便于鹅群进入水池。水池不易太深,且应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雏鹅站立休息。运动场紧靠水浴池,池底不宜太深。
(2)育成舍 用于5~25周龄的青年鹅。根据育成鹅生长快、生命力强、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的特点,林地放养时鹅舍建筑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要求夏季能通风防热,北方冬季能防寒保暖,舍内要保持干燥。可建简易的棚架或鹅舍。
鹅舍的面积大小、长度和高度一般都随饲养的规模、方式、品种不同而异。
(3)育肥舍 以放牧为主的肥育鹅可不必专设育肥舍,且育肥期气候已趋温暖,利用普通旧房舍或用竹木搭成能避风雨的简易棚舍即可。棚舍应朝向东南,前高后低,为敞棚单坡时,前檐高约1.8米,后檐高1.3~1.4米,宽度4~5米,长度根据所养鹅群大小而定。可用毛竹立柱做横梁,上盖石棉瓦或水泥瓦。后檐砌砖或打泥墙,墙与后檐齐,以避北风。前檐应有0.5~0.6米高的砖墙,4~5米处留一个宽为1.2米的缺口,便于鹅群进出。鹅舍两端山墙可砌死,也可仅砌与前檐一样高的砖墙。这种简易育肥舍也应有舍外场地,且与水面相连,便于鹅群入舍休息前的活动及入水。为了安全,鹅舍周围可以架设旧渔网,渔网不应有较大的漏洞。以每平方米栖息7~8只20日龄的种鹅进行计算。这种鹅舍也可用来饲养后备种鹅。
育肥舍设单列式或双列式棚架。鹅舍长轴为东西走向,长形,高度以人在其间便于管理及打扫为度;南面可采用半敞式即砌有半墙,也可不砌墙用全敞式。舍内呈单列或双列式,用竹围成棚栏,栏高0.6米,竹间距为5~6厘米,以利鹅伸出头来采食饮水。竹围南北两面分设水槽和食槽,水槽高15厘米、宽20厘米;食槽高25厘米,上宽30厘米、下宽25厘米。双列式围栏应在两列间留出通道,食槽则在通道两边。围栏内应隔成小栏,每栏10~15米2,可容纳育肥鹅70~90只。这种棚舍可用竹棚架高,离地70厘米,棚底竹片之间有3厘米宽的空隙,便于漏粪。也可不用棚架,鹅群直接养在地面上,但需每天打扫,常更换垫草,并保持舍内干燥。
(4)种鹅舍 种鹅舍的防寒隔热性能要好,可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气候情况决定。每平方米可容纳大型鹅2~2.5只,中型鹅3只,小型鹅3~3.5只。北方鹅舍屋檐高度为1.8~2.0米,以利保暖,南方则应提高到3米以上,以利通风散热,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为1:(10~12)。舍内地面为砖地、水泥地或三合土地面,以防鼠害或兽害,地面比舍外高出10~15厘米。鹅舍的一角设产蛋间(或栏)或安置产蛋箱。产蛋间可用竹木等围成60厘米高的小间,地面铺上柔软的垫草,以利于母鹅产蛋。
种鹅舍外设陆地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图1-3),供种鹅活动,水流宜缓慢,水深0.5~2米,水源太深或太浅会影响种鹅配种。
图1-3 种鹅舍、运动场和水面 5.舍外运动场和水面
(1)运动场 水面和鹅舍之间的陆地部分,是鹅的陆上运动场。采用地面平养或放牧饲养的鹅群,在鹅舍南侧必须设置运动场。运动场是鹅群活动的场所,应该安排在鹅舍靠水面的一侧,以方便鹅群下水活动及从水中出来后晾晒羽毛。
运动场的面积一般为鹅舍内面积的3~5倍,场地的地面要平整,略向水面倾斜,不能坑洼不平,以免蓄积污水。运动场与水面连接的倾斜处,要用水泥沙石做成倾斜的缓坡,坡度为25°~30°,鹅坡的下端应该伸入到水面以下,低于枯水期的最低水位。
运动场的周围建围栏或围墙,一般高度为1~1.3米,用于防止鹅群外逃和阻挡外来人员及其他动物接近鹅群。靠近侧墙处可以搭设几个凉棚,供鹅群遮阳避雨,也可以在舍外饲喂。
(2)水池 如果不是采用网上平养方式养鹅,通常需要在运动场建造供鹅群洗浴(供种鹅配种)的水池(图1-4)。如果养鹅场位于河流、湖泊、鱼塘附近则不用考虑单独建造水池。
图1-4 养鹅水池 一般选择在室外运动场与鹅舍相对的一侧建水池,使鹅在水池洗浴后在运动场晾干羽毛,避免把羽毛上的水带进鹅舍。水池一般深要求为1米,宽2~4米,长依据鹅的饲养数量而定。
水池靠运动场一侧应建坡度为30°的斜坡供鹅进出水池,10米长的水池可以建一个2米宽的斜坡。与池外斜坡对应的池内也需要建宽度1米、坡度为40°的斜坡,斜坡深入池水15厘米就可以。
6.避雨棚
在放养场地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搭建数个避雨棚,供雷雨天气鹅避雨。
四、养殖设备
1.供暖设备
用于雏鹅舍的加热保温,火炉、火炕、火墙、电热育雏伞、红外线灯泡等均可选用,要注意火炉加热较易发生煤气中毒,必须加烟囱。
2.喂料器和饮水器
(1)喂料设备 常见的喂料设备有料盘、料桶、料槽。
①料盘 主要用于开食,边缘高2~2.5厘米,每个料盘可养雏鹅35~40只(图1-5)。
图1-5 料盘 ②料桶和料槽 可用于各个饲养阶段。料桶材料多为塑料或玻璃钢,容量较大,一次可添加较多饲料。料槽由木板或塑料制成。料槽的形状对鹅饲料的用量有影响,料槽过浅,没有护沿等会造成饲料浪费。育雏期料槽深度一般为5厘米左右,青年鹅槽深约为12厘米。种鹅槽深为15~20厘米。槽底部宽为12~20厘米,上口宽度比底部宽5~8厘米。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③料盆 可使用瓷盆或塑料盆。
(2)饮水设备 供鹅饮水的设备,形式和花样多种多样,只要是清洁、卫生、便于清洗的瓷盆、竹筒、塑料盆等均可用于鹅饮水。
鹅常用的饮水设备有水槽、水盆、真空饮水器(图2-6)等。用口径较大的盆式饮水器时,必须在盆上方加盖罩子,防止鹅在饮水时进入盆中洗澡。
图1-6 真空饮水器 3.产蛋箱(窝)
一般生产鹅场多采用开放式产蛋巢,即在过夜鹅舍一角用围栏隔开,地上铺以垫草,让鹅自由进入产蛋和离开,也可制作多个产蛋箱,让鹅选择产蛋。
4.笼具
育雏可以用平面网上饲养,雏鹅饲养在鹅舍内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平网上,雏鹅不与地面粪便接触,可减少疾病传播。平网有塑料网、金属网,市场可以买到。也可以用竹木自制。雏鹅也可用立体多层育雏鹅笼,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育雏数量,鹅笼上部温度较高,可较好利用鹅舍热能,有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林地饲养阶段,鹅舍内不设鹅笼,有栖架。
5.其他
①光照设备 采用普通灯泡照明。
②消毒设备 火焰喷灯、喷雾消毒器等。
③免疫、治疗设备 连续性注射器、刺种针等。
④称重设备 弹簧秤、杆秤、电子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