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极致/湖人
醇音带来了旗下代理的极致和湖人两个品牌的耳机和耳放,虽说都是德国产品,但是两个品牌的共性在我来看也只有做工扎实细致这一点,而在声音上,并没有特别一致的趋向。也许,是因为极致真的太极致了。
不少耳机玩家往往会通过大众货色入门,在小众品牌上退烧。而德国极致这个品牌绝对属于后者,至少这么多年来我个人也没见过谁谁谁是从购买极致耳机走上发烧之路的。机如其名,极致的头戴式耳机无论在什么价位,都拥有强烈的品牌风格:迅捷、硬朗、闪耀着金属的光泽。这种带点刺激感的声音使得极致耳机在聆听同样风格的音乐时拥有莫大的魅力,但是在听者需要平和的时候,就很难一直很安静了。个人对极致中高端的头戴耳机印象是在演绎大编制的时候有不小的优势,因为极致品牌的S-Logic技术专利可以让耳机展现出类似书架箱的声场(这个很牛逼),但是在抒情类的小编制或者人声作品上,耳机本身充满爆发力的直白个性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作品歌唱性的表现。此次极致各路高端头戴悉数到场,才子只试听了其中ED15,这是针对便携设备有所优化的一款,用DX229驱动,整体音色是中性微微偏冷的,给我最大的惊喜是,这个耳机在中高频上的弹性非常好,听弦乐独奏,乐器听来是有韧性的,很凝聚,不松散,同时高频泛音很迷人,更重要的是,哪怕是便携设备听,这个ED15的声场都不错,演奏者和听者之间保持着一个很有礼貌的距离,不媚的气质。但是别认为这个耳机声称做了驱动优化,你就真的可以随便推,DX220的AMP 9耳放卡,虽然够细腻,但是驱动力并不大,在驾驭ED15的时候,低频的控制力明显是不够的,让ED15在中高频一览无余的透明感无法照搬在中低频,反而映衬出低频响应速度不够快显得糊了,也只能将ED15插到旁边湖人的耳放上,低频瞬态的问题才能改善。
极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家很多高端耳机,脾气各异,整体品牌个性虽然还算统一,但是每个型号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比方说随后我听到的这款旗舰入耳:蓝宝石Saphire静电动铁混合耳塞。
听罢ED15,虽然DX229并没有完全驱动好,但是整个能量分布还是呈现一个类似微笑的曲线。带着这个心理预期,我带上了蓝宝石,结果刚听了几秒,潜意识就在犯嘀咕:这个耳塞,并不是先前ED15那种路线的极致声。聆听的是DX229播放的梅洛斯组演绎舒伯特四重奏,蓝宝石甚至给了我一点点温暖的感觉,大提琴从容而厚润的音色缓缓流淌出来的时候,刚刚ED15中低频控制不够的印象顿时荡然无存,我们可以在ED15身上听到明显的冷峻个性,在蓝宝石身上也找寻不到,这个塞子给我一种很自然的听感,很扎实的结像,凝聚而不死板,但是整体音色并没有特别炫耀的地方,比较平和中正。蛮让人意外的,这种隐藏实力的含蓄实在不那么“极致”了,开个玩笑就是如果旁边湖人的品牌将来做耳塞,那应该就是蓝宝石这种声音路子才对。蓝宝石这个塞子也是前文AAW旗舰金丝雀之后,第二个我听来很喜欢的万元以上耳塞产品,不足的地方是它太昂贵了,足够买两个金丝雀了。
15、金波
才子在金波的展台坐了好久,不只是休息和闲聊,也是在观察来来往往的烧友人群,老实说挺失望的,虽然展台本身的人气很高,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关注桌上那台小小的CD机,更没人发觉,这台机器是曾经世界上最好的CD音源之一:LINN CD12后期24bit,直到现在,这台早已停产的机器都是梦幻音源的不朽传说。
和身边许多其他很潮流的品牌展位不一样,金波的展台上都是相对笨重的设备:studer、linn,金波自己的产品也都是GDX/GAX这样的大块头,即便红色涂装版的GDX那么显眼,也很少有年轻的朋友驻足聆听,更多过来的,是才子这样的中年人,其实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金波产品的受众面。它不是为初入烧门或者只在便携圈子打转的玩家准备的,而是为对音质有较高追求并且有空间和精力打造桌面系统的玩家准备的,到了这个层面的用户,其实对于目标产品的基本参数都已经了然于胸无需多介绍,也不惑于各种芯片、架构的噱头,去繁从简之后更关注的是音质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基本功能是否满足个人日常的使用。
作为GAX的用家,才子最早接触金波小澄哥的作品,是早期的AM501/AM650耳放,从这两款的型号名称,看官大约也可以猜到各自主要的驱动目标了。这些都已经是远在十五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都各奔东西。聊天的时候,小澄哥也在感慨,偌大一个展厅,还有几人记得当年国产高端耳放之一的AM650?怕是一只手也能数的过来了。旁边有人打趣道:别怀旧了,岁月不饶人,趁着这几年还能喊一喊小澄哥,再过几年,得喊老澄总了。
还是说说GDX吧,GDX是新一代的一体机,在studer作为前端转盘的时候,驱动拜雅T1,是一种很磅礴而没有火气的声音,音色上中性微甜。评价GDX的速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说它慢吧,演绎炫技钢琴疾奏的时候纹丝不乱,大珠小珠落玉盘,你说它快吧,听老歌或者艺术歌曲,人声和伴奏也有绕梁三日的余味,这个瞬态的拿捏,个人觉得是GDX的灵魂,是体现设计师水准的。此外,和主流高端便携播放器相比最大的优势,是GDX拥有足够沉稳的底盘,当DAP们都在瞄着架构芯片不停追新的时候,GDX是有一种让子弹飞一会的从容的。反正作为桌面一体机,GDX的大砍刀长达51米,让你们先跑50米都没问题。
其实这里说的不仅仅是GDX,而是以GDX为代表的一众桌面一体机。便携设备受制于体积、供电和生命周期,更多时候只能用新的解码芯片和与之配套的周边电路去进行音质上的改善,而桌面市场上,更新周期不那么短,厂家则有充分的时间去深入挖掘每一款芯片的潜力,也有充分的空间去优化供电,在主流便携播放器都达到9038这个级别配置的当下,这些厂家有自信说他们已经挖掘了芯片的全部实力吗?怕是没有的,在我看来,哪怕桌面系统把9018发挥完全了,也是可以随便碾压的。但是厂家深入挖掘所耗费的精力,是远大于采购最新旗舰芯片简单磨合一下就拿来用的,所以才子还是呼吁多给国内桌面设备、台式设备厂家一点支持和关注吧。
16、旷世
作为一个逼格一向比较高的品牌,旷世此次不但和AK共享了包厢,也在黎音拥有独立展位,更是还在to2展位友情客串。其旗舰套装的具体声音表现我待会放在黎音的板块说,这里就仅仅谈谈旷世QPM、超级底座、CMA12的应用架构。
在前文AK和爱欧迪的章节里面说过,AK对于用户各类使用场景,是进行过深思熟虑的。旷世也是这样一个厂商,但是旷世并没有那么多配件,它的三个组件都是可以单独使用核心,分别是:播放器、超级底座和CMA12一体机。其中,播放器是让用家外出便携使用的,超级底座在没有便携播放器的时候就是一台普通的一体机,当用家外出回到室内以后,可以直接把便携播放器插在超级底座上,让便携播放器作为一个纯数字音乐源,此时,超级底座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脱离于电脑的完整台机,耳烧箱子两相宜。
那么CMA12呢?如果脱离前面两者,这款当下旷世的旗舰一体机和其他品牌的同类机型倒也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地方,但是当三个组件会合的时候,CMA12和超级底座身上装备的黑科技无线传输模块就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了,如果说,超级底座只是解决了客户回家之后在听音室这么单独一个房间里的使用需求,那么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台或者若干台CMA12就是实现了多房间之间的同步播放。换句话说,当AK还在为便携+桌面/台式双修的群体处心积虑的时候,旷世已经瞄准那些多房间多系统兼修的别野玩家了。看看这两个在便携领域逼格甚高的品牌,再看看其他便携播放器品牌,你会觉得,品牌实力的差距往往是从观念开始的。
17、乐图
展会上自带模特出场的品牌一共有三个:万魔、DITA和这里要说到的乐图。都是机器好听,人好看的类型,此次乐图和DITA恰好又是邻居,1+1>2的效应让展台上的热度仿佛饮下了盛夏第一口醇正的辣椒油。
乐图此次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即将推出的小墨菊,上回在5月北京展上,小墨菊被各路人马轮流临幸,我也只有摸了两三下的份儿,这次展会第一天就一早过去听小墨菊(好吧其实是为了看美美的格格啦),官方的消息是,目前机器已经定型,预计9月广州展之前我们就可以看到正式的销售版。在说小墨菊之前,我想提及一下墨菊,逛了两天的展会,我发现墨菊是各个展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机器,保守估计,算上成都玩家自己带去试音的,起码在一半的展台上见过。侧面说明,作为金菊花的继承人,墨菊还是展现了强大的号召力的。
此番也有了机会直接对比小墨菊和墨菊,首先两者的声底,也就是基本音色,是接近的,都是偏中性的路线,同时背景很黑。墨菊的声音框架更大一点,声场更加宽敞,欣赏古典音乐也会有更多的空间,而小墨菊则是在墨菊的基础上,针对人声进行了优化,缩小了古典音乐的规模感,但是换来了更有密度和圆润的人声表现。这也是我们日常见到的规律:旗舰古典向,次旗舰人声向。
具体的声音表现和驱动能力,我想等上市以后申请一台细听,这里想把前文关于便携播放器话题的一个坑给填上,我在海贝章节里面说过,便携播放器在面对在线流媒体这个未来方向时,如果不选择安卓系统,那么虽然声音在同等前提下会做得更好,但容易因为外部流媒体资源的缺乏而失去生命力,然而幸存者也是有的,就是墨菊这样可以直连手机作为解码耳放一体机的模式,这样的好处是既保留了封闭式系统在音质上的优势,又提供外部数字源的接口,缺点就是播放流媒体的时候离不开手机了——话说,在当下这个时代,谁又能离得开手机呢?
18、黎音
作为此次成都展的大地主之一,黎音联合多家品牌联合进行展出,很多其代理的品牌在本文中都是以品牌和展位进行报道的,虽然字面上没有出现黎音,但是其实在四川,黎音都是这些品牌的代理和经销。这里想说的,是在黎音展台听到的旷世三件套搭配纽曼NDH20,旷世的三件套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介绍了其应用方式和场景,而NDH20则是在谷津的Qi上感受了初步音色,这两者加在一起,是什么声音呢?
旷世一套下的NDH20和谷津的风味不一样,整体是一种中性微暖(但是比谷津要冷)的音色,干净透明有韧性,给人感觉非常洗练,我听了一段大编制作品,声场之宽阔,甚至突破了NDH20的框架。由于NDH20本身是染色很少的耳机,所以可以判断旷世这套前端是那种强调线条强调密度但是不强调肉感的路线,这种风格和旷世本身的逼格是有那么点雷同的,这种迅捷灵动的现代派声线也是很容易在机器PK中获得支持的。但是偏好韵味和耐听度的玩家,可能不见得能接受这样个性化的表现。个性这种东西就像成都的麻辣,爱的人可以爱死,不爱的人也会水土不服,所以我们才会说,多样性的美才是世界的主流,所以我们也才能看懂,为啥黎音会代理了n种个性口味完全不一样的品牌。
19、Oriolus老人家
作为黑黄鹂多年的玩家,每次展会,我都要去蹭听一下摸得起买不起的银黄鹂,然后今年上半年,静电动铁山鹂横空出世,才子听来,山鹂是更接近于黑黄鹂升级版的存在,但是如果聆听古典音乐的话,依旧非银黄鹂莫属。
当然,对大多数入门玩家来说,无论是山鸟还是黑鸟,价格都不算很低,于是乎北京展上,老人家推出了五颜六色的hifi版水黄鹂,主打入门级的市场,才子在北京展后也单独介绍了水黄鹂和飞傲M11的平价组合。想看具体声音描述的话可以搜我前阵子的帖子。如果说高端产品要同时体现素质和气质的话,那么入门产品就是肩负不讲究驱动和不将就音质的重任了。圈铁结构的水黄鹂是一耳朵很容易讨好耳朵的产品,人声表现带有老人家一贯的清甜风格,娇而不媚。优化过的线材也能让新一代水黄鹂在演绎小编制古典的时候可以不虚。但是别用大编制去为难它,千元价位的入门圈铁,大动态大编制之下,信息量难免会有点跟不上,几乎无一例外。
除此之外,老人家展位此次带来了神秘的新品,这是一个捆绑套件,包括一个蓝牙接收界面,一个便携解码和一台便携耳放,三件套捆绑之后大概有两个拳头那么大,重量也不算感人,起码比SPK+AMP要轻,背在包里面外出便携也是方便的。延续前面乐图章节的话题,如果玩家在在线流媒体播放上不考虑便携播放器,直接依托于手机作为数字源的话,那么采用数据线连接小型一体机,或者采用蓝牙无线连接捆绑套餐的话,也是值得推崇的玩法。因为试听的人很多,这次成都展没有机会体验这个三件套,其实我最好奇的是,如果用aaw那个不好驱动的平板耳塞,搭配这个三件套,会有怎样的效果?9月广州展如果有机会,我想试一试。展会上问了一下这个三件套的总价:应该和黑鸟价位接近。
20、奥斯特锐
作为一个以耳塞为主打产品的品牌,奥斯特锐有两个点与众不同,第一是他们家展位上几乎见不到任何主流的便携播放器,音源直接是苹果手机捆绑外接解码再连接一台十几年前的HP100台式耳放。第二是他们家展示的重点竟然不是耳塞,而是平板号角和平板耳机这俩几乎无法量产的概念产品。
好吧这么说是有点夸张,平板号角在上海展和北京展上都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此次成都展,奥斯特锐的平板耳机却是真正有了变化的。和以往不一样,这次现场展出了两只平板耳机,一款是曾经屡次参加展会的300欧老版,另一款是刚刚制作出来,阻抗只有60欧的新版。两者的声音区别也是泾渭分明,高阻的老版,声音更加宽松,强调氛围,而低阻的新版,则是加强了凝聚力,收紧了线条,是更加新派的调音。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还是更偏爱老版,因为有一点箱子的听感。
但是如果你在现场听完,我想你一定会说,不行不行,老版太糊了,没有新版那么锐利。确实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耳机本身,前文所述,奥斯特锐的试听前端,真心是糟糕得可以,十几年前入门级耳放,用到今天已经糊成一团。好在,此次奥斯特锐隔壁就是平板杀手Xiaudio的展台,我把两个平板直接接到老肖一套西装上对比了一下,虽然依旧是新版更加透明有冲劲,但是老版在方程式的驱动下,更有内力,并且细节也丝毫不少,我个人认为高阻老版的潜力是更大的。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新版是刚刚出厂的,老版已经彻底煲开了。
奥斯特锐的设计师自己也在Xiaudio展台上对比了一下自家的两个耳机,对方程式和百老汇驱动能力啧啧称赞,奥斯特锐的平板和同场的1266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1266很阳刚,强调音响性,而奥斯特锐的平板带有东方的审美,相对含蓄一点。虽然彼时的表现已经足够让我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了,但是我还是想说,如果能优化一下耳罩,使得单元能离耳朵更远一点,那么效果会更加的出色,让我们继续耐心等待奥斯特锐的优化吧,毕竟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已经很少了。
21、七彩虹
说完工匠奥斯特锐,再说说另一个厚积薄发的品牌,也就是老将七彩虹。话说这些年显卡都是三不五时就一更新,但是七彩虹的便携播放器倒是没那么快,好在从去年底到今年总算是一口气推出了两款新品,一款是早一点的旗舰U8,而另一款就是北京展首秀,成都展定型的次旗舰U6。
作为第一款原生3.5pro平衡接口的便携播放器,U6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众多玩家和媒体的目光,简单来说,U6继承了U8采用的操作系统,并进行了一定的精简和优化,至少在U8身上繁复的音量调节和鸡肋的第二显示屏在U6身上都被砍掉了,显得更加的简洁明了。不知道这些“减法”是不是同时也减轻了CPU的负担,U6的系统响应速度很是不错,声音也似乎比U8更加流畅了,只是我在展台把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受到了大佬无情的瞥视。
U6的音色有曾经老C4的影子,但是润泽度上好很多,前面乐图章节说过,旗舰突出全面,次旗舰优化人声,是一个普遍规律,这一点在U6身上也有所体现,只不过七彩虹品牌本身的风格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走向,所以即便是优化了人声,也就是适当增加了一点点中频厚度,并没有做得夸张,我用它听了一点钢琴三重奏,觉得很OK,一点点中低频的增强甚至恰好可以弥补钢琴底盘的能量感。原生3.5pro不但是一大进步,七彩虹还随着U6提供了一系列平衡转接线,方便4.4和2.5的格式平衡耳机使用。在未来一阵子的中端便携播放器市场上,U6应该会大有可为。
22、乾龙盛
乾龙盛的展台,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提供试听的和5月北京展一样,都是QA390的试作机,主事人老陈此次没有亲临现场,而是在总部继续完善QA390,预计在9月广州展,我们能见到最终版的QA390。
对于QA390,也就是我们说的乾一万(据说最终也可能是乾N千,一切都不是定数),不同的人看它会有不同的定位。我个人是不太把它看成是桌面设备的,当做纯桌面音源一体机的话,乾一万的音质(至少是当下的音质)并不占优势,毕竟7K价格上有一个钰龙DA10是门板一般的存在。但是如果把它看成一个超大号的便携播放器的话,我觉得是可以拿出去欺负欺负小朋友的,这就是田忌赛马的道理。不管如何,让我们继续等待完全体的出现吧。
23、瑞弦
自从北京耳机展上召开发布会宣布旗下陶瓷单动圈旗舰VR1正式发布之后,瑞弦这个品牌这两个月的动静并不大,被戏称为网管和美工的两位主事人一直在潜心完善,这次展会上了解到,和5月北京展的版本相比,7月成都展版本的VR1,升级了更强的磁体,也在腔体方面进行了少量优化,已经接近定型阶段。
瑞弦展台也是各种热门高端便携播放器出没的地方,才子甚至见到了烧友带来一台精奢的乐4万,这么珍贵的蹭听机会当然不能错过,用乐4搭配VR1,增益开关调节为“低”,我听到的是一种非常精致的声音,听室内乐,琴腔的共鸣和高把位时候很轻但很有韧性的泛音都可以一一捕捉,整体来说,这个组合的音响性极好,不是常见那些机器搭配能达到的高度。
但是,这套组合的问题是,听起来不够轻松,注意力始终是被乐器本身华丽的表现牵着走,而很难深入地沉浸在音乐中,整体的声线是精致细腻也同时绷得比较紧,一耳朵很惊艳,但是长期听是不够宽松自然的,说得夸张一点就是每一个音符都很完美,但是完美得太刻意了,不像真的,所以听了一会就觉得累。可能是搭配问题吧,把VR1拔下来插到旁边的SPK上面,效果立刻就好了不少,虽然细节咋一听没有乐4万那么多,但是整体的氛围自然轻松了很多。
此次展会上,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高端的塞子从以前的纯动铁或者圈铁,一水儿变成了静电圈铁或者静电动铁,个人对这种标配静电单元的做法持保留意见,毕竟从整体频响和能量分布上,静电单元所占比例都不会很大,也不算是画龙点睛的那一抹,所以还是那句话,大浪淘沙,对于静电单元我们不排斥也不追捧,让子弹飞一会再说。在这样的大气候下,瑞弦还是用单动圈在高端市场立足,还是需要勇气的,不过它并不孤单,森海、拜雅、DITA等等巨头都是坚持纯动圈的,瑞弦在前阵子碰到的风波,只不过是它把VR1价格定的超过了一部分人的预期就是了。最终市场能否接受,还是要靠声音去说话的。从本次展会上VR1的表现上,才子对最终的市售版还是有期待的。当动圈的框架、周边都已经很成熟的时候,材料学的应用也许就会成为新的突破口,至于这个第一次在耳塞上应用的陶瓷单元给力不给力,我们拭目以待。
顺带一个建议给瑞弦,从用家的角度来看,就算陶瓷黑科技发挥好了可以怼天怼地,也希望能做到尽量好驱动,就像才子在AAW章节对于平板耳塞的感受一样,潜力大是好事,但是对驱动的高要求是会隔绝一部分潜在用家的购买热情的。
24、润影音
润影音本次出展的和上一回北京展差不多,主音源是享声的A300和马兰士的一体机,搭配的耳机主要是一众天龙。这搭配走南闯北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展会和线下聚会,也算是表现很稳的一套了。但是和北京展不一样的是,润影音标志性的黑猩猩布偶这次没有到场,取而代之的是——木质的小熊和猫头鹰?!才子表示没看懂这次是不是换了新的吉祥物。
前阵子看到新闻,天龙品牌启动了国内粉丝团的建设,在上海举办了盛大的仪式,还册封了若干各地的分舵主,其实我蛮想问一下官方,成都地区有没有分舵主来着。难不成小熊和猫头鹰是四川地区天地会,啊不,天龙会的图腾?
25、软耳Softear
软耳是戈声代理的年轻品牌,也是唯一在展会期间召开发布会的品牌,不过因为发布会地点选在了展会主场之外的地方,所以才子没有机会现场观摩。但是发布的新品RS10倒是在展位上有听到。
这是一款10动铁的入耳塞子,据说是他们家的旗舰。RS10体积倒是不大,佩戴的感觉还不错。搭配墨菊听了一会,是一个温柔的声线,中频有点点甜甜的染色,让人声(尤其是女声)和弦乐独奏听起来有点媚的味道。这种风格其实是很对那些国内hifi人声的路子的,但是如果拿来听老派录音的古典,在音色上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
26、森海塞尔
每次的展会,森海塞尔都会独占一个展厅,因为,它是王者。每次的展会,森海塞尔都会在所在的酒店额外安排一个只接受预约的私人试听间,因为,它有次奥。所以,这次也不例外。
展会第一天,还没正式开张的时候,森海的展厅外面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这些烧友都是进行次奥静电系统预约试听登记的,到了第二天下午,才子特意跑去看了一下登记名单,发现两天接待的烧友有120余人,可见次奥的魅力和当地烧友的热情程度了。不过这一回我并没有跑到单独的预约试听间去,所以也不知道次奥的前端搭配是啥,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可以配得上次奥地位的音源了。
在包厢展厅中,森海塞尔出动的除了HD800/820这些传统型号,还有刚刚发售的IE 400pro和IE 500pro,在两周前才子也刚刚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两款新品耳塞的听感。IE pro系列虽然有着IE的前缀,但其实在森海的产品序列中,是列为专业级别的产品,和IE800这样的民用级产品并没有直接的阶层关系。所以音色上两者也不同于以往大家熟悉的IE系列产品。前阵子那篇在若干平台分享发布之后,有烧友问才子,森海塞尔会不会将来推出一个IE800pro的产品,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个人觉得短期内应该不会,而且就算有一天推出了IE 800pro,势必和IE 800也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这次展会正好有机会向官方当面求证,官方也明确答复,并没有IE 800pro这种型号的任何立项,将来可能要推出的,会是无线版的IE80,隶属民用系列。
作为业界老炮儿,森海其实非常明确民用级的产品要做哪些方面的修饰,更明确专业产品该是什么样的声音。在接触IE 400/500pro之前,才子也接触过铁三角的旗舰专业用监听耳塞E70,也许大家接触到的很多民用级铁三角塞子都是妖艳的货色,但是列入专业监听级别的E70,则是直白老实得不行,某种意义上,和IE 500pro拥有非常多的相似点,无论是频响、音色还是动态,差距只在于,IE 500pro的信息量更大一点。哪怕在民用产品上,森海和铁三角音色是天差地别的,但是在面对专业级别的市场上,可以说两者更多意义上是殊途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