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
渲染出时代的色彩
也成为社会变迁的直观“记录者”
(今年4月,模特身着精美时装在大雁塔下走秀,时尚与古老完美融合。记者 尚洪涛 翟小雪 摄)
70年家国记忆
西安人的日常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再是缝缝补补千篇一律的“黑绿蓝”
每个古城人的背影
都流露出独具个性的姿态
服装的变迁
见证了时尚与潮流
在这座城市的落地生根
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
感知这座城市的时尚变化风貌
上世纪50年代
上世纪50年代,刚刚建国不久的新中国物资匮乏,百废待兴。
很多人工资一发,首先把全家的柴米油盐买齐,便所剩无几。
那时候的家庭妇女也大多从工帮补家用,于是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为主流,“列宁装”就是当时最时髦的女装。
(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工作时就穿着列宁装。)
它带着西式的大开领、双排扣、两侧各有一个斜捅的口袋,基本上是黑 、蓝 、灰三色。
尽管“列宁装”非常中性,很多女性穿列宁装时都会加上一条腰带,以这个“小心机”突显自己的身材曲线,干练利索,还十分精神。
就在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工装时,一种名为“布拉吉”连衣裙悄悄进入中国,打破了单调乏味的衣着潮流。
布拉吉来自苏联,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简单的圆领、褶皱的裙身,且多为碎花或格子。
(那个年代的女孩子,最开心就是试穿布拉吉的时候。)
在一片刻板的工装汪洋中,布拉吉透露着青春少女的活泼气息,给女性着装增添了不少美感,深受当时中青年女性的喜爱。
上世纪60、70年代
在很多老西安人的记忆中,黑、灰、绿、蓝是上世纪60、70年代最时尚的服装流行色彩,款式和面料的单一,让“出门一看大家穿的都是一个样”成为那个年代独有的服饰印象。
(上世纪70年代街头,人们的穿着是一片黑绿蓝,单一的款式和单一的色彩。刘一 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点的孩子穿小了,小点的就接着穿,直到衣服再也没人能穿,还要裁裁剪剪做点儿别的小东西。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家都是如此。
“绿蓝黑灰”的帷幕落下后,一种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的确良”风靡全国。的确良是一种合成纤维纺织物,源自英文dacron的音译。
面料光滑,不易起皱,多用来制作衬衫和连衣裙。对于习惯了粗布、棉布的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的确良”衬衫一时成为洋气、时髦的代名词。
而在70年代末,人们也开始关注到色彩的变化。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改革开放让西安人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
思想逐渐开放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服饰来展现自我
上世纪80年代
西安“骡马市服装市场”成为西安时尚青年男女们的前沿阵地,喇叭裤、红裙子、露脐装、连体裤、健美裤……各种新潮服装相继涌现,西安百姓开始追求美观和时尚,也让更多色彩一点点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崭新姿态。
(上世纪80年代初,西安街头的时装表演。刘一 摄)
1983年,通行了30年的布票废止,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
服装的色彩开始悄然改变,不再是之前那种黑、褐、蓝色,而是变得五彩缤纷。连体的、带松紧的泳衣出现,被称为“蛤蟆皮”,再后来便有了分体泳衣。
男人的服装较为单调,都是宽松型的黑、灰色的西装,西装的领子大多为平驳领,有单排扣、双排扣,内搭衬衫或毛衣。女性的服装是合身能突出女性身材的版型,服装款式丰富多样。
随着一批影视剧作《街上流行红裙子》《庐山恋》等的上映与流行,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时尚与审美。一夜之间,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成为爆款火遍大街小巷。街头巷尾有了很多“红裙子”,黄裙子、花裙子也开始流行。
(80年代戴着蛤蟆镜,笑靥如花的潮流女性。)
(1989年,在西安举行的一场时装编织展示会。刘一 摄)
上世纪90年代
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
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
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
人们对着装的要求
大家开始重视服装的
款式、颜色、面料及搭配
(当年的碎花裙,不就是现在的田园风吗?)
港台文化的流行迎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心理,服装上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像烫发、染发、打耳洞都开始兴起,此外垫肩成为了当时服装潮流标志。
90年代,男性的发型主要是三七分、中分、四六分,前面要有一些刘海偶尔还要甩两下才显得帅气。女孩儿们衣服也越来越短,敢于展示自己的魅力。
从港台热开始,陆续的潮流来袭,韩流带动的松糕鞋、喇叭裤成为年轻人追逐的对象。靠日本漫画的带动超短裙、水手服、层叠的袜子都成为潮流的标志。而国人在对潮流的追逐中,逐渐开始重视品牌、价格和款式。
除了邻国的潮流来袭,更远的时尚信息不断传入,巴黎、纽约、米兰等时尚之都,带给了国人更多的惊喜。 迷你裙、吊带裙、单双排西服和松糕鞋、紧身衫、T恤衫等经典款式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1990年,西安北大街服装缝补摊。赵立文 摄)
千禧年后
现如今,服装材质、款式、风格种类不断被细化,出现了正装、礼服、唐装、休闲装、运动装等若干门类,萝莉风、职业风、民族风、欧美风、日韩风、港风各类风格服装出现在橱窗里,每月的服装支出也成了家庭消费的一部分。
千禧年,时尚意识全面觉醒,人们不仅追求时尚,更崇尚个性与意境。
(《还珠格格》剧组演员拍摄的2000年时尚写真挂历)
一批实力本土品牌占尽先机,本土优秀设计品牌和设计师横空出世,各地时装周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民族风开始走向世界,国际品牌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中国人的穿着不再那么统一,不再那么趋同,也不再那么追逐“潮流”。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设计”风潮在国内外市场日渐崛起。
(国内设计师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设计的服装稿)
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作品出现在四大国际时装周上,他们不再盲目追逐西方品牌的脚步,开始展示“中国设计”对时尚的理解。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喇叭裤、尖领衬衣
到上世纪90年代的牛仔服、宽肩西服
再到进入 21 世纪后服饰的个性化
(年轻人在服装的选择上倾向于突出自己的个性。记者 翟小雪 摄)
西安人购买服装的场所
也从曾经的百货商店
转移到康复路、骡马市
又转移到林立于城市的各大商业综合体
(随着选择越来越宽泛,很多人会定制合适自己的服装。记者 翟小雪 摄)
如今
这座城市
不仅有青春气息逼人的商业街
也有汇聚国际一线高端品牌
和各种世界潮牌的专营店
西安人穿衣服
从曾经的“就怕不一样”
变成了“就怕都一样”
(如今人们的穿衣风格更加的自由,很多男孩子也在着装上有自己的理解。记者 翟小雪 摄)
从“耐穿耐脏”
到如今追求个性、品位和多变
西安人的穿衣理念在变
穿衣服也不再仅仅只是为了“穿衣服”
而更多的是在展示时尚的现代生活
(三位年轻女孩穿着清凉走在街头。记者 尚洪涛 摄)
服装的日渐生动彰显着
古城人对美的需求进阶、眼界开阔
也契合着这座城市中
个性精神的觉醒与释放
今年4月,2019西安国际时尚周以“潮向西安之夜”为主题的开幕式不仅吸引了安娜苏等世界三大华裔设计师荣耀回归,更让世界服饰潮流眼光聚焦这座城市。
(2019年4月21日西安国际时尚周在西安举行。记者 尚洪涛 翟小雪 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
西安
正在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时尚元素大胆融合
向国际时尚之都大步迈进
(2019年4月西安国际时尚周上的“新中装”时尚走秀 ,资料图片。记者尚洪涛 翟小雪 摄)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来源:西安XIAN综合自西安晚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家庭杂志等
编辑:豆汁儿 | 审核:司徒卷卷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