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中,摇滚乐这种反叛的力量如何了治愈迷茫的美国大兵。
关于越南战争,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叫做「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摇滚乐战争」(America‘s First Rock N' Roll War)。
与物质荒芜的二战时期不同,科技的进步为参加越战的美国大兵带来了收音机、录音机、磁带与随声听,于是他们得以将摇滚乐带上了战场。
在越南的时候,我们听歌的方式很多,军方也通常不管,他们相信音乐可以鼓舞士气。前线无声无息,后方音乐却无处不在。我们跟美国老百姓听一样的歌,歌单完全相同。
美国军方一开始就默许了这个行为,他们在广播里播放各种「爱国歌曲」,他们相信音乐可以维持士兵高昂的士气,缓解紧张局势的压力,却不知那些年轻的士兵耳边里听到的很可能是一首首改头换面的「反战歌曲」。
越南战争从1955年到1975年,这20年也正是摇滚乐从节奏布鲁斯中分化而来,发展成一种最主流的音乐类型,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的时期。
John Lennon(约翰·列侬)、Bob Dylan(鲍勃·迪伦)、The Rolling Stones(滚石乐队)、Jimi Hendrix(吉米·亨特里格斯)这些歌手与乐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加上了「伟大」的头衔,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反战歌曲,并以「抗议歌手」的身份自居。
列侬与洋子正在录制歌曲《Give Peace A Chance》
曾经的「情歌王子」Marvin Gaye(马文·盖伊)放弃了写爱情歌,选择了成为一名抗议歌手,「当你感到世界在你四周爆裂的时候,你怎么还能去唱一首爱情歌曲呢?」
与如今的民谣人大多只关注个人小世界不同,《声音与愤怒》作者张铁志这样解释那个时代的民谣:
一首民歌应该是关于什么是错的,以及如何修补;关于谁是饥饿的,而他的嘴在哪里;关于谁失去了工作,而工作在哪里;关于谁破产了,而钱在哪里;关于谁带着枪,而和平在哪里。
一提到反战音乐,大家会立即联想到越南战争,而反战歌曲也经历了一次演变升级的过程:即从冷战时期的和平歌曲(Peace Song),升级到越战期间的反越战歌曲(Anti Vietnam War song),反战歌曲也越来越倾向于对越战本质和政府谎言的控诉。
美国作者Doug Bradley与Craig Werner的著作《We Gotta Get Out of This Place》(越战原声带:我们得离开这个地方)回顾了越战时期的反战音乐
越南战争初期,美国民众感受到的主要是二战留下的伤痛,和冷战所导致的生存恐慌,这些「和平歌曲」 通常措辞相对中肯,主要批判核战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和影响。
1965年,「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开始对越南北部轰炸,逐渐在战争中越陷越深,军费开支、伤亡数字不断增加……美国民众逐渐意识到政府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将士兵送上注定战败的不归路,于是开始思索战争本身的意义,思索为国而战还是为政府而战,思索在战场上发生的伤亡和牺牲是否具有政府所鼓吹那样的价值……
受伤的美国大兵,1966
他们的担忧被日益普及的电视机播放的新闻看见,被1971年曝光的五角大楼文件证实,被他们的摇滚偶像一首首反战歌曲所放大……
反战歌曲的主题就此转向,逐渐从「核战」、「冷战」、「和平」这些词汇中走出来,也不再是温和中肯的措辞,「越南」、「战场」、「死亡」、「仇恨」等等激烈的词汇开始出现,矛头直指越南战争与政府谎言,歌者的情绪也从最初的警醒、呼唤,到愤怒,再到轻蔑、反讽,最终到直接否定和痛斥……
一个越南士兵的葬礼,1969
民谣歌手 Barry McGuire(巴里·马克圭尔)演唱的「Eve of Destruction」(毁灭前夕)被视作「反战歌曲的分水岭」,第一句歌词就将矛头对准北越轰炸,「东方世界在爆炸 / 暴力在加剧 / 子弹在上膛」(The eastern world it is explodin', violence flarin', bullets loadin)。
爵士女王 Nina Simone(妮娜·西蒙)在1967年发表的《Backlash Blues》(剥削的忧伤)中唱道,「你抬高我的税收 / 冻结我的工资 / 还把我的儿子送到越南」(You raise my taxes, freeze my wages and send my son to Vietnam)。
琼·贝茨在反战演出中,1965
而民谣歌手 Joan Baez(琼·贝茨) 甚至在亲身经历一场爆炸后将痛苦诉诸歌曲《Saigon Bride》(西贡新娘):「还要多少尸体才能筑起一道无坚不摧的壕沟?」(How many dead men will it take to build a dike that will not break.)
「反战音乐」在当时逐渐成为了一种主要的音乐类型。一个个摇滚歌手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揭露了战争的残忍,告诉全世界只有爱才是拯救一切的解药。
越战中美国士兵的军中乐团
而美国高层依然在肆意妄为,与这种和平呼声背道而驰。1965年8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了《已婚人士缓征令》,这项荒唐的法案不仅造成大量青年集体闪婚,躲避参军,更是加剧了年轻人心底里对于战争的厌恶。
摇滚乐不仅是年轻人情绪宣泄的出口,也成为了动员年轻人展开行动的武器。10万年轻人涌入旧金山参加「爱之夏」运动,近百万人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打出了「爱与和平」的口号,近50万聚集在白宫门口高唱 《Give Peace a Chance》(给和平一个机会)……
1966年,旧金山的「爱之夏」掀起了嬉皮士革命
今年是伍迪斯托克音乐节五十周年,将于8月24~29日举办大型音乐节庆祝活动
摇滚乐向美国民众传播了和平思想,而在另一方面,越南战争也推动了美国音乐乃至文化的发展。越南战争所导致的经济萧条,为后来猛烈发展的反主流文化奠定了环境基础,同时也推动了摇滚乐的发展,以及未来一波波先锋音乐的涌现。
我们按时间顺序评选出「10首最伟大的反战歌曲」,这些歌曲虽然书写的是遥远的越南战争,但却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给予年轻人以巨大的力量。
就让这些改变世界的歌曲,带你穿越到那踩在泥地的靴子、头顶上飞过的直升机、以及厚重又令人费解的梦境。
①《A Hard Rain's A Gonna Fall》
大雨将至
Bob Dylan
1962
1962年夏天,鲍勃·迪伦写下了这首曾让垮掉派诗人Allen Ginsberg(艾伦·金斯堡)哭泣的歌曲。这篇歌曲原先用来响应古巴导弹危机,表达对核战即将爆发的恐惧,却在越南战争中再次走红。
歌曲描绘了阴暗可怖的末日景象,「我见乌黑的树枝滴下人血,我见初生的孩童被野狼包围」,人类家园被灾难摧毁,人们被仇恨与伤害所折磨,「我听闻诗人的歌曲,他却死在贫民窟;我听见小丑的声音,却是他在巷子哭。」歌曲没有告诉你具象的东西,从而让你将自己的恐惧投射在上面,这样的叙事将战争带来的阴影表现得十分鲜活。
《大雨将至》创作手稿
《大雨将至》成为了美国人民公认的反对越南战争的圣歌,迪伦这样理解这首作品,「每一句歌词都可以算是一首歌的开头,我认为在有生之年里,我无法将想说的全部写出来,但我尽力都放进这首歌。」
②《Talking Vietnam Blues》
越战之殇
Phil Ochs
1964
这是第一首把「越南」写进歌名的反战歌曲,像小说一样描写了一个刚上战场的新兵遭遇的一系列荒唐故事,将美国在越南的暴行以及这出师无名的「自由之战」讽刺得体无完肤。
中士命令我们训练开始 / 我爬上了直升机 / 我们直接飞越了战场 / 差点被狙击手射下来 / 他哪知道 / 我们只是练习兵
第二天我们又去训练 / 我们去烧了些村子 / 顺便把林子也烧了 / 这样那些红猿就无处可藏了 / 把俘虏们好好锁起来 / 确保他们得到自由
Phil Ochs(菲尔·奥克斯) 是曾与鲍勃·迪伦齐名的抗议歌手,迪伦曾这样评价他,「我简直跟不上他的节奏……而且他还在变得更好。」时代也跟不上他的节奏——这首歌发布四个多月后,北部湾事件爆发,越南战争炮火升级。
菲尔·奥克斯在联合国广场举行抗议越战活动,1967 @s_0,w_1000|Michael Ochs
③《Eve Of Destruction》
毁灭前夕
Barry McGuire
1965
这首歌曲是视作「反战歌曲由温和到尖锐的分水岭」。由于极具争议的歌词,歌曲被保守党所抨击,一些美国媒体甚至批判它是「对于越南敌人的援助」,禁止在一些广播与娱乐节目上播放。
歌曲描写了阴郁的末世情节,充斥着挑衅、黑暗和讽刺的语言:
如果(核导弹)按钮被按下 / 我们将无处可逃 / 当世界都已变成一座坟墓 / 谁又能存活
而每一段的结尾都Repeat下面这句歌词,反复表达对美国政府的肆意而为的愤怒:
但我的朋友啊 / 你还是一遍遍和我说 / 你才不相信这已是毁灭前夕
④《I-Feel-Like-I'm-Fixin'-to-Die-Rag》
我知我注定死于战场
Country Joe&the Fish
1967
山姆大叔需要你的帮忙 / 他们在通往越战的路上堵死了 / 所以各位 / 放下书本 / 拿起枪 / 大伙打仗寻乐去 / 一二三 / 咱们到底为何而战?
別问我 / 老子根本都不需要知道 / 只知道下一站是越南 / 然后 / 五六七 / 天堂之们为各位打开 / 没时间想大道理了 / 来吧 / 咱们一起阵亡
这个乐队光名字就弥漫着「革命气息」 ,「Country Joe」是斯大林的小名,而「Fish」指的是老毛的「军民鱼水论」。就像乐队名字一样,这首「呼吁全国的父母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孩子送上前线报效国家」的歌曲,可能是反战歌曲历史上最黑色幽默的一曲。
乔·麦克唐纳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演唱《我知我注定死于战场》
这首歌的歌词十分愤怒,曲风又活泼爽快,因此传唱度极高,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引起了全民大合唱,主唱 Joe McDonald(乔·麦克唐纳) 现场起哄道,「你们这么唱可不行啊,外面有30万个倒霉蛋要去送死呢,你们给我大声点!」
⑤《Waist Deep In The Big Muddy》
在及腰深的大泥潭
Pete Seeger
1967
作为共产主义者的 Pete Seeger(皮特·西格) 写出了这首极其黑暗和讽刺的歌曲,歌曲讲述了1942年一支小军队过河的故事,其中队长认为河很浅,只要一头扎进去,肯定可以淌过去,即使有人质疑道「带着如此多的装备 / 没人还能游泳」,队长依然反对「我们只需要一点决心」。最后队长自己被太深的水吞掉了性命,其他人才得以及时掉头。
皮特·西格在白宫外演唱,1969 @s_0,w_1000|Stephen Northup
这首歌本来已经有浓厚的影射越战意味了,结果讲完故事之后,皮特又唱,「每次看到报纸 / 我都会想起这故事」,几乎捅穿了这层窗户纸。
⑥《Sitting On The Dock Of The Bay》
坐在湾边的港口
Otis Redding
1968
这首歌虽然并没有直接描写越战,但在当时的越南前线却人尽皆知。它描写了一个普通美国人在码头静谧的一天,「静坐于晨光之中 / 直到夜幕降临 / 我眼看着船儿靠岸 / 再目送他们离去」,这首歌让各位美国大兵在 Otis Redding(奥蒂斯·雷丁) 富有灵魂的唱腔之中得以暂时逃离越南战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美好的回忆更让他们对这场无意义的战争深恶痛绝。不过随着战火升级,人民的愤怒情绪也不断升级,这首歌被更为愤怒、更为沉重狂躁的反战歌曲所取代。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中「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与这首歌有异曲同工
⑦《Gimme Shelter》
给我庇护
The Rolling Stones
1969
1995年滚石乐队主唱Mick Jagger(米克·贾格尔)这样描述越战与这首歌:「那是一个非常野蛮暴力的时代。那些展现在屏幕上的暴力、掠夺与杀戮,让越战显得并不像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知的战争,他是一场真正令人讨厌的战争,人们都不喜欢它。人们反对它,不想为它而战斗......在这首歌里它就是末日。」
滚石乐队还拍了一部同名纪录片,展示时代的混乱,1970
歌曲描绘了一场受越南战争启发的灰暗世界观,人们上街游行反战的暴力场景跃然眼前,「人们的怒火席卷我们的街道 / 烧的像红煤铺成的地毯」,副歌更是一阵见血指出战争的残酷,「孩子和战争的距离 / 一颗子弹而已」。不过歌曲最后,贾格尔还是对未来表达了美好的观望,「然而爱这种东西啊 / 只需一个吻就可以得到」。奥巴马曾经说过,这是他最爱的一首滚石乐队的歌曲。
⑧《Give Peace a Chance》
给和平一个机会
John Lennon & Yoko Ono
1969
与大多数冷峻严肃的反战歌曲不同,列侬与洋子这首代表作相当饶舌俏皮,将一连串看似乱七八糟的谐音词不经意间串连在一起,造成了一种荒唐不经的喜剧效果。
Bagism, Shagism, Dragism, Madism, Ragism, Tagism手袋主义,蓬乱主义,拖拉主义,癫狂主义,戏弄主义,紧随主义Ministers, Sinister, Banisters, Canisters, Bishops首相,小人,楼梯扶栏,筒筒罐罐,主教,Fishops, Rabbis, and Pop eyes, Bye, bye, bye byes钓鱼,法师和枪眼,还有再见,不重要的事情
听到这些你会忍不住想笑,然后你会定一下神,体会到歌曲对战争轻蔑的嘲笑与调侃式的挖苦,最后在列侬反复吟唱的「give peace a chance」(给和平一个机会)中,渴望向那些以任何理由发起战争的人吐一口痰作为回击。
近50万人聚集在白宫底下高唱《给和平一个机会》,尼克松后来将约翰·列侬驱逐出美国
⑨《The Star-spangled Banner》
星条旗
Jimi Hendrix
1969
「吉他之神」吉米·亨特里格斯曾经被强制当兵,入伍一年因为不服管教就被退伍。这首伍迪斯托克音乐节的压轴曲 《星条旗》 原本是美国国歌,每天升旗都要唱的,吉米却用电吉他的失真效果、长时间的即兴solo,模仿出就像是机枪扫射声、炮弹轰炸声、死伤哀嚎声的战争的声音,把一首爱国歌曲演奏成了一首反战歌曲。
当人们从感到光荣的国歌中听到了从没听到过的狂躁与黑暗,会发觉这首「只玩音乐,莫谈国事」的歌,是有史以来对战争最极致的讽刺。
伍德斯托克上演奏《星条旗》的吉米·亨特里格斯
⑩《What's Going On?》
到底发生了什么?
Marvin Gaye
1971
马文·盖伊原本走情歌王子的路线,他的公司摩城唱片(Motown Records)反对发售这首描绘时代动荡不安的单曲。当时马文瞒着老板偷偷上市,一下卖破二十万张,最终老板哭求马文完成了这张抗议主题的专辑,还后来被《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评选为「TOP500最伟大专辑」的第六名。
歌曲由警察暴力执法事件「血腥星期四」(Bloody Thursday)开始,作者自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整首歌就由这个问题引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什么国家要送那么多孩子去越南打仗?为什么有人在街头屠杀自己的同胞?
Oh mother, mother, mother, there's too many of your crying.母亲、母亲、母亲,你哭泣了太多Oh brother brother brother, there's too many of your dying.兄弟、兄弟、兄弟,你们死伤了太多
最后马文发出一句激动人心的呼声,「战争不是答案,因为只有爱才能战胜仇恨」。
越战结束,归乡的美国士兵的欢呼,1975
这里的「战争」泛指一切的战争,即便到了和平年代,这首歌依然在敲击着不安的时代,而作为唯一的解药,「爱」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一切政治说辞都只会添乱,「爱」却可以通行无阻。
“本作品版权属于千千音乐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举报/反馈

千千音乐

3771获赞 1955粉丝
我就是爱音药,别让我停下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