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这样淡泊名利扎根基层的老党员,体现了老一辈忠诚的共产党员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我们单位也有个类似的老同志,今年98岁了,是个老军医”,在观看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武汉市第四医院人事科接到老职工的“爆料”,当年在医院供应室做着最普通的工人的李少卿,是个功勋卓著的老红军。
一份退休档案解开“工人”谜底
这么多年来,在登记离退休老职工的信息上,李少卿的头衔是“职工”,但翻开她老人家的退休档案,却发现这个工人不一般,曾经做过战地医院的副院长。
资料显示,李少卿老人出生于1921年,如今已经98岁高龄。她1939年在河南新四军留守处党校担任卫生员,1939年到1946年间,在新四军五师直属医院工作,并于1941年入党;1946年到1948年间,她还曾经在晋冀鲁豫军区医学院学习;解放初期的1938年到1950年,她在湖北军区宜昌分区担任门诊副所长;五十年代初,她还担任炮兵三十二师后勤医院副院长。
1955年,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转业到武汉,在硚口区汉水街道办工作;1965年至1973年,在硚口区汉水街劳动服务站工作。老人家退休前,工作的最后一站,是武汉市第四医院,她在该院供应室工作,和另一位女同志一道,管理着医院的消毒供应工作,退休时的身份是普通工人。
“90后“”功勋老党员震动年轻90后
得知老人家在武汉市东湖医院住院,武汉市第四医院党委立即决定,开展一场90后年轻党员寻访“90后党员”足迹的实践教育活动。
今年98岁高龄的李少卿老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小女儿冯勋荣女士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老太太年轻时可厉害了,你们知道我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出生的第二天,也就是1957年6月18日,父母同时被授予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而母亲作为女性,在授勋人员中更是凤毛麟角,战友们都说授勋光荣,所以给我取得名字叫勋荣。
冯女士介绍,母亲出生于1921年10月,祖籍是河南偃师大口镇五锁村后村。家里的三位叔叔和舅舅都是进步青年,先后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有二位相继牺牲(四叔李鸿轩,解放前夕是郑州市地下党重要领导人)。受长辈们的影响,母亲15岁时,就积极参加地方党组织的各项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5月底,母亲由偃师县地下党县委负责人孙西奇、李兰谷介绍,到河南确山竹沟镇“延安留守处”新兵队学习,就此参军投入革命队伍,走上了抗日的革命生涯。1941年经人介绍入党,如今党龄已经78年。
冯女士介绍,母亲转业回乡后,并没有向组织要待遇,也很少跟人提及自己得过勋章,甚至退休前被调往医院工作,在劳动强度比较大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时,她都是精神满满,一丝不苟,医院里的同事们都很敬重她。
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17年的老革命
“母亲一直以新四军五师的战士这个光荣称号为荣”,冯勋荣介绍。从1937年到1955年,母亲将17年人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最艰苦的岁月里,革命斗志矢志不移:
1941年1月党中央发布命令: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委新四军第五师,李少卿就是随军医生,先后担任过班长、司药、医助、医生、副所长等职务。抢救和医治了无数的前线将士,李少卿时常回忆,那时部队经常处于行军打仗中,伤员病号很多。他们经常带着手枪、手榴弹、背上急救药品,负责护送伤病员转移,遇有敌机机枪扫射,扔炸弹,医护人员都是用自己的身体压在伤病员的身上。1944年7月,在新四军五师二军分区医院,李少卿荣获“模范工作者”荣誉称号。
1951年3月,李少卿随丈夫调入中央军委新组建的喀秋莎火箭炮兵22师,任师后方勤务处医院副院长。该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开往辽宁丹东待命入朝。1953年随部队赴朝,医治伤兵员并护送回国。1955年,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17年间,李少卿虽然没有扛枪打仗,绝对是一名英勇无畏的白衣战士。
永远的痛是在战地失去了第一个孩子
党和国家给予了李少卿崇高的荣誉:1957年6月18日,毛主席亲自下发授勋命令,由炮兵授于她“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一枚和“三级解放勋章”一枚,她和丈夫两人同时被授勋,这在当时的部队里被传为佳话。那个年代,女同志授勋的凤毛麟角。
从军生涯也有心痛的事情,就是忙于战时失去了第一个孩子:1949年初,在宜昌军分区医院,由于从前线送下来的伤员很多,已有身孕7个月的李少卿,作为主力军医的她,天天在手术室里忙碌,吃饭睡觉都在手术室,有时伤员来了,他们放下饭碗就上手术台。李少卿擅长麻醉技术,很多伤员的麻醉都是她做的,哪怕那个时候自己已有身孕挺着大肚子。
不料,因长期接触麻醉药品,条件简陋吸入麻药过多,导致腹中胎儿早产,出生后一个小时停止了心跳,夭折。本是满怀希望当上母亲的李少卿,在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痛,这是夫妻俩结婚多年后的第一个孩子。一直到很多年后,李少卿几个子女长大成人,她每每提起,都是长叹不已。
寻访革命足迹还有老乡记得军医恩人
八十年代初刚退休,李少卿和在湖北的老五师战友们,多次重返大悟白果树湾、安陆赵家棚、应城、京山、云梦、汉川冯家湾等革命老根据地,故地重游,看当年革命老区的变化,寻访以前的足迹。
有一次,一位老大娘来她们的住处,说要找一位李医生,见到李少卿后,一下子跪在地上拉住她,泪如雨下:“李医生,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当年是你救了我的命啊,我生重病,人已经不行了,家人把我抬到你们卫生队,是你治好了我的病,救了我一命啊!”
李少卿慢慢记忆起确有此事,当年部队走到哪里,只要老百姓来求助,都会全力救助,部队医疗队既抢救战斗伤员,也给周边老百姓看病,眼前这位当年年轻的大嫂,现在已是两鬓白发的老人,却仍然感恩不忘。
“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人家给出了最圆满的答案”,武汉市第四医院几位90后年轻党员,听到老人家的光荣过去深受触动,身为军医,李老在危难时铭记救死扶伤,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和平年代,默默收起军功章,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老人家对党的忠诚和高贵的品质,值得每一个年轻的党员们学习。
聆听李少卿的故事,历史在各位年轻人面前拂去尘埃,大家感触很多。还未入党的年轻工作人员连连说“回去就要写入党申请书”。90后党员、武汉市首批十佳护士高锐表示,和平年代虽然不需要用身体为病人挡炮火,但他们年轻一代,需要像李奶奶一样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不计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人民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便是一个党员、一个医疗工作者要一生牢记的使命。“信念铭刻心底,工作做到实处,这是李老一辈子的写照”,同为90后党员的党务工作者罗会秋说,听了李奶奶的故事,对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做好党务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唯有坚定信念,立足岗位,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无愧党员的身份。
(资料图片由李少卿女儿提供)
记者 胡勇 李林牧 通讯员 高星 陈梦圆 编辑 刘智 王佳
举报/反馈

武汉广播电视台

1694万获赞 10.7万粉丝
武汉广播电视台百家号
武汉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