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需强调一点共识,那就是,产品化没问题,但是建立在剽窃别人成果之上的“产品化”,仍是可耻的。
文1559字,阅读约需要3分钟
近日,公号“三表龙门阵”刊发《兽爷,洗稿界的耻辱》一文,指自媒体号“兽楼处”兽爷的最新文章《我们与恶的距离》涉嫌严重洗稿。全文2498字,“10大处,26小处涉嫌洗稿。仅有696个字称得上原创或有‘自我风格的转述’,篇幅只占全文的27.8%。”目前,此篇文章已经被微信平台删除,理由为“此内容被投诉且经审核涉嫌侵权”。
━━━━━
自媒体的规模化产出更像是“制作产品”
所谓“洗稿界的耻辱”,其实是一种双重批判。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洗稿本来就是不体面的行为,“洗稿界的耻辱”,就是说兽爷的稿件即便放在洗稿中,也是很低劣的。事实上,“三表龙门阵”所列举的那些内容比对,很多已经是明显的抄袭。
所谓“洗稿”,是抄袭的一种改良版。抄袭是“复制粘贴”,而洗稿则是参考别人内容,进行“自我风格的转述”。洗稿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概念,微信公号平台加强了原创内容保护,如果一篇文章和别人重合过多,就会自动标注为原作者作品。洗稿就是变化字句,躲避系统比对。真正的“媒体”,必然是以自己的原创为核心依托。新闻媒体需要记者辛苦的采访,那些劳动最终被转化为价值。即便是一些娱乐类媒体,也需要大量的原创,否则就很难脱颖而出。
▲ 公众号截图。
兽爷的崛起,得益于那篇著名的《疫苗之王》。这篇文章的点击量可能达到数千万,直接让兽爷这个公号拥有了大量粉丝,也推动了相关部门对长生药业的查处。
但是,专业财经记者看到这篇文章心情则是苦涩的,因为兽爷的文章,没有任何自己的采访,几乎都源自相关财经媒体曾经的报道。从那时开始,对兽爷“洗稿”的指控就不绝于耳。
兽爷本人是新闻机构出身,有缜密的思维和对资料的梳理、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绝佳的叙事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获得巨大成功后,兽爷的公号开始规模化,或者通过培养“新人”创作,来获得持续的生产能力。这也是一些自媒体的必经之路,固定风格,扩大团队,规模生产,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 公众号截图。
对兽爷来说,这种“固定的风格”,不是原创,而是整合材料进行再创作,这跟洗稿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
━━━━━
都是流量惹的祸?
创作是最有个性的行为,但是“整合写作”变成枯燥的日常生产之后,那种“个人风格的转述”所占分量就必然降低,把相关材料复制到一个文档里进行改写,毫无疑问是最省事的。像“三表龙门阵”这样的自媒体,口碑建立在独特的个人风格上,他们类似于原本意义上的“写作”;但是,兽爷的规模化生产,却不是“写作”,而是“制作”。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被指认为抄袭或者洗稿,就意味着人格的破产,是非常丢人的事。
“制作者”会去人格化,他们提供的是“产品”而不是“作品”。最终,这样的自媒体生产和个人尊严完全脱钩。
“制作”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对部分“制作者”来说,衡量的标准变成了是否取得足够的流量,有些人非但不会在意洗稿指控,还会在遭遇批评时有些欣喜,因为这种争论在把他们推向舆论漩涡的同时,也会附加更多的流量,而那正是他们所需。
然而,我们仍需强调一点共识,那就是,产品化没问题,但是建立在剽窃别人成果之上的“产品化”,仍是可耻的。
▲ 公众号截图。
目前,几个主要的内容平台都加强了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微信甚至成立了一个鉴别洗稿的专家机构,如果有人被投诉洗稿,委员会投票确认的话,会和抄袭一样被删除处理。
但是,自媒体洗稿的情况并没有得到遏制,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所有的内容平台都是按照流量进行收益分成,这种机制之下,必然少不了剑走偏锋、想走捷径的人。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被“三表龙门阵”公开呛声后,《我们与恶的距离》马上就被微信平台删除。这也说明,当保护原创、抵制洗稿越来越成为业界共识后,靠抄袭、洗稿来收获十万加、百万加的路,已经越来越窄了。
文/张丰 编辑 陈静 实习生 徐璟萱 校对 危卓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花木南
举报/反馈

新京报官微

157万获赞 47.8万粉丝
独家调查、深度报道,一起关注时代议题。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