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T是Projector Infantry Anti Tank即步兵反坦克抛射器的缩写,是英国二战中装备的一种便携式超口径反坦克武器,但外形、结构和作用原理与火箭筒、枪榴弹等常见反坦克武器差异很大。特别是因其特殊的构造和操作方式,常被人认为是用一根大弹簧将弹丸“弹”出去的,甚至有着“苏格兰弓弩”的绰号。其实PIAT是利用火药气体为动力,实现抛射以及半自动发射的,虽然它在二战后就销声匿迹,但并不妨碍它在步兵与坦克斗争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PIAT及其破甲弹和方便携行的三联装包装
PIAT是米利斯·杰弗里斯少校在前炮兵中校布莱克发明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于1942年8月正式定型生产。它的结构比火箭筒、迫击炮都要复杂,分为前筒和后筒两个部分。前筒由钢板弯曲成型,上半部分完全敞开,后下方设有一个泄气孔,弹丸发射时就直接放在前筒里,非常简单。后筒是一整根无缝钢管,下方装有握把和机匣,扳机紧贴在机匣左侧,筒身上方焊接有准星座和标尺座。后筒内装有一个质量很大的主栓体,栓体中空,内装装填杆、击针杆、前拴体等零部件,拴体后面有一根粗壮的主弹簧。装填杆尾部和肩托相连,当拉动肩托时装填杆会带动击针杆,进而带动栓体将击针杆簧和主弹簧向后压缩到位直至挂机。
PIAT整体由前筒和后筒两大部分组成
后筒尾部设有“T”形肩托,肩托和后筒尾部都包有帆布,肩托本身可以旋转到竖直或水平位置。后筒与前筒相接处有个环形槽,射击支架用一个大号蝶形螺帽固定在槽中。早期支架由两根呈“H”形的细钢管构成,底部是一块弯成一定形状的钢板,后期型支架简化成一根粗钢管,底部焊接有方形底座。
PIAT的击针杆伸入前筒很深
PIAT发射一种90毫米空心装药破甲弹,外形类似于迫击炮弹,前面是薄金属板冲压成的弹体,炸药前有一个钢制的单锥等壁厚药形罩。为保证炸高,弹丸带有一个细长的弹尖,其上装有回溅式碰炸引信。后面是带有4片尾翼的尾管组件,外有一圈尾环,用以保持弹体飞行时的稳定,尾部内部装有发射药管,作为发射时的动力来源。该弹垂直破甲威力为75毫米,对当时的坦克来说颇具威胁。
加拿大士兵在英国本土练习如何使用PIAT
PIAT的发射过程极有特点,也很容易被人误解。射手抠动扳机后释放阻铁,主栓体在弹簧作用下向前复进,并推动击针杆和前栓体前进,一直伸入弹丸的尾管内方停止前进,击针杆因惯性击发底火,进而点燃发射药,产生高压燃气作用在前栓体并传递主栓体上。此时主栓体具有向前的惯性动能,方向与燃气向后的作用力方向正好相反。在主栓体停止并改为向后运动的过程中,一部分后坐力被抵销。此时火药气体也对弹丸做功结束,弹丸获得初速向前飞出,当前栓体后退到弹尾管尾翼上方的4个均匀分布的泄气孔时,火药气体冲破密封带,并从前筒后下方的泄气孔中排出,以减少对弹丸的扰动。主栓体向后运动到位后,被阻铁挂住,重新形成待发状态,只要装入新弹即可继续射击。
在意大利的加拿大士兵正准备发射PIAT
从上面的描述首先可以看出,PIAT的弹丸并不是靠弹簧“弹射”出去的,而是靠火药燃气推动的,《最长一日》和《遥远的桥》等影片中都有使用这种武器的镜头,可以看到在发射瞬间,是有明显的闪光和烟雾的,这也证明了是火药的动力让弹丸飞出,而不是弹簧的能量。其次,就外形和发射过程来说,PIAT与迫击炮有些相似,但区别也很大:相同的是都由前方装入弹药,并且弹体都靠尾翼稳定,发射药也都是装在弹体尾管内;不同的是迫击炮弹击发以后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气体进入炮膛,全部用来推动弹丸运动,而PIAT在发射阶段火药燃气是全部封闭在弹体尾管内的,真正做功的长度也只有从尾管顶部到泄气孔处那么一小段。实际上,PIAT的半自动运作过程更接近于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前冲式击发的枪械,只不过这支枪特别大,而且没有枪管罢了。
立姿将PIAT待击的方式
让人误以为PIAT靠弹簧“弹出”弹丸的一个原因是它独特的待击过程。PIAT在首发发射以前先要使抛射器成待击状态,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抛射器肩托向下竖放在地上,双脚分别踩住“T”形肩托的两边,然后握住握把用力向上提,直至挂机;另一种方法是卧姿时进行的,将抛射器与身体平行放置,双脚踩肩托的两边,然后一只手拉炮口环,另一只手拉握把,靠双手和双脚的合力来完成待击。PIAT之所以被叫做“苏格兰弓弩”,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一待击过程类似于冷兵器时代的弩。但PIAT的主弹簧非常粗大,要完成待击不是一件易事。而且抠动那个大号扳机所需的力量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即使用两个手指仍然难以轻松抠动。但对于刚刚接触PIAT的新手来说,最难掌握的还是精度,因为抠动扳机后弹丸会有一点迟滞才能发射出去,如果不能很好控制往抛射器,在最后一刻弹丸也会偏离目标。
卧姿射击PIAT演示,注意扣动扳机是两根
PIAT发射弹丸的最大初速为135米/秒,在打击坦克等单个目标时,有效射程为100米,对付固定大型目标时,有效射程可达到300米左右。二战期间,PIAT还曾被并联安装在装甲车上,实行多发齐射。当然,若以现在眼光来看,PIAT可谓满身缺点,如威力和初速低、安全性差、笨重且操作不便等等。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PIAT仍算得上是一种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胜出火箭筒一筹,如没有尾喷焰,可以在狭窄空间内发射,同时也不会因产生烟雾而暴露射手位置等。最关键的是有了PIAT以后,需要士兵们豁出命来往坦克上投反坦克手榴弹或炸药包的情况已大为减少。因此,PIAT成为二战中英军主要步兵反坦克武器之一,到1945年停产时,一共生产了11.5万余具。
用PIAT打掉2辆坦克的英国士兵弗朗西斯
最早将PIAT投入实战的并不是英军,而是西西里战役中的加拿大部队,他们使用PIAT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如1944年10月21日,列兵欧内斯特·史密斯在意大利北部萨维奥河的战斗中,使用PIAT先后摧毁德军坦克、自行火炮各2辆,他甚至利用夜幕掩护匍匐到距离一辆“豹”式坦克10米左右的地方,然后沉着地开火将其击毁,并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加拿大人。PIAT在1944年盟军发起的“市场花园”行动中也有出色表现,在守卫斯塔福德斯大桥的战斗中,没有重武器支援的英国第一空降师完全是靠PIAT才抵挡住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避免了全军覆灭的结局。华沙起义中,英国飞机也向起义者空投过这种武器。
华沙起义中起义军得到英军空投的PIAT
二战结束后,各种结构更简单、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武器不断涌现,PIAT很快就显得过时了,加上引信安全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至于在战后英军禁止PIAT的实弹射击训练。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英军开始使用美制“巴祖卡”火箭筒。1951年,英国正式装备了瑞典“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PIAT就此退出英军现役装备序列。
举报/反馈

QBQ的三土兄

5619获赞 697粉丝
研究别人不研究的,知道别人不知道的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