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自由与未知的大学生活是每个人学生时代的向往。关于大学,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讨论,如在意义重大、底蕴深远的校徽设计上,几乎所有大学都选择了图文徽章标志,这其中还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有趣小规律呢?
图文徽章标志是logo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将组织名称、象征性图案等信息组织到徽章图形中的标志类型,其中的文字、图案等元素密不可分,并不孤立。
图文徽章是最古老的logo形式,它源自欧洲家族族章,是历史悠久的标志类型,强调品牌的文化传承与历史,所以,与需体现大学传统、严谨内涵理念的校徽不谋而合。现在,我们就以中国920所大学为例,从颜色、形状、内容元素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大学校徽的特点与规律。
占到了90%左右的蓝红绿色系
通过920所中国大学校徽聚合图,不难看出,在高校校徽颜色选择上,蓝色系、红色系和绿色系排名前三,大约占到了整体的90%左右。除此之外的颜色,在校徽上被选择的很少,如清华大学的紫色,复旦大学的黑色,南方医科大学的黄色等等。
至于为什么大学校徽的主流颜色为蓝红绿,据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依次是代表博大与深远的蓝色、体现年轻与活力的绿色、寄托和平与希望的红色、象征纯洁的白色,不喜欢的颜色依次是黑、灰、黄、紫。
被圆形垄断的校徽形状
据统计,中国大学校徽形状将近90%都是圆形,盾形、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的所占比例均不足5%。
有趣的是,若把920个中国大学校徽叠加在一起,就会得出下图效果:圆形校徽由于重叠太多外框几乎变成了黑色。
更好玩的是,他们大部分还是“同心圆”型。
那造成这种中国大学校徽市场被圆形垄断的原因是什么,普遍说法是圆形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四季轮回的传统审美。
还有一个重要又实际的原因是大学大量采购校徽时,圆形校徽价低且出单快,而非圆形校徽由于稀有不仅需要花高价新开模,制作周期还十分缓慢。
与中国大学校徽接近90%都为圆形不同,西方大学的校徽“圆形”和“盾形”所占比例势均力敌,均为45%左右。据称“盾形”称为西方校徽主流之一的原因来自于西方两次十字军东征,当时军士们全身被铠甲紧包,难分敌我,故在盾牌上绘制不同的图案以便区分。
中国大学校徽中盾形校徽约占3.4%左右,典型的有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上世纪30—40年代,倒三角形的校徽在大学当中占有率非常高,据传是由于三只角分别寄托或隐含着“智、仁、勇”的寓意,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上世纪40年代以后倒三角形校徽逐渐被淘汰,但时至今日,浙江大学的“求是鸟”,重庆大学的“山城纹”等一些较有历史的大学,依然沿用了倒三角形的校徽设计概念。
各有千秋的内容元素
与颜色、形状这两个类别差异巨大的特点不同,大学校徽在核心元素的选择上春兰秋菊,各有千秋。
中国920个大学校徽中,有104个使用篆书作为主要元素,大家最熟知的清华北大就是典型代表。这与篆书的文化价值有关,相传篆书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汉字,历史厚重感不言而喻。
学校标志性建筑的剪影也是常见的大学校徽核心元素,通常是主教学楼、校门、钟楼等,比较典型的有武汉大学、哈工大等,按这种思路设计的校徽,其独特性取决于所选建筑的独特性。
部分大学热衷于用大学的英文字母缩写构造校徽,不过虽然各自缩写不同,创意雷同的概率较小,但要把缩写和校名联系起来却不容易。如华东政法大学是“HDZF”,石家庄铁道大学是“STD”…
如果学科特色显著,大学会把本学科的图腾作为logo核心。如农林类院校校徽常常是绿色的树,医学院校也有自己的图腾:西医是蛇杖,中医是太极或银针。
还有喜爱寓意为展翅高飞的飞鸟作为校徽核心元素的大学,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
除了大学校徽,还有很多行业及品牌选择了图文徽章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除了以上各种图文徽章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北宋年间,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儿”铜板刻版四寸见方,是中国最早的商标,而且是图文徽章标志类别的组合商标,最具备代表性,距今已有1000年左右。
这块“白兔儿”铜板就是用来印刷广告的,是在古代中国早有对视觉文化形象的商业性使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则标志采用铜板印刷而成,以现代观点来看它是集logo、包装、说明书、防伪标签于一体的印刷品。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图文徽章标志优点明显,它具有很明显的组织内向凝聚性,而非强调识别,且不受使用环境影响,适用性强。如果一个品牌在不做VI的前提下,又需要在多个使用不同文字的国家间传播,图文徽章标志将是品牌十分重要的统一视觉要素。
因此,图文徽章标志在用于组织成员的衣帽等纪念物上往往可以收获很好的效果,受到很多学校、医院、体育、政府、社会组织等组织机构的青睐,尤其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题大学校徽,图文徽章标志能更好体现大学传统、正式与美好的属性。
关于logo,你还想知道哪些有趣的小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